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各地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南靖:郑店菇农何以“险中取胜”

时间:2006/5/15 11:35:26 来源:农博网
    近日,走进“中国白背毛木耳之乡”南靖县靖城镇郑店村,只见去年喜获丰收的菇农们又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新一年的忙碌。今年第一季度,这个仅4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有150多户菇农向镇农村信用社贷款220万元,全部用于发展珍稀食用菌栽培,全村食用菌种植面积一举突破3000万袋。
    村党支书杨国梁高兴地说:“食用菌栽培风险很高,但随着我们村食用菌栽培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和经营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风险目前已大大得到降低。今年一开春,群众就培育各类珍稀食用菌达400多万袋,眼下大家正甩开膀子大干呢!”
    “毒木耳事件”:催生栽培标准化
    早年栽培过白背毛木耳的郑店人,对发生在1999年的那次“毒木耳事件”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年,邻县一个食用菌栽培大户为使木耳增加重量,在栽培过程中违规使用俗名为“硫酸镁”的药物,结果产品出口到日本后,食用该产品的日本消费者出现腹泻病症。
    这件事情发生后,作为我国木耳的主要进口国,日本立即以农残超标为由大量减少进口我国的木耳及其他菌类产品;在国内,受这一事件的影响,毛木耳市场销售也随即大量萎缩,毛木耳产业遭受空前重创。
    当时以白背毛木耳为主导产业的郑店村也未能幸免。那一年,全村白背毛木耳平均价格下降5元,而且还卖不出去,菇农损失达300多万元。这对经济基础并不雄厚的郑店菇农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
    “农残超标一律不准上市。”经历一番阵痛后,十几名郑店村食用菌“经纪人”率先自发联合起来,统一拒绝收购农残超标的食用菌产品。同时,镇村也因势利导,建成集制种、检测、保鲜、温室、反季节常温等实验为一体的食用菌研究所,组织经验丰富的食用菌栽培大户联合起来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按照无公害的标准出台了《食用菌栽培技术标准》,具体规定可以使用的农药和使用时间,甚至连农药的用量、成菇的采摘、修剪等都一一做出规定。
    这两招十分奏效。村主任杨志强不无骄傲地说:“从那以后,郑店的食用菌再也没被检测出有农药残留问题。不少来我们村收购食用菌的老板都说,郑店的菇,是放心菇!”
    “克隆鲍鱼菇”:引发品种系列化
    郑店的食用菌早在上世纪末就已达到年2000万袋的规模,但品种结构单一,主要以草菇和白背毛木耳为主,产量占全村食用菌总产量95%以上。姬松茸、杏鲍菇、鲍鱼菇、秀珍菇、杯蕈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几乎没有,而恰恰是这些珍稀食用菌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最受市场欢迎。
    2000年,村里有个食用菌栽培大户几经周折从台商那里引进首个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鲍鱼菇。但由于担心大家一哄而上,会影响整体价格和收益,这个大户不想立即为村民提供鲍鱼菇菌种。
    “鲍鱼菇价格好、市场大,但就是拿不到菌种,怎么办?”这时,村里三个有培育菌种经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便突发“克隆鲍鱼菇”的奇想。他们自己到市场买回一朵该大户出售的鲍鱼菇,并将其中菌种长得最为旺盛的部分小心分离出来,尝试运用多年积累下来的菌种培育经验进行鲍鱼菇菌种的培育。想不到,还真获得成功,培育出和该大户一模一样的鲍鱼菇来。
    于是,鲍鱼菇品种大面积在全村得到推广。次年,全村的鲍鱼菇栽培面积达到100万袋,当年,每公斤鲜菇卖到5元,供不应求。
    尝到栽培珍稀食用菌甜头的郑店菇农,从此对珍稀食用菌情有独钟,接连与台商食用菌企业合作,引进秀珍菇、杏鲍菇、杯蕈、金福菇、平菇、海鲜菇等20多个珍稀新品种,促使食用菌栽培品种系列化。到2005年,这个村的杯蕈栽培规模已达到1000万袋,其他珍稀品种的栽培规模也超过1000万袋,许多农户常年栽培多个品种的珍稀食用菌。
    食用菌品种系列化,促使郑店的食用菌结构趋于合理,栽培风险大大降低,菇农收益越来越稳定。常年栽培杯蕈、杏鲍菇等多个品种的珍稀食用菌菇农杨建木一家,去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嘉田模式”:带动经营产业化
    作为一种尝试,2000年,当鲍鱼菇将在郑店村大面积推广时,以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梁、村委会主任杨志强为主的十几位食用菌大户,就与村民杨嘉金创办的嘉田木耳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公司 农户”的订单农业合作。嘉田木耳公司与栽培大户分别签订每公斤5元的产品收购合同,栽培大户则按订单要求生产出合格的鲍鱼菇产品,所有市场风险由公司承担。当年,栽培大户们栽培鲍鱼菇500万袋,轻轻松松实现收入350多万元;而嘉田公司借此也节省了近100万元的栽培基地建设投入,还直接从收购、加工及出售环节中获得巨大利润,双方皆大欢喜。
    实现“双赢”的“嘉田模式”,很快成为食用菌经营产业化的“火种”,在郑店村蔓延开来。除嘉田外,集倡、成发、景田、天林等多家农字号龙头企业也接踵而来,竞相与当地菇农开展诚信互利、风险共担的订单农业合作;本村的十几位食用菌栽培大户,也索性投资建起食用菌冻库,与左邻右舍的菇农签订收购协议,当起食用菌“经纪人”。
    与此同时,为加速推动郑店食用菌产业实现从“家庭作坊”向“联合经营”转变,靖城镇党委、政府也及时引导。2003年起,镇里就在郑店村兴建食用菌示范园区,引导菌农依托食用菌的整体运作,实行产销体制的改革,推进小农户加小规模产销脱节的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向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生产要素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产学研一体化、专业户强强联合等新型经营模式转变,建立园区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机制。
    如今,一大批“内连菇农、外连菇市”,自身具备较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郑店村的食用菌示范园区,为当地食用菌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嘉田木耳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驯化、分离、筛选各类新菌株,改进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创新了开发式接种、墙体式栽培的新技术,并把这些科研成果推广到广大农户。近两年,该公司还建立温控栽培房、冷库、防虫网大棚等设施,解决了食用菌周年栽培的难题,有效错开食用菌销售旺季,避免产品积压造成滞销,起到了调节市场的作用。
    嘉田、成发、集倡等多家龙头企业,还在深圳、香港、上海、厦门等地设立了食用菌直销点和代销点,建立了自己的国内营销网络。嘉田公司的白背毛木耳、秀珍菇、杏鲍菇、杯蕈等5个产品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吉田”牌系列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取得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扩大了当地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市场。
    依托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市场信息灵通,销售渠道宽畅,食用菌种植风险自然就小得多。2005年,郑店村栽培各类食用菌近3000万袋,创产值达7000多万元,菇农仅此一项净收入2800多万元,人均食用菌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 (陈卫铧 项裕兴 王国萍)

相关搜索: 食品行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