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后来者抢滩凉茶市场难度渐大

时间:2016/7/28 10:13:32 来源:信息时报

作为目前国内第四大饮料品类,凉茶饮料每年超过500亿元的市场规模,让众多药企垂涎不已。而上述一幕恰是当前凉茶饮料市场竞争的缩影。对于国内药企纷纷涉足凉茶领域,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自身经营“基因”以及凉茶市场目前已属红海,部分药企跨界做凉茶实际上只是业绩的“锦上添花”。

凉茶饮料引药企争食

市场份额相差很悬殊

由于有浓厚的中药“烙印”以及快销品的口味属性,近年来国内凉茶饮料市场发展迅猛。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显示,2015年凉茶饮料市场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单位:人民币),同比增长10.6%,居饮料行业第四大品类。

具体到生产凉茶饮料的药企,广药集团的王老吉颇具代表性。根据上市公司白云山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白云山收入总额达到191亿元,其中以王老吉凉茶饮料为主的大健康收入为近78亿元,增速达9.48%。而按照2015年王老吉多份公开资料显示,按快消口径凉茶饮料销量已突破200亿元,同时完成在大型商超、批发小店、餐饮渠道及互联网电商的铺货。

凉茶行业的飞速发展,让部分药厂看到新的增长空间。据不完全统计,除广药外,前后共约20家药厂涉足凉茶领域,但由于产品处于培育期等原因,普遍市场占有率上不高。

以去年7月在同仁堂药店门店、少量商超及电商渠道“低调”上市的同仁堂凉茶为例,北京同仁堂方面声称该产品上市半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并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后“首单签下3亿元”。

另外,去年3月底,上市公司人福医药也曾宣布三清花凉茶上市,该公司董事长王学海称计划3年实现10亿元的凉茶销售额。到了今年3月29日,人福药业在上证e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凉茶产品还在培育期,“公司会根据销售情况再推进布局,现有投入并不大”。而香雪制药的上清饮、太极药业的太极凉茶以及瑞年国际的顺牌凉茶等境遇更加凄惨,目前在市场上已“不见踪迹”。

“寡头格局”形成 市场已如“死海”

业界看来,由于在原料储备、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管控方面,药企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尤其在“王老吉200亿元销售收入”刺激下,更让部分药企看到了凉茶饮料“淘金”的希望。

不过,目前药企经营的凉茶饮料情况基本不尽人意。对此,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在王老吉与加多宝形成“寡头效应”的局面下,凉茶饮料市场基本“一片死海”,对后入市者而言,赚钱机会寥寥。

“以全国凉茶饮料500亿元市场规模划分,王老吉和加多宝加起来牢牢占有450亿,和其正可能占25亿元,剩下25亿由剩下的公司去分,后入市的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朱丹蓬认为,凉茶领域的后来者要挑战寡头分市场,至少要付出高出寡头5倍甚至10倍的成本砸市场,“在没有任何基础和产品销售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违背商业规律的”。

针对多数药企在凉茶饮料领域难以“突围”的现实,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经营者需要打破“用做药的思维来做凉茶饮料”的思维。“在铺货渠道上,部分药企会把凉茶饮料铺到药店去,但药店的核心价值是给消费者提供治病功能,而不是像商超一样提供快消品消费的功能;而在经营上,药企虽然聘请快消品专业人士进行经营,但是企业对凉茶饮料采取业务性管理模式,决策、铺货推广及产品培育等仍是以做药的人为主,聘请的快消专家几无话语权,而且进入凉茶饮料领域的前三年,药企要做好‘砸钱’和‘亏钱’的准备。”

同时,史立臣还直言,部分药企生产的凉茶饮料产品口感往往较差,有的“甚至和药汤没多少差别”,消费者“喝饮料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满足自己的口感”。因此,他认为药企想在凉茶饮料市场做出成绩,必须在渠道管控、口味以及管理模式上作出与快消品公司相近的转变。

产品核心属性争议大

到底是药还是饮料?

凉茶饮料市场随着消费者人群的扩大而持续增长,但是人们对于凉茶饮料的论争从未停止过,最集中的焦点莫过于凉茶饮料的核心属性——到底应该界定为“药”还是“饮料”。

资料显示,2005年3月,有人状告王老吉凉茶饮料原料中含夏枯草,而当时夏枯草并不属于“药食同源”类中药,但由于同年原卫生部专门下发文件,允许生产历史在30年以上的老品牌凉茶在配方中添加夏枯草成分,官司最后以原告败诉告终;另外,国家卫计委最新出版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即“药食同源”目录)中显示,夏枯草被正式纳入目录中,而金银花也早就“上榜”,这实际上反映出凉茶饮料中的药成分得到官方认可。

有药品成分的同时,对于凉茶的“饮料性”的界定也很模糊。含糖量高是饮料的属性,这点也成了凉茶饮料被诟病的“痛脚”,例如各种“喝凉茶喝出糖尿病”的新闻每年层出不穷。

口感慢慢趋向于饮料

对于凉茶饮料,医学界又是如何界定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内科主任李桂明认为,凉茶饮料是一种“有药性但含量不高,口感比较好也慢慢趋向于饮料”的饮品。

“之所以有药性,是因为凉茶饮料中的金银花和夏枯草本身就是中药,只不过在凉茶饮料熬制生产过程中,这些成分含量可能会比较低,但即使如此凉茶饮料本身也许有预防上火的效果,但其本身药性也注定了它消费群体的特质,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虚寒者,喝多了可能会存在腹泻及伤脾胃等问题,因此我一般不建议经常喝凉茶饮料解渴。”李桂明说道。

至于口感,李桂明解释称,夏枯草和金银花是性偏寒凉、清热解毒以及利咽的药物,从药效来看不是特别突出的中药材,但口感比同样清热解毒的鱼腥草、黄连等要好,再加上糖分调和让消费者更好接受,“而且夏枯草等植物比较容易种植和收成,每年产量也很大”。

专家谈药企产业延伸

品牌跨界延伸成难题

在当前药品价格管控较严、药企盈利能力以及业绩遭遇增长天花板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均考虑往“与自身企业比较相近的领域”进行产业延伸。除了凉茶领域,近年来不少药企的触角也延伸到具有快消品属性的大健康领域。如以痔疮膏起家的马应龙药业宣布做消化饼干;以“健胃消食片”闻名的江中药业也卖起了猴姑饼干及蓝枸饮料;而以岭药业、广药集团及华润三九等,也落子大健康领域。

面对这个相近又全新的领域,不少药企经营者充满信心,有企业负责人甚至断言:“由于企业本身品牌效应,产品引起市场反响是没问题的。”然而药企跨界进入大健康领域后,往往展现更多的是“水土不服”。

朱丹蓬指出,由于渠道资源缺乏、产品团队复合营销推广经验少、品牌营销经验落后及公司体制运营模式制约等原因,就算药企产品在质量上有良好的把控,但最终还是无法与快消做得好的企业抗衡。

针对药企在快消领域的品牌延伸,史立臣表示,当品牌与固定产品之间建立了“强联系”后,消费者在认准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核心产品后,药企要将品牌价值延伸到其他领域,这是极其困难且需要长时间进行市场培育的。

朱丹蓬也认为,进军大健康或快消领域的药企会面临“两难”:如果使用母品牌进行推广,跨行业的品牌联想度会极大降低,甚至会让消费者怀疑产品真实性,而创立子品牌,则要投入大量时间及资源,这是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没有药企会这么做”。


相关搜索: 凉茶市场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