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健康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你被“酸性体质”忽悠吗?

时间:2009/7/27 17:12:55 来源:39健康网

  酸性体质之说已经盛行了数年,由于此学说的创建者高明地偷换了医学概念,加上世俗医学的推波助澜,更有一些专家学者的保驾护航,使很多人成为了该学说的笃信者。

  越来越多的人在被卷入这种学说之中时,《健康报》、《新世纪周刊》等权威媒体,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纷纷对此提出质疑,指出“酸性体质”之说根本就是一个“伪学说”,是某些商家在故意偷换概念而已。

  成千上万的人被一个“伪学说”忽悠,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是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现在,全社会在倡导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在增多,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更容易,但社会的发展也对人们提出了挑战,就是甄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关于健康、保健、养生的各种信息和方法,现代人决不缺乏,所缺乏的恰恰是甄别它们好坏的能力,即科学素养的残缺。而科学素养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完成,也不是多读几本书。多听几个讲座就可实现的。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的健康素养也会很高。当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出现的时候,科学素养高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判断其是否合乎常识,会去寻找支持它的依据,而不会轻易被“专家”、“业内人士”、“著名学者”等所迷惑,从而成为没有大脑的“追风族”,弄不好损了健康甚至还搭上了性命。

  如果您还在被“酸性体质”忽悠着,请看看权威媒体和名副其实的健康专家是怎样说的。

  酸性体质致病,是在偷换概念

  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从事临床20年。作为博士生导师,自言对最新的医学名词都保持着一份关注。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花了1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讨论,多方论证。最后,他说他可以代表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负责任地说。酸性体质是一个造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酸性体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了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体液偏酸的缘故。

  人体体液正常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症状是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如果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其后果不仅会引起肌肉痉挛,还会导致心脏问题。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一旦不能及时就医,都有生命危险。

  人体通过一套缓冲机制使体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这套缓冲机制有3个环节:一个是碳酸和碳酸氢盐,一个是肾脏,另外一个就是血红蛋白。这3套缓冲机制就像过滤网和天平一样,自动调节体液里的酸碱度,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值。也正是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人体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事实上,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论述。在医学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况发生,只不过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生病了,才会出现酸中毒现象。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腹泻、肾衰竭,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而这些疾病的诱因,却和酸中毒没有一点关系。

  身体偏碱是健康的,其实不过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以号称中国最早提出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双林的理论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处于7.4才好。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正常人体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另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的观点,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酸性体质论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漏洞的谎言一样,一个谎言需要另外一个更大的谎言来补上窟窿。事实上,他们也在试图补上这个窟窿,虽然他们没办法举证曾有任何新的研究发现,在哪本世界医学界认可的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他们倒也端出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支持酸性理论的事例。酸性体质论者说这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就提过缺氧状态下,身体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新世纪周刊》委托张健博士对这位早在1970年就去世的物理学家的医学成果进行调查,事实证明,这位德国生物化学家所有的公开论著中,没有任何涉及酸性体质或者酸中毒的研究。自称最早提出酸性体质的梁双林,在采访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这个概念。不知道我国这些拼命推广酸性体质致病论的营养学家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成功进行一场穿越时空和生死的灵魂对话。至于他们提到的美国诺贝尔获得者雷恩,在美国医学界浸淫了十几年的张健教授,竟然连一点印象也没有,更别说用谷歌或百度去搜索了。

 

  酸性体质论主推的重要理论,就是通过补充碱性营养剂或进行食物选择,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撇开食物并不能影响身体酸碱性的事实,如果真的想把身体变成碱性的,其实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矿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碱性补充剂。按照汪涛教授的临床实践,他的第一选择,是给酸中毒的患者开出最廉价的碱性补充剂——小苏打。这种一大袋也花不了几块钱的碱性补充剂,对付各种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体质论者强调碱性体质最健康,是为了卖他们的碱性补充剂,还是本着以妤心,提醒饮食搭配不均衡的现代^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从来不知道更新内容的酸性体质威肋论,我们就当是记得吃苹果的闹钟,千万别往心里去。每天被各种本来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饮食论者牵着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该被折腾成病人了。实在害怕自己是酸性体质就成了病人的人,每天喝点苏打水,定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健康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新世纪周刊(以下简称新世纪):您怎么看热炒“酸性体质”概念?

  洪昭光:这个概念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跟“牛奶是牛吃的”一样。这种概念,可以不理。如果它确实关系到民生,那我们应该关注。但事实上,天天都有无数标新立异的新观点出来。

  新世纪:但“酸性体质”的倡导者,还真是说到民生上去了,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洪昭光:他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

  新世纪:很多人也乐于接受奇谈怪论。

  洪昭光:这与科学素养有关。缺少质疑精神和实证精神,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

  新世纪:如何具体分析一些时下流行的健康观点?

  洪昭光:健康的观点大体有三类:一是有循证医学论据的。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不是胡说的,这是近50年6万项科研证明的。再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必须及早控制,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有科学论据支持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比如鸡血疗法、饮水疗法、红茶菌疗法、酸性体质论等,不但无效,还伤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没有循证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好还是一周吃两个鸡蛋好,食物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

  新世纪: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去辨别一种健康观点的真伪?

  洪昭光:很简单,三句话。第一,你看一看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不是专业人员,看他有没有从事过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第二,看他在本专业内有没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第三,看他提出的观点,有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如果都没有。那这个观点就很没谱了。有人喜欢用标新立异的观点颠覆主流,很多人喜欢听这个,一出新观点就叫好。但你可要注意,要颠覆主流观点,必须提出强有力的证据,不然你别信。

  新世纪:以你从事健康教育十几年的经历看,中国人在健康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洪昭光:科学素养差,缺少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煽乎什么都信,热衷保健品,热衷各种健康理论。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所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有很多死亡都属于不必要的额外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中岛宏博士1992年指出:“全球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就是说,有一半人的死亡是属于提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新世纪:如何活出健康状态?

  洪昭光:健康很简单,就是别伤害自己。

  新世纪:如果用健康打商业牌,或靠钱来买健康,会怎样?

  洪昭光:后果就是,你花了很多钱,得不到健康。健康从本质上说是科学理念和生活习惯,不是商品。


相关搜索: 酸性体质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