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冲破国际壁垒拓市场 打造绿色品牌闯天下

时间:2007/10/12 16:29:15 来源:网友
     近年来,随着我国禽类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 集约化程度不断成长,成熟化程度不断提升,禽类行业也在积极推进中稳步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国已成了禽类生产增长最快的国家,禽肉产量已占世界禽肉总产量的 26.9% ,已成为世界第一产肉大国,我国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禽业的不断发展 , 不仅满足国内的需要,且对世界肉类工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 年,虽然上半年全国遭受禽流感的打击,但下半年仍呈现恢复性的增长。其主要是禽类产业投资量继续增大;禽肉类市场继续扩展,销售量增加;企业运作平稳积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 2006 年全国畜禽屠宰加工为 1613 家,比上年增加 137 家;年畜禽屠宰加工销售额为 1417.86 亿元,比上年增加 278.23 亿元,增长 24.42% ;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为 47.04 亿元,增加 16.24 亿元,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实现利润为 58.24 亿元,比上年增加 10.67 亿元,增长 22.43% 。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增长幅度明显升高。
  
    目前,我国禽类食品行业基本建立起了以现代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禽业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批送、商品零售及相关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我国畜禽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却不是畜禽产品贸易强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贸易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畜禽行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与巨大的产量极不相称。特别是 2006 年,我国禽类产品出口增加缓慢且波动较大,出口的国家相对较少,市场开拓难度很大。由于禽肉出口大多集中在日本和欧盟等部分国家,且常遭遇“绿色壁垒”,被拒收、扣留、退货、终止合同、“封关”禁入的情况经常发生。可以说,我国作为禽肉生产大国,禽肉产销仍然是内需型的,短时期内难以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世界第一禽肉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相符。然而,面对目前我国禽类产品因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出口履履受阻,国内市场又趋于饱和的现实,如何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壁垒内涵,采取“绿色”措施突破“壁垒”,积极发展外向型禽类养殖加工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全国禽类产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禽类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及主要形式
  
    (一)技术贸易壁垒,简称 TBT 。定义是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往往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规定,其内容复杂,形式翻新、层出不穷。诸如知识产权调查、安全标准、环保标准以及社会责任认证都在其列,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产品很难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技术贸易壁垒。目前该壁垒已经取代了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我国的禽类产品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 ISO14000 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等等,很难一一满足这些规定、标准、标志及认证的要求,从而产品难以出口。
  
    二、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禽类产品出口的影响
  
    由于上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增高了我国禽类产品出口门槛, 致使我国禽类产品出口难度不断加大,其主要影响:
  
    一是检验标准普遍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致使我国禽类产品难以达到标准,因而难以出口。例如俄罗斯对冻鲜禽肉的卫生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农药残留的限量和数量继续增加,原来仅为 10 种,有残留限量 4 种,现在增加为 59 种,有残留限量的 24 种, 35 种农药残留不得检出,新增农药残留检测 49 种;原有的生物毒素检测、抗生素检测、重金属检测种类限量未变;激素类药物增加了雌二醇和睾丸甾酮;新增检测亚硝基胺;另外增加微生物指标,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除了上述卫生要求外,对动物的健康要求、冻肉的加工质量和贮藏时间、包装材料及相关标识等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而欧盟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二是严格的认证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使我国禽类产品的出口企业很不适应。如美国对进入该国的禽肉要求,首先必须是来自于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 (FSIS) 认可的国家和厂家。无论哪个国家要想获得禽肉出口到美国的资格, FSIS 都要对该国的检测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禽肉安全、卫生和标签正确。文件审核由技术专家对申请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评估,重点审核 5 个关键领域,即污染、疾病、加工、残留及守法经营。如果文件审核过关, FSIS 将派出一个技术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5 个关键领域及检验系统的其他方面,包括工厂设备、设施、实验室、培训项目和工厂的检验工作,如果 FSIS 判定该国的检验系统和美国的基本等同,该国才可获得向美国出口禽肉的资格。其次, FSIS 还要对进入美国市场的禽肉及其包装标签进行认可。被认可的出口工厂在生产出口产品前,应符合标签标准.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标签必须用英文印制,其他发达国家的作法也是大同小异,目前我国能达到上述国家要求的企业还很少。
  
    三是大大降低了我国禽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禽类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禽肉低 30 %、禽蛋低 30 %。但是,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禽类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我国禽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及各种认证,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加之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致使我国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了我国外向型畜禽养殖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禽类产品出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原因
  
