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如不给予重视 中国在3年后可能发生严重粮食短缺

时间:2003/9/25 0:00:00 来源:科学时报
  粮食短缺,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似乎已经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记忆,但现实的境遇似乎远没有如此乐观,一些粮食专家的分析结果更像是一种警告: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中国在3年后可能发生严重粮食短缺

  粮食的产需缺口到底有多大?自2000年开始,连续3年粮食产不应需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3年年均粮食产量在4550亿公斤左右,粮食进出口总量大体保持平衡,每年粮食 产需缺口在200亿公斤~350亿公斤之间。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估计,今年粮食很可能小幅度减产,在4500亿公斤左右,而粮食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幅度下降被认为是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关键因素。“粮食价格的持续下跌和种粮纯收益的持续下降,导致农民主动调减粮食面积,种植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的自觉行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研究员分析说。1997年以来,小麦、玉米、稻谷3种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价格每50公斤下降了34元,3种农作物亩均纯收入下降了近140元。尽管粮食已经3年产不应需,但是民众似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甚至说毫无察觉也不为过。陈锡康分析说,这与近几年粮食供应充分,粮价平稳,而且与食品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有关。粮食市场也如一泓湖水,水波不兴。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的存粮进入市场,填补了产需缺口,并且继续支撑着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聂凤英博士说,社会库存满足了3年粮食产不足需带来的现实需求,但是社会存粮的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现在城市居民基本不存粮,农村过去存粮很多,现在存粮每年都在减少,有调查表明,2000年、2001年两年,农户存粮减少了25亿公斤~30亿公斤。个体商贩也几乎不存粮,现购现卖;而对于大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来说,存粮也在减少,基本维持两三个月的周转存粮。“整个社会存粮都在压缩,从今年开始,这个缺口肯定是靠国家库存来补。”聂凤英说。陈锡康则认为, 2000年、2001年两年主要动用的是社会库存,2002年国库存粮开始减少,而今年下降速度可能会很快,达到几百亿公斤。在分析今明两年的供求形势时,两位专家都认为,由于库存的作用,应该不成问题。国家粮食局有关人士也表示,今年产需有缺口,但库存较大,粮食市场依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只不过供大于求的量在继续减少。粮食的库存还能支撑多长时间?粮食的需求量逐年稳步上升,而产量自1999 年以来逐年下降,产需缺口将会越拉越大,关键问题是,我们的库存能支撑多长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为17%,即年末的库存量应占当年消费量的17%。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目前粮食储备远远高于这个水平。但是,“库存数量总是一定的,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3年,就很危险了。”聂凤英说。陈锡康明确表示,粮食供大于求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的现象,中国的农业、中国的粮食生产蕴藏着严重的困难和危机。中国在3年后可能发生严重粮食短缺,必须警惕由于粮食短缺给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如果粮食供求关系出现逆转,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是可以想像的。由于粮价上涨,引发了1994年至1996年期间我国严重的通货膨胀。3年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64%,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问题。建立安全预警系统,从保护耕地做起面对可能出现的粮食问题,专家们也各自提出了建议。陈锡康建议,在“十一五” 期间,把原先的全国粮食年度产量预测研究进行大规模扩展,建立国家食物安全预警系统,要求提前半年对我国可能发生的食物短缺状况向国家提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危机处理对策。聂凤英说,在农业结构调整 的同时,必须保护住一定的耕地,把生产粮食的能力稳定下来,保证将来需要粮食时,还能有地来生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些调减的粮田很难再恢复,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一是生态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面积,仅2002年度全国退耕总面积就有2138.3万亩。二是在结构调整中,一些粮田改种经济林、用材林和生态林,或者改挖鱼塘,这些 做法破坏了土壤耕层和耕地使用方向,短期内无法恢复成粮田。三是城市化发展、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公共设施和农村建房等方面永久性地占用了耕地。另外,在异地保护和异地开发中,占用的耕地多数是好地和熟地,而补充的耕地一般选择山坡地、盐碱地、生地等,实际是“良田换劣地”。加上对这些新增耕地投入不足,即使在数量上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但是质量明显下降,粮食生产能力不能得到保证。“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科技上做文章,稳定单产,提高单产,另外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减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和粮食主产省种粮的积极性,”聂凤英说,“应该未雨绸缪,做点事啦。”(周元春)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