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维护粮食安全

时间:2008/9/1 10:02:24 来源:经济日报

  农业是安天下、稳社会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重视农业,搞好粮食生产,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表明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吉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必须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大责任,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利用5年时间,把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由目前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0亿斤商品粮,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使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一)

  吉林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素有“黑土地之乡”的称誉。全省现有耕地面积553.8万公顷,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水田面积62万公顷,加之后备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吉林省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人均占有粮食和粮食商品率全国第一,也是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将有力支持国家粮食供求平衡。

  吉林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吉林发展振兴。吉林是农业大省,农业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粮食是吉林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产品加工业崛起的有力支撑。在增加粮食生产中,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引水等工程,将带动农机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

  (二)

  吉林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碱化、退化严重,湿地大面积萎缩,生态环境脆弱。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可以通过引水节水、开发水田,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为200万亩天然湿地补充水源;通过以水排碱、以稻治碱,使1000多万亩盐碱地得到治理;通过涵养水源、恢复植被,使近1400万亩草地得到保护;通过防护农田、治沙和减少土壤流失,改善生态条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地下水补给,改善生物生长环境。

  吉林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主要工程集中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该地区包括3个国家级贫困县、3个原省级贫困县和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涉及近400万农民。增产百亿斤商品粮,不仅直接使农业增值,而且还促进畜牧业发展,可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500元以上。

  吉林实施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我省将其作为农业的“一号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举全省之力,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将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立足内涵挖潜、提高单产、合理开发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设施、科技先行,市场主导、政府服务,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提高中部粮食生产核心区,主攻西部粮食生产后备区,稳定东部产粮区的工作布局,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应用一批优质高产作物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技术路线,形成增产玉米60亿斤、水稻4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中,我们将科学规划,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哈达山水利枢纽等工程,合理有效利用过境水资源,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同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设施,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建设国家级人工增雨中心工程,争取每年增加降水10亿—20亿立方米。

  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田。吉林省西部地区后备耕地资源丰富,有可供开垦的荒碱地1000万亩,适宜开发改造为水田,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我们将按照国家规划,坚持水土结合,统筹推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增255万亩基本农田。同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改造中低产田2000万亩,巩固提高高产田3000万亩。

  实施全程农业机械化。吉林省已被国家确定为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规划用五年时间实现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面积覆盖全省玉米和水稻主产县。我们将加大对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

  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我们将把良种培育和推广作为重点,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强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推广,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工程建设,以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优化集成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采用先进的节本增效技术和设备,搞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药残留测定工作,在水田泄水区大面积种植芦苇降减农残,尽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启动西部湿地生态移民和湿地补水工程,增加林草植被。

  (三)

  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有序推进,确保顺利实施。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吉林省政府已经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我们将本着综合统筹规划、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明确任务和责任。

  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较大,要坚持多渠道筹措。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资金扶持。吉林省级财政每年专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政策性银行贷款投入。依托项目建设主体,调动企业和农民投入积极性。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对土地开发整理、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等工程,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探索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保障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对所有规划实施的项目,都要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规范建设和建成后持续发挥效益。

  完善流通保障措施。搞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正常供应。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搞活粮食流通。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增强收储和外运能力,确保新增粮食储存安全和按需要调出。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