    作为世界第一畜禽生产大国,由于中国禽类产品因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与贸易对象国的利益有冲突等原因,所以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禽类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壁垒越筑越高。其主要原因:
  
    1 我国禽类产业发展自身的弱质性。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禽生产上为满足国内供给,主要追求禽类产品数量的增长,而对于质量标准的制定考虑不足,全国禽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过于分散,缺乏完善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出口禽类产品的质量很难统一管理,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即使同一批产品,其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混入成批出口的产品中,一旦被检验检疫部门查验出来,就会导致整批出口产品被退货。
  
    2 我国禽类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我国禽类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由于质量标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导致有些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影响出口贸易。
  
    3 我国禽类生产企业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许多禽类产品出口企业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出口国的技术贸易手段缺乏了解,而国家又缺乏对禽类产品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因此,在禽类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候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我国禽类产品出口突破贸易壁垒的对策
  
    从我国禽类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形势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所遭遇的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始终围绕着四个基本点——以产品的质量为中心,以市场的准入为核心,以科技条件为筹码,以达标过关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禽类生产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必须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有清醒地认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禽类生产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总体质量,突出打造产品的绿色、安全、健康品质,使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才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真正的走向世界。
  
    (一)建立绿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为保证我国禽类产品顺利出口,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协调指导,大力推进畜禽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和进口国标准相一致的绿色质量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同时,按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绿色禽类产品认证体系,大力推行国家 ISO9001 : 2000 质量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HACCP 体系验证等工作,及时颁发“绿色标志”证书,并加以监测、实施,使禽类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服务中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与禽类产品进口国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使我们的认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降低出口企业认证和注册成本。
  
    (二)强化绿色肉类食品生产观念
  
    我国禽类生产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思想,不断强化食品的绿色观念,积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生产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 实行环境标志制度 , 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工作,积极与国际接轨,以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现在,一些实行环境标志的国家 , 已采取限制数量、压低价格等方法控制无环境标志产品的出口,我国大力推行环境标志制度 , 不但可以为禽类生产企业提供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资源合理配置、清洁生产工艺、最佳处理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等信息,也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产品的特色品牌,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开产品的销路。
  
    (三)创造绿色天然养殖环境
  
    禽类产业要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使产品顺利闯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养殖加工基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真正作到全程监控,使得国际质量控制标准得以彻底实施,实现标准化生产。
  
    (四)研发绿色营养配合饲料
  
    禽类养殖喂给绿色饲料是保证其绿色品质的的关键环节,只有全程喂送绿色营养合理的配合饲料,才能保证其肉质好、生长快、品质天然绿色。
  
    (五)采用绿色加工和检测技术
  
    为保证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必须加快我国的禽类企业产品加工检测、检验体系改革,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要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加工检测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产品加工和检测检验队伍,才能保证绿色禽类产品的品质。
  
    (六)加快绿色禽类食品创新步伐
  
    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禽类生产企业的科技投入,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先决条件。对于禽类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强化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积极按照先进的国际标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绿色产品,并力争获得进口国认可,取得质量认证,才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七)实施绿色品牌市场营销战略
  
    品牌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和纽带,食品经济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贸易发展过程可以为我们所借鉴。这些国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绿色食品需求 ---- 绿色食品研发 ---- 绿色食品生产 ---- 绿色食品价格 ---- 绿色食品市场开发 ---- 绿色食品消费为主线的消费链条,我们如果也能做到了这些就可以和国际食品贸易接轨。
  
    (八)增加国家对绿色食品出口补贴
  
    适度的绿色食品出口补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冲破绿色壁垒具有一定作用。通过绿色食品出口补贴,不但可以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禽类产品国际竞争力。 WTO 中的农业协议规定,成员国对农业的补贴可以分为绿箱黄箱蓝箱政策三类。目前,中国对农业进行补贴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使用“绿箱”政策时很多补贴没有用于农业生产;使用“黄箱”政策时对特定产品支持力度不大;同时,补贴重点不明确,几乎面向农业的各个领域。这样,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质品种的出现,从而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家要根据国际市场产品竞争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产量高、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重点补贴;加大对良种研究、培育的投入力度,培育和发展更多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这样,对于中国禽类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大有裨益。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总之,面对绿色壁垒对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和部门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畜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另一方面更要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努力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使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畜禽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扩大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带动外向型畜禽出口企业发展,推动全国畜禽产业全面快速进步的根本之路。

相关搜索: 壁垒 绿色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