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湖北应城特色水产养殖农民收益高

时间:2008/8/28 16:54:28 来源:湖北水产政务网

  纵横交错的河港沟渠,星罗棋布的塘堰鱼池,碧波荡漾的湖泊水库——穿行应城市,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水里可都是宝贝!

  湖北省应城市拥有3大湖泊、4大河流、88座水库共21万亩水域面积,水域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市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思路,逐步形成了甲鱼、河蟹、小龙虾、鳜鱼、水蛭等5大特色水产品板块,在做大做强特色渔业上做足了文章。

  如今,特色水产板块建设规模已达到16万亩,年产值占全市水产业总产值的86%,水产业每年对该市农民人平纯收入的贡献达到700元。

  发展传统创品牌

  甲鱼养殖在应城市有着很长的历史。

  早在1988年,应城市水产部门就开始探索发展地热水产,利用汤池的地热资源养殖甲鱼,由汤池地热水产试验站开发1亩多的试验田,开始小范围试养。“甲鱼在低于10摄氏度的温度下,有冬眠的习惯,以前每年只有7-8个月的生长期,要3至4年才能上市。而利用温泉地热水养殖后,2年时间就上市了,而且成活率也很高。”应城市水产局长徐金钟介绍道。

  3年试验,他们探索出了一套较成熟的甲鱼繁养技术,并兴建了23亩养殖基地,从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华农水产学院聘请技术顾问,开始在冬季利用温泉水培育甲鱼苗种,为扩大生产做准备。“当时的亩平纯利达到5000元,和其他水产相比,效益提高了3倍。”

  试验站职工陈毛智,看到了甲鱼养殖的利润空间,单独承包10亩水田养殖甲鱼。一年的时间,他获得纯利润12万余元。于是,他发动亲戚、朋友养殖甲鱼,并把自己摸索到的技术无偿提供给他们。

  1994年,汤池甲鱼基地发展到800余亩,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越来越高。为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帮助更多的农民致富,应城市委、市政府和汤池镇政府在信贷、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市镇两级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完善配套了汤池养殖基地有关设施,实现了水、电、路畅通。为调动养殖者的积极性,镇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每开发一亩甲鱼池,对养殖户发放100元的补贴。

  亲戚带亲戚,朋友帮朋友,汤池甲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也在滚动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汤池甲鱼已发展到5250亩,温池养殖22.2万平方米。以汤池为核心示范区,应城市建立了1万亩甲鱼养殖板块,形成年产量5000吨、创产值3亿元的养殖规模。

  2005年,汤池甲鱼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申请注册了“汤池甲鱼”商标。包装精美的“汤池甲鱼”打进了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销售,武汉、河南、安徽、广东等地的近70个大市场建立的销售网点。

  创新产业拓市场

  过去,应城的湖泊资源多是用来养殖常规鱼类,不仅效益低,而且销路窄。如何更好地利用湖泊资源,应城市一直在探索。

  上世纪90年代末,河蟹养殖开始在全国各地盛行。应城市相关部门经过调查,认为河蟹前景广阔,适合引进,但由于对蟹苗质量辨别能力不强,且资金不足,为降低风险,1999年,该市东西汊湖养殖场将5000亩大湖承包给长期从事河蟹养殖销售的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养殖河蟹。仅一年时间,就比以前养殖普通鱼类效益增长了3倍。在公司的带动下,周围农户也纷纷投入河蟹养殖。全市河蟹板块面积已达到6万亩,年生产河蟹2000吨,年产值1.2亿元,建成了孝感市最大的河蟹板块基地。

  与东西汊湖毗邻的郎君镇蔡咀村三面环湖,有25000亩的水产资源。每年仅河蟹一项,人平收入就达到3500元,占全部收入的80%。如今,该村成为应城市河蟹养殖第一村。

  2004年,应城市龙赛湖河蟹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后吸引了大批客商慕名抢购,产品供不应求。

  2007年元月引进的义和镇水蛭(俗称蚂蟥)养殖基地,处处昭示着喜人的收成。技术人员徐双发告诉记者,水蛭在药材市场很俏销,供不应求,目前陕西、河南、吉林等全国各地大型药材生产厂家都有订单。去年一年,他们已经收回投入的600多万元成本,今年预计在去年256亩的基础上,再扩增200亩,以公司+农户的形成发展壮大这一产业。

  基地老板张国英对在这里投资非常满意:“应城市政府,水产局,义和镇政府,老集村党支部,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支持,市委书记谢思芳、市长朱高文还多次来调研,帮助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环境。”

  生态养殖增活力

  2006年,全省大力推广一种“虾稻轮作”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冬闲冷浸田既种稻又养虾、既增粮又增收,使单一种植模式转向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模式。

  应城市委、市政府立即决定办试点,在义和镇兴办800亩示范试验田,把发展虾稻轮作作为主要工作,并拿出45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天鹅镇沈铺村支部书记尹国雄在应城市水产部门的扶持下,兴办了600亩“虾稻轮作”示范点,还招商引进十堰老板王邦荣兴办新集汊400亩稻田小龙虾专养高产示范点。

  2008年,应城市共建成4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特色水产品板块,形成年产小龙虾6000吨、创产值7000万元的规模。发展虾稻轮作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平台。

  2005年,汤池地热温泉水被限制使用于甲鱼养殖。该市水产部门逐步摸索出锅炉供热温棚高密度培育幼甲和常温鱼池饲养相结合的两段饲养技术,延长生长期,营造生态养殖环境,提高了产量、品质和水面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些精明的养殖户还开始探索甲鱼套样模式,在其他养鱼池中套样甲鱼。“由于不需要人工投食,利用池塘中的小鱼小虾,避免了集约化养殖密度大易生病的弊端,提高了甲鱼品质,价格高出普通甲鱼的3、4倍,且更受市场欢迎。套养鱼池每亩也可增收1000元。”该市水产局副局长胡新德告诉记者,现在这样套养面积达到5000亩,占全市甲鱼养殖的一半。

  长期以来,池塘中的野杂鱼与主养鱼争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2004年,水产部门职工田小斌、张中元率先在自己承包的池塘中套养鳜鱼并获得了成功。

  “在成鱼池或养河蟹的池塘中,每亩投放30尾左右的鳜鱼苗,不需另外投饲料,也不需额外管理,到年底亩平就可以生产鳜鱼近10多公斤,亩平增加纯利润500多元。这占原池塘养殖模式纯收入的一半。”杨家澥特色水产养殖场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低投入、零风险、高回报使养殖户对这种鳜鱼套养模式趋之若鹜,纷纷效仿。该市以杨家澥地区为辐射点,在全市建成了5万亩鳜鱼养殖特色水产品板块,形成年产量500吨,创产值2500万元的规模。

  “把水产品养好、养精、养出特色,使养殖户们赚到钱,就能丰富农民的钱袋子。应城市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为依托,以优势主导产品为前提,正在努力做大做强特色水产板块,努力实现板块建设规模化、基础设施规范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质量优质化的目标。


相关搜索: 湖北 水产 养殖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