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视角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你被“潜规则”了吗(2)

时间:2009/8/23 8:55:38 来源:文汇报
期待法律援手
   
    中消协和各地消协曾向各种不公平的“消费潜规则”多次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要真正破除“消费潜规则”,消协孤军奋战还不够,最终还需法律援手,在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上做出突破。具体来说,破除不合理的“潜规则”,关键要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破除“潜规则”赖以生存的法律“夹层空隙”。譬如刚刚施行不久的《食品安全法》对添加剂的规范,从过去无害就能使用,变成有必要才能添加,这就是很大进步,是从立法上对乱加添加剂这一食品行业“潜规则”作出了有力遏制。实践证明,通过行政执法、司法管理,甚至推动立法等手段,破除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潜规则”是有效可行的。
   
    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初衷看,有一些“消费潜规则”明显违法,但另有一些“潜规则”之所以盛行,与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有关。因此,法律有必要对这些“潜规则”予以厘清和界定,对那些不合理的“潜规则”予以明令禁止。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消费者没有维权意识,而是消费者在遇到消费投诉之时,难在缺乏法律细节的依据。
   
    另一方面,眼下,中消协的“挑战消费潜规则”,标志着消费者权益保护进入了由点到面的阶段。在此次调查中,34.8%的人也认为消费者应该联合起来采取维权行动。确实,消费者个案维权是需要的,但赋予消协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更重要。从法律性质而言,“潜规则”泛滥的行业,背后往往有行业协会在纵容。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消协组织与之博弈并取得最终胜利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赋予消费者协会的诉讼权,使其可以代表消费者提出诉讼,一方面能使消协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能使它具备对抗“潜规则”背后行业协会的能力。因此,推动加快立法进程,以“显规则”取代“潜规则”,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此次调查中,还有57.1%的人指出造成“潜规则”最大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46.7%的人期待消法贯彻向消费者适度倾斜的原则。可以说,“潜规则”在本质上是法律外权利的追求,而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司法不能及时介入,消费侵权行为长期缺少司法权的及时救济。据了解,此次消法修改会贯彻向消费者倾斜的原则,并着眼于拓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扩大该法的调整对象,充实消费者权利类型,强化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维权成本要降低
   
    “消费潜规则”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许多消费者不只是习惯了忍气吞声,以至于对强加在身上的“潜规则”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没有了“潜规则”反而会很不适应。
   
    那么,靠什么打破“消费潜规则”?消费者自我保护只是一个方面。现实中,除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外,大量发生的还是小额消费纠纷。一些勇于维权的消费者曾就小额消费纠纷提出过诉讼,但这种小额索赔维权成本过高,往往得不偿失。
   
    一项对千余市民的最新调查显示,当损失超过500元时,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讨说法。损失在500元以内时,48.5%的消费者表示要讨个说法;认为500元以上才值得麻烦跑一趟的受访者占了51.5%。其中,损失在1000元以上的占了18.7%、6.4%的认为5000元以上的才值得较真,甚至有2.4%的消费者认为,损失万元以上才值得维权。据前几年中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费时费力”,“损失不大”和“举证难”成为消费者没有要求赔偿的三大主因。
   
    因而,人民法院及时受理由于“消费潜规则”而受损害的纠纷,法律要尽量缩短消费维权的流程,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同时要切实提高违法者对消费者的赔偿额度。这样也有利于消费者借助法律武器打破“潜规则”。
   
    总之,破除“消费潜规则”,既离不开身为消费者的你我他,也只有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净化市场环境,才能有公平和谐的消费氛围,才能让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链接:行业协会问题多
   
    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看到有行业协会旗帜鲜明表态反对“消费潜规则”,更多的是各类层出不穷“潜规则”的推手,这些行业协会把原本不能见人的“潜规则”,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宣传力图使其合法化。行业协会自律的缺位与不作为,助长了“消费潜规则”长期存在。
   
    有专家指出,行业协会该好好反省角色定位,正确的做法是自我清理、自我规范,鼓励企业以主动清除“潜规则”来带动竞争,促进消费,营造公平环境,以维护本行业的声誉。甚至行业协会应把能否有效打破清除“潜规则”,作为该不该存在的重要依据。
   
    本报记者  熊海钧

相关搜索: 消费者 潜规则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