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集体突围:河南乳业的品牌时刻(2)

时间:2009/3/26 11:27:03 来源:经济视点报

  ■行业纵深

  大省乳业的不等式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2008年全国乳品销售1810万吨,河南销售量82.5万吨,全国排名第6位。“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河南已经是几大重要市场之一。” 河南省食品办副主任、河南省乳品工业协会专业协会秘书长吴祖兴说。

  河南市场的重要性已经吸引光明、蒙牛、伊利先后进入,于2004年投产的焦作蒙牛乳业(10.72,0.36,3.48%)有限公司甚至成为蒙牛集团效益最好的子公司之一。

  但这个乳业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本土乳业品牌却很弱势。“全国的乳制品销售前十强,年平均收入在60亿左右。而河南的乳品企业前十位,平均收入只有2.5亿。”吴祖兴举例说。

  乳业大省和品牌小省

  回顾河南乳业的发展史,等同于中国乳业发展史。

  中国乳业的发展史相当久远,但真正形成规模并进入高速发展期,却是近十几年。十多年来,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十几倍,产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

  现代河南乳品工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之初,河南创建了郑州种畜厂(即现在的花花牛的前身)、郑州国营牛奶站(即光明山盟的前身)、洛阳牛奶公司(巨尔的前身)及开封红光、人民、南郊等牛奶厂。这是河南最早的乳品加工企业。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乳业的第一个飞速发展期,河南乳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郑州种畜厂创建郑州亚卫实业总公司,“花花牛”品牌快速发展起来,山盟、巨尔也迅速崛起。随后,一批新兴乳业公司加入进来,河南乳业进入突飞猛进的时期。

  截至目前,河南有能力加工乳品的企业多达数百家,单郑州市面上就有“花花牛”、“光明山盟”、“牛丰”、“金金牛”、“北极王”等30多个品牌。

  但是与牛奶产量大省不相称的是河南乳企规模偏小,品牌性较弱。

  “企业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吴祖兴分析。“河南乳业的现状与它的资源条件和乳业大省地位是不相称的。”他说。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分析是,河南是农业大省,拥有奶牛养殖丰富的饲料资源,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省,拥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而对于处于从亚热带到暖温带大陆性过渡气候条件下的河南来说,具备养殖奶牛的自然环境。

  但是,2003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奶牛饲养量仅占全国存栏量的0.246%,在全国排列倒数第四;年人均牛奶占有量1.69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6.6公斤的26.1%。明显的差距使国内乳业巨头有了可乘之机。

  有人以销售收入划分把河南乳企排到了“第四梯队”——蒙牛和伊利销售100多亿元,光明、三鹿等销售50多亿元,陕西银桥等区域品牌销售10多亿元,而河南销售量最大的三鹿花花牛销售收入才3亿多元。

  在这样的反差之下,河南乳企开始了突围之路。

  第一次突围

  第一个想要打破僵局的是河南乳业的龙头企业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花牛)。

  到2002年时,花花牛日处理鲜奶能力达460吨,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5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花花牛已经扎根郑州市场,稳居河南第一。

  虽然执河南奶业之牛耳,可“花花牛”这个“老大”过得并不开心。

  “花花牛”人的忧虑不无道理。

  10年过去了,当年与河南黄河滩区奶牛带并列的河北坝上奶牛带成就了鼎鼎大名的“三鹿”,内蒙呼伦贝尔盟奶牛带孕育了闻名全国的“伊利”,而黄河滩区奶牛带除郑州近郊养了几千头奶牛外,其他的还是荒草遍地的黄河滩。

  从国内乳品业竞争态势讲,上海的“光明”、北京的“三元”、河北的“三鹿”、内蒙的“伊利”,这些企业年产值都在10个亿左右,花花牛不到人家的一个零头。

  被赋予龙头企业的责任感驱使花花牛迫切寻求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寻求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成为“花花牛”的选择。

  花花牛最早的初衷是联盟——与河南乳企联盟,做大做强。联盟对象是其在郑州的对手山盟。2002年7月,有消息称“‘花花牛’、‘山盟’奶制品企业联合组建奶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设董事会,组成紧密的股份公司……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左右郑州乃至中原地带鲜奶及其奶制品市场的航空母舰。”这一传言并得到了山盟高层的肯定回应。

