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农副产品呼唤强势品牌 众多龙井东北米买哪个?

时间:2006/6/6 10:36:05 来源:浙江都市网
    在农副产品中,西湖龙井、东北大米口碑很好,但是当消费者真正选购这些产品时,面对众多龙井和东北大米我们买哪个?  
    品牌时代的困惑  
    前些天去杭州出差,正值新茶上市,就想买一点西湖龙井带回北京。可进了茶叶店我却“蒙”了。面对几十种包装精美、都叫“西湖龙井”的茶叶,我该买哪个呢?问售货员,她推荐的都是价格让人瞠目结舌的极品。我又问商家,既然只有这种数千元一斤的龙井是正宗,那为什么其他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一斤的也都称为“西湖龙井”?店家的答复是时间不同、产地不同,但都是杭州的龙井。最后,记者选择了一种价格适中的,品尝后买下。 
    类似的困惑还有大米。大家都知道东北大米好吃,可是每次到超市买米都会为买哪种东北大米犯难。而且这个选择难度远大于买茶。因为茶叶还可以品尝一下,而买米总不能先煮一锅尝尝再决定。因此,每次面对众多牌子的东北大米,我都像抽彩票一样“赌”一种买回家。  
    买茶和买米的经历让记者思考,在如今品牌时代,为什么农副产品就很少有在全国都叫得响、让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信得过的品牌呢?比如我们去商场买彩电,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海尔、长虹,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牌子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售后服务好。因此,消费者的选择相对容易。相反,我们购买频率远高于家电产品的农副产品,品牌对消费的指导作用几乎是零。  
    农副产品真的没有品牌?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记者在网上搜索了“西湖龙井、品牌”和“农副产品、品牌”,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其中,“西湖龙井、品牌”的相关内容57300条,而“农副产品、品牌”更是多达45万条。以龙井为例,杭州市有“贡”牌、“御”牌等近40个品牌,而东北大米的各种品牌也不下几十种。各地农副产品的品牌战略也可谓风风火火。比如浙江全省已经注册的农产品商标达4815个。而天津市黄瓜有“津春”牌的、河蟹有“七里海”牌的,连甲鱼都有“水王”牌的……在该市去年进行的全市农业名牌评选中,申报数比上届提高了40%。  
    品牌战略一定程度上也让不少农民获益。比如,1992年江苏常山的农民推广种植胡柚,但由于消费者对这种水果知之甚少,当年价格仅卖到每公斤0.60元。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们给胡柚注册了“天子”牌商标,并重新包装设计,加大宣传力度、改进营销策略。到1996年,常山“天子”牌胡柚每公斤卖到了10元,并打入国际市场。  
    再比如浙江省,普通早桃两毛一斤都不好卖,可注册了“源东”商标的金华白桃,在上海的超市每公斤5元还供不应求;一般西瓜零售价只有六七毛一斤,而贴有“凯宇”标签的平湖西瓜,还在秧上就以4元1公斤的批发价被预定。  
    由此可见,各地对农副产品并非没有品牌意识。至少,品牌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一些地方品牌战略甚至已经见效。  
    问题出在哪里?  
    困惑依旧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在消费过程中对农副产品品牌的茫然无知,一方面又是各地轰轰烈烈地实施着农副产品的品牌战略,两者似乎出现了强烈反差。  
    其实,细一分析道理也简单。农副产品树品牌固然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但是品牌集中度非常低。在工业消费品领域,一般市场占有率前5位的品牌可以占市场50%左右的份额,有的甚至占到70%—80%,品牌集中度相当高。而农副产品中,绝大多数品牌几乎还谈不上“集中度”。据有关方面统计,有品牌的农副产品销售比重尚不到总量的1%。这就是说,在农副产品领域,品牌战略充其量才刚刚起步,无论“七里海”牌河蟹、“水王”牌甲鱼,还是“源东”牌白桃、“凯宇”牌西瓜,顶多算是区域名牌,品牌的辐射力非常有限,其影响半径不出省甚至出不了市。  
    事物的辩证关系也恰恰告诉我们,正因为是空白、是刚起步,因此农副产品品牌经营的空间也更大,机会也更多。试想,如果现在投资建一个彩电或冰箱厂,你如何去与海尔、长虹等成熟度极高的品牌竞争?但是如果现在做一个大米品牌,那结果可能迥异。而且我们还要看到,今天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家电领域,20年前也和今天的农副产品领域很类似,各种品牌也有上百个,且没有一个品牌的占有率能超过10%。但是经过20年竞争大浪淘沙,随着品牌集中度的提高,留下来的品牌就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那么,在农副产品品牌群雄并起、鱼龙混杂的时代,如何短期内作出强势品牌?记者认为有两个思路值得思考。一是中国的“老字号”模式,二是英国的“立顿红茶”模式。  
    农商结合与工农结合  
    农副产品经营品牌的最大软肋是规模小,分散经营。比如龙井茶,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的。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是农副产品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如果靠这些分散的生产主体去实施品牌战略,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品牌的一大要素就是规模,没有规模很难有广泛的知名度。那么,在这样的生产形式下如何解决规模问题?中国传统商业中一些成功的“老字号”模式值得借鉴。其核心就是生产虽然分散,但经营可以集中,即把品牌战略后移到流通领域。比如北京的老字号茶庄“张一元”就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品牌。“张一元”是一个店牌,它不种茶,但是它的成功经营使“张一元”成为许多消费者心中的好茶象征。  
    第二个模式就是英国著名的“立顿红茶”。说起龙井,我们叫不出一个品牌,而说到红茶大家马上会想到“立顿”。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立顿红茶”在全球的年销售量超过360亿包,销售额突破15亿英镑!这个数字可能大得让我们任何一家茶公司都震惊。而更不可思议的是,“立顿”公司自己没有一分一亩茶园,它的茶叶全部来自国外。  
    如果说上述老字号思路走的是商业路线,那么“立顿”的思路则可以概括为大公司战略,是大公司用品牌整合资源的战略。由于大公司具有经济实力,因此可以相对较短时间内打造品牌。这个过程远比一个市一个县的小企业独立塑造品牌的成功率高得多。  
    还是以西湖龙井为例,目前40多个品牌中,可以说没有哪个具备短期内做响全国品牌的实力。但是我们做一个大胆设想,同样是做饮料起家的杭州企业娃哈哈,如果它实施“立顿”这样的战略,整合所有杭州的龙井品牌,做出一个“娃哈哈龙井”可能成功概率会更高。因为相对于分散的40个龙井品牌,娃哈哈毕竟更有实力,更具市场和品牌运作经验和信誉。而“立顿”多达15亿英镑的年销售收入,对任何一家打算进入农副产品领域的国内大企业恐怕都是一种诱惑。

相关搜索: 龙井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