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青田:大学女教师穷乡辟出花果山

时间:2006/8/31 16:06:02 来源:网友

    去年5月,一个原本从事园林花卉教学的大学女老师,应省科技厅的号召,孤身一人来到丽水青田一个贫困小山村任科技特派员。

    在那里,她那瘦小的身躯,成为全村人的主心骨。她带领他们开始了建设新家园的梦想。

    为了把穷乡村改造成心目中的花果山,今年她主动要求:“我要再留下……”

    那天,我们和她一起踏上了赴青田的路。

    我们想知道,是什么使她选择留下,是什么让她充满了如此澎湃的激情。

    “谢老师山上的梨子熟了”

    “谢老师,你终于回来了。山上的梨熟了,就等着你尝呢。”在山下等着接我们的村民邱荣华,曾经当过8年兵,是在谢云指导下成立起来的村合作社的董事长。为了迎接我们,他不仅开来了自己的农用小四轮,还特意到乡里买了鱼、肉、啤酒。他说: “谢老师在我们村的威信可不比我们村书记差。在我们村,谢老师可是享受着县长以上级别待遇!”

    这座小村庄座落在海拔400多米的山上,据说,只有这位在部队开了5年车的邱荣华,才能用他的小四轮把我们送上山。山路是那么窄,窄到刚好只能容下这辆小四轮;山路是那么颠,坐在小四轮后座的我们3个人,头时不时就撞到一起;山路是那么陡,180度的转弯常常让我们不敢睁开眼睛……谢云告诉我们,刚来这里时,这段山路,她是独自背着行李爬上去的。

    经过40分钟的颠簸,终于来到半山腰。沉甸甸的梨子压弯了树枝。这叫翠冠梨,皮薄、水分多,卖价高。谢云说,由于农户不懂得嫁接等技术,梨树栽了几年一直没结果,去年,她就让合作社把这梨从农户那里接过来,在她指导下,嫁接顺利成功了。

    邱荣华说,这片梨园的周围山坡上也种了287亩梨苗。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学校首个女特派员

    改变这一切的,就是眼前这位瘦瘦小小,甚至有点娇弱的浙江林学院园林艺术课程的专业女教师——谢云。

    谢云原是湖南一所大学的老师,2003年被浙江林学院人才引进后,成为二级学院园林学院的一位老师。来校仅仅两年时间,她就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之一。在全校800名教师仅有10位获此荣誉。

    2005年5月,林学院接到省科技厅下派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任务,全校派出了13位教师,谢云是唯一一位女老师,也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科技特派员。

    林学院院长范义荣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至今还怀着一丝歉疚:“当时,我和党总支书记把60多个教师排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谢云最合适。我们的原则首先是要肯干;其次要对农村工作热心,对农民有感情;第三还要有一定的开拓精神。我就给她打了电话,告诉她院里考虑让她去,她不作声。我又问,‘你去了小孩子怎么办’,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可以把父母接过来’,我知道她已经答应了。”

    范教授当时不知道的是,谢云儿子的腿疾已经相当严重。年仅10岁的他患髂关节滑膜炎多年却一直没有确诊,眼下病情加剧,每天都要拖着疼痛的双腿去上学。

    消息一传出,说她傻的同事也不少:“人家都往上走,要么出国,要么读博,你怎么往下走?”

    那些天的深夜,谢云常常辗转反侧,在对农村的感情与自己的家人之间徘徊不定。

    谢云的婆家,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桑植县。有一个细节,让谢云至今印象深刻:丈夫的奶奶活到80多岁,从来没去过县城。第一次到她家,看到日光灯,欢喜极了,回家就跟邻里说“孙子家的墙壁会发光的。”

    农村的贫穷,农村人的淳朴,以及学院领导的信任……成了谢云下乡的原动力。她下定决心走进农村。

    浙江丽水青田县季宅乡,这个有6个行政村共14000多人的山乡,成了她梦开始的地方。

    第一个晚上吓哭了第一场村民会冷场了

    尽管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在这么一个人生地不熟、连语言都不通的山村里开拓事业谈何容易。

    下乡后第一次在乡里过夜,空荡荡的乡政府只剩下谢云一个人,宿舍里除了一张床和桌椅外,什么都没了。乡村的夜晚只有偶尔的狗叫声打破寂静。谢云感觉特别孤单与无助。“咚、咚”凌晨两点多,好不容易入睡的谢云,被一阵接一阵急促的敲打窗户声惊醒。 “是小偷?还是有人抢劫?叫了也没人听见!”谢云赶紧躲到墙角,大气不敢出,只听见自己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几分钟后,那个敲打窗户的人走了,谢云这才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起来……

    怕丈夫和学院领导担心,她一个都没告诉。坚强的她更不想退却,她满脑子想的就是尽早开展工作。

    她单枪匹马走遍全乡走访了98家农户,获得了当地植物生长、经济来源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这才发现:这里的情况比她想象的更糟糕。九山半水半分田,除了几块还不够解决温饱问题的水稻田外,最好的“经济作物”就是番薯。年轻的强劳力全部都外出打工了,大家戏称在地里干活的人“六个农民七颗牙”。