  但不久即大局突变。

  花花牛把目光转向了与全国乳业巨头的联合上。随后新希望集团、光明、三鹿等大品牌都对花花牛志在必得。经过几个月的角逐,最终三鹿捷足先登。

  花花牛集团与三鹿集团于2002年强强联合,合资组建了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600万元人民币,双方各占50%股份。

  “三鹿,中国驰名商标,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技术、管理水平领先。花花牛,河南名牌,在河南家喻户晓,信誉良好,销售网络覆盖全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有力地推动三鹿花花牛顺利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合作之初,花花牛对这桩婚姻充满了憧憬。

  三鹿与花花牛合作事宜尘埃落定后,对河南市场志在必得的光明加快了与郑州山盟乳业的商谈。2003年12月18日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成立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光明持股60%,山盟持股30%。

  中原混战

  其他品牌也加快了进入河南的步伐。

  2003年11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投资建设的最大全资子公司——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产品包括冰淇淋、液体奶两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公司于2004年5月投产。

  2006年7月,伊利集团以51%的股权比例控股了平顶山源源乳业公司,一期投资1.2亿元建成了日产鲜奶300吨的乳品加工厂。

  与此同时,河南本土一批新兴乳企加入进来。2003年底,郑州江海集团斥资5000万元人民币进入乳品市场。2007年,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佳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在漯河舞阳竣工投产。

  一向默默无闻的河南乳品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老牌企业要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范围,新加入企业雄心勃勃,矢志要从别人口里分得一杯羹,一时间河南乳品市场烽烟突起,战火纷飞。

  2007年年底至2008年发生的奶源大战最为激烈。 “战争”进攻方是在河南建厂的乳业巨头蒙牛、伊利等,守卫方是河南区域乳业品牌三鹿花花牛、山盟、巨尔等。

  以伊利进入河南为例,其与平顶山源源乳业合作后,源源乳业便同时停止了为南阳三色鸽、三鹿花花牛供奶。在此之前,源源乳业是两家乳企的鲜奶供应商。一时之间,两家乳企奶源紧张。

  不仅如此,一些乳企自有的奶源基地也出现了“倒戈”现象。“一些企业财大气粗,带着现金到我们奶站‘抢’奶,你收多少他永远比你高一点。”一位业内人士回忆当时的状况。以至于曾经以“公司+农户”方式扶持这些奶源基地发展的乳品企业无奈感叹:“我们培养的孩子,最后去给别人做贡献了!”

  2008年春节前,河南市场综合奶价最高飙升到每公斤3.5元~3.6元,平均价格为3.3元,而2007年年初为2元~2.1元。

  没有胜利的结局

  奶源大战的同时,过了“蜜月期”的河南乳业龙头花花牛也陷入了困局。

  与三鹿合作之后,虽然,“三鹿花花牛”产品一度销到了省外,但总体而言却被固定在了河南,甚至只是省会郑州。这违背了花花牛合作的初衷,花花牛对这段婚姻懊悔不已。

  2006年,双方矛盾公开,花花牛集团开始计划建设独立于三鹿之外的生产能力。

  2007年8月,花花牛集团在新郑港区投建的河南花花牛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该公司甫一成立,就打出振兴“花花牛”品牌的大旗。2007年10月,花花牛集团又在漯河成立乳品企业,由花花牛股份控股70%。河南市场出现了三个“花花牛”。

  “分手与当初的合作是同样的原因,都是为了花花牛的全国性品牌梦想。”花花牛有关负责人曾表示。

  就在花花牛与三鹿闹别扭的同时,整个河南乳业也因奶源大战遭受了巨大伤害。在奶源大战期间,河南曾出现了乳品一夜涨三成的现象。原奶价格的不稳定给乳企带来巨大压力。据一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河南乳品加工行业全线亏损。

  大战之后,原奶价格迅速下落,由于一些乳企对奶农当初的“势利”选择报复,甚至出现卖不掉奶的情况。“之前,他们不卖奶给我们,现在凭什么让我们收他们的奶。”一些乳企对那些“倒戈”的奶农心存不满。忽冷忽热的行情对奶牛养殖业是一种摧残。

  奶源大战使河南乳业遭受重创。

  “2008年是河南乳品加工行业最困难的一年!”对于这场混战,2008年年初就有业界专家断语。结果一语成谶,9月,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是河南乳业,整个中国乳业都陷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不过,这也直接促进花花牛与三鹿的彻底“离婚”,花花牛是否能实现它的全国性品牌梦想还有待验证。


相关搜索: 河南 乳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