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做足深加工 浙茶借船出海

时间:2007/6/20 13:49:26 来源:经济日报

    2006年,我国茶产量超过百万吨,茶叶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名优茶产值占到茶叶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产量增长的同时,茶叶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供大于求的茶叶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茶叶生产企业在培育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品质、丰富茶叶品种、开展茶文化营销等方面做出了哪些积极探索?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悄然升级茶产业”系列报道,关注茶产业的发展变化。

    新闻

    5月上旬,世界最大的红茶供应商印度塔塔集团旗下塔塔茶叶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绿茶供应商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约,将在浙江安吉县合资组建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生产技术先进的茶叶深加工项目。

    业界评论认为,印度茶叶巨头借“浙茶”跳板,意在进入中国和远东市场;也有人认为,中方是“借船出海”,实现产业升级,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深加工领域。

    记者近日来到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立民告诉记者,“公司上下都围绕着塔塔项目奔波,合作协议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

    印度塔塔集团是世界500强公司,其控股企业塔塔茶叶有限公司在欧美红茶市场年营业额达7.13亿美元。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商和全球最大的绿茶供应商,年出口绿茶4万吨,自营出口量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此次合作,印度塔塔第一期将投资1600万美元(约合1.25亿元人民币)。

    随着全球绿茶市场的逐渐升温,绿茶日益受到欧美市场的欢迎。塔塔相中了绿茶一枝独秀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而浙茶公司正计划弥补深加工的“短板”,双方一拍即合。

    2008年合资公司建成后,浙江塔塔产品将包括速溶茶、茶浓缩物、茶多酚、儿茶素等,还能为浙江及周边的省份大众茶打开一条销路。据介绍,浙江塔塔茶业一期每年深加工干茶约1万吨,每吨茶叶能让茶农增收1500元,其示范意义显著。

     分析

    浙江是全国的主要产茶区,茶叶是农民的一个钱袋子。据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介绍,2006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60万亩,总产值56.1亿元,其中出口绿茶15.98万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绿茶出口总量的73.07%和60%。

    “出口数量年年‘创新高’,而利润却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独立的深加工产品,生产多少好东西都卖不了好价钱。”多家拥有茶叶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负责人都是一片叹息,“利润比纸薄。出口的茶叶大部分是低档的大众茶,并且很多是贴牌产品,只有微薄的一点加工费。由于茶叶消费市场相对稳定,增长缓慢,利润基本保持在1%已经很不错了。”

    &NB SP;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去年出口创汇4.2亿美元,而核心业务茶叶创汇占不到三成。

    浙江是有名茶品种,却没名牌茶叶。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迪钧说,几年前,各地逐渐认识到品牌的重要,纷纷扛起品牌大旗,由于各自为战,至今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名牌。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浙江全省有100万户农民在经营茶叶,户均茶园才两亩多。“低、小、散”经营是制约浙江茶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浙江省内有十大名茶,相关品牌多达近200个。人们在购买茶叶时,茫然四顾,根本无从下手。拿著名的“龙井茶”来举例,它只是茶叶的一个品种、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个商标品牌。

    浙江茶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结构不合理、茶青资源利用率低。茶叶市场向来有“一季茶叶吃一年”之说,价格高的春茶上市后,夏秋茶就基本长在树上,无人打理。有业界估计,80%的茶青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即使加工夏秋茶,也不过是十几元一公斤,附加值极低。

    “在严峻的市场压力下,浙江茶叶必须因地制宜走升级之路,打品牌,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位农业专员告诉记者。

    升级从改造开始。“茶树良种化,采制机械化、茶园优化、初制茶厂改造,实现标准化生产。”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还特地出台了《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规范茶叶产业发展。

    至2006年,浙江的良种茶园面积已达103.6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近40%,名优茶产量5万吨,名优茶产值47.5亿元,占总产值的八成还多。

    浙江省的科研机构也纷纷为产业升级添加动力。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向浙江的一些山区县推广高香茶技术,这项新研发的技术将夏秋茶重新引回大众茶的生产范围。该校屠幼英教授介绍说,茶叶深加工技术浙大一直保持着业界领先的位置。

    近年来茶饮料市场突然发力,茶叶深加工又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机。起步于1992年的龙游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在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速溶茶的基础上,再投6000万元上马茶饮料浓缩汁、速溶茶扩建项目。预计完工后,年消化干茶5万吨,接近全省绿茶出口的三成多。像茗皇这样的深加工企业,目前全省还有大大小小15家。


相关搜索: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