    不过,经过三个月的调查,谢云仍确信在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生态果园。她对离季宅乡政府不远的南坑村茅山自然村的200多亩荒山,做出了一个完整规划。

    茅山村是个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的穷山村,村民们天天都想着脱贫致富。但光靠纸上的“宏伟蓝图”根本打动不了村民。最初,村民听说省里派来了专家搞生态果园,都非常兴奋。可一看到“专家”是这么一个弱女子,他们又都失望了:“你能给我们多少钱?你能保证种的果树能活?你确定能结果?”原定晚上7点在村支书老洪家开会,由谢云主持和村民们讨论未来的建设计划,开会时间过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一个人来。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谢云带着失望和不知所措,抱着枕头,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红了眼。

    “我知道他们一直在观察我是不是来干实事的。”谢云相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总有一天村民们能理解自己,信服自己。

    她一家一家走访感化了领导和村民

    为了省钱,谢云每次往返学校与丽水,都是坐最便宜的车,从临安到乡里要转五趟车。但为了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谢云决定从有限的科研经费里挤出钱来,带农民出去考察,让他们了解生态果园的发展前景。

    农民考察队先后前往县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与相关专家进行座谈,同时还走出青田,前往云和县的万亩雪梨基地、丽水市的万山乡科技农林园区实地感受。当他们看到当地的环境资源比起自己的老家还要差,但是农民利用科技发家致富,住进了新房开起了小车时,再也按捺不住了。生态果园的面积从计划中的50亩一下子增加到287亩。

    为了争取更多政策扶持,谢云又屡次前往各政府部门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今年还没过完年,谢云就从临安返回青田,一家一家走访,甚至把分管科技的副县长也请到了村子里。许多领导和她素昧平生,都是被她的精神打动,从而向她伸出援手。

    村里有个叫叶冰冰的小伙子,读了一年中专就不愿读了,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谢云了解到他喜欢电脑,于是试探着问他:“过几天我要回学校,你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大学是什么样的吗?我还可以给你找一个电脑老师。”喜出望外的冰冰一口就答应了。怕丈夫反对,她未打招呼就带着冰冰上路了。

    “你怎么能不和我商量就将他带到家里来呢?”妻子突然带了位陌生人回家,丈夫实在有点生气。谢云一家挤在校内一套逼仄的二居室内,加上谢云的父母,哪里还有人插足的地方。谢云只是默默地埋头干家务。看着消瘦了一圈的妻子,心疼妻子的丈夫最终还是和她抢干起了家务。

    魏宇杰,父母均在外打工,去年刚刚初中毕业,孤独而自闭,谢云和他同吃同住,陪他聊天,教他文化……终于有一天,他对谢云说:“我很想叫你一声干妈。”

    谢云付出的真心不仅感动了冰冰和魏宇杰的亲人,也被全村人看在眼里。

    村支书老洪和几个村民答应跟她进城选购种子。她货比三家,梨苗的价格一降再降,苗木品种也越选越好。为了省钱,她啃两个馒头就算午饭。丽水农科所种苗站的叶站长感慨地对老洪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特派员。”“这样的好人不信,我们还能信谁?”老洪和村民暗暗下决心,要跟着谢云干点模样出来。

    村里建起合作社农民当上董事长

    287亩土地上先后种上了翠冠梨、甜釉橘等各类果树,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果园还没有结果之前,让这些农民吃什么,依靠什么生存。

    2006年春天,经过多方联系,谢云找到了杭州绿源园艺公司,协商引进一种在目前市场上十分走俏,用于道路和崖壁绿化的种子——决明种子,在树下套种这种经济作物,一来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二来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正在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农民们每家投入的土地面积不一样,每个人的劳动能力不一样,每人参加劳动的时间也不一样,怎样尽快制定一套适合管理大面积生态果园的制度呢?

    谢云向丈夫发出了“求救信号”。丈夫郑本军来杭前是湖南张家界市扶贫办农村经济管理处的干部,既懂经济又了解农村。在他的参谋下,谢云召集全体农民讨论,决定成立一个新型农村合作社。合作社在董事会领导下运作,同时成立监事会进行监督。所有农民的土地、劳力以及资金投入,全部以股份的形式加入。

    合作社没有任何可支配资金,股东每人投入5000元人民币作为原始股,每参加一次活动,提供一定面积土地或者以其他形式对合作社进行投入,全部折算成股份。

    “地上种果树,树下种决明;户户搞养殖,叶藤做饲料……果子飘香、花卉飘香。” ——谢云理想中的新农村,一年不到,初现雏形。

    看着合作社开始红火,吸引了不少周围村子的农民要求加入,更多的人开始在自己的地里学种各类果树。


相关搜索: 水果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