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健康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津首次发布居民健康白皮书 六因素致慢性病高发

时间:2015/9/11 11:01:57 来源:天津日报

2014年,居民期望寿命为81.08岁,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前五位死因,人们普遍存在六种易导致慢性病的行为危险因素或不健康生活方式……这都是市卫生计生委昨天发布的2014年本市居民健康白皮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运动量减少、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不良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日趋严重,特别是目前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从今年起,本市将依托慢性病发病报告等监测网络,每年发布天津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方便市民了解本市主要慢性病相关细节统计数据、关联分析数据和图表,提高自身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市民主要致死原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14年,本市户籍人口总死亡率为707.08/10万,男性居民死亡率为787.28/10万,女性居民死亡率为626.37/10万;全部死亡人口中15岁以下儿童、15岁—64岁青壮年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人群总死亡的比例分别为0.84%、24.53%和74.63%。人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5岁以下儿童、15岁—64岁青壮年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分别为48.04/10万、234.40/10万和3888.45/10万。

据市卫生计生委统计,目前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4年本市前5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类疾病累计占总死因的89.91%。其中,因心脏病死亡人数占31.49%,恶性肿瘤占23.64%,脑血管病占22.17%。

恶性肿瘤:80岁—84岁发病率最高

恶性肿瘤是当前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让人们不禁谈癌色变。2014年,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9.70/10万,比2013年的281.27/10万略有增加,男女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发病性别比99:100。15岁以下儿童、15岁—44岁青年人、45岁—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50%、11.17%、46.60%和41.72%。统计数字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80岁—84岁达到顶峰,85岁以上又有下降。其中,15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15岁—59岁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则是男性高于女性。

具体分析来看,本市居民前五位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是肺、支气管癌(23.35%),乳腺癌(8.70%),结、直肠、肛门癌(8.27%),肝癌(6.36%)和胃癌(6.02%)。其中:

男性前五位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是肺、支气管癌(28.14%),结、直肠、肛门癌(9.49%),肝癌(9.34%),胃癌(8.25%)和膀胱癌(5.70%);

女性前五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支气管癌(18.61%),乳腺癌(17.11%),结、直肠、肛门癌(7.07%),宫颈癌(4.18%)和胃癌(3.82%)。

从年龄分析来看,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有所不同:

0岁—14岁组以白血病为主,占该组恶性肿瘤发病的46.58%;

15岁—44岁组中,乳腺癌(构成比12.74%)、肺癌(构成比5.94%)、宫颈癌(构成比5.76%)位居总体发病率的前三位,肝癌排在该年龄组男性发病率的第一位,乳腺癌则占据该年龄组女性发病率的首位;

45岁—64岁年龄组中,肺癌(构成比25.81%)和乳腺癌(构成比22.10%)分别位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65岁以上组中,肺癌发病率在男性、女性中均居第一位,构成比分别为33.69%和33.97%。

心脑血管疾病:男性发病率大大高于女性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们健康的另一个主要杀手。2014年,本市心脏病急性报告发病率为92.38/10万,高于2013年的79.89/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67:100。15岁以下儿童、15岁—44岁青年人、45岁—64岁中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脏病急性发病占全部心脏病急性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00%、4.31%、40.34%和55.34%。数据表明,心脏病急性事件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至80岁达到顶峰,85岁以上又有下降;其中15岁—64岁男性心脏病急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014年,本市脑卒中报告发病率583.97/10万,也高于2013年的508.34/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48:100。从年龄来分析,15岁以下儿童、15岁—44岁青年人、45岁—64岁中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01%、3.73%、43.17%和53.08%。从脑卒中各亚型发病情况来看,脑梗塞为502.52/10万(占86.05%)、脑出血为53.34/10万(占9.13%)、蛛网膜下腔出血为7.40/10万(占1.27%),其他未分类为20.72/10万(占3.55%)。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至80岁达到顶峰,85岁以上又有下降;35岁以上男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高血压、血糖、血脂:成人三大慢性“杀手”

[高血压]

调查数据显示,本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1.67%,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3.38%和29.94%。相当于18岁及以上居民中,每10个人中有3个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市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18岁—44岁人群,45岁—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87%、39.86%和59.38%。相当于18岁—44岁人群,45岁—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中分别有高血压患者1个、4个和6个。另外,男性高血压患病率要高于女性。

具体分析显示,本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居民年龄越大知晓其患有高血压的比例越高,值得注意的是18岁—44岁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仅为34.46%;第二,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患者,服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比例出现相反趋势,随年龄增长男性服药比例降低,而女性服药比例升高;第三,虽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患者比例达70%,但是只有40%左右的服药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糖]

2014年,本市糖尿病报告发病率为290.20/10万,同样高于2013年的188.63/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82:100。从年龄来看,15岁以下儿童,15岁—44岁青年人,45岁—64岁中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发病占全部糖尿病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24%、17.99%、41.90%和57.23%。从糖尿病各亚型发病情况来看,1型糖尿病为3.3/10万(占1.14%)、2型糖尿病为220.4/10万(占75.95%)、妊娠糖尿病为79.5/10万,其他糖尿病为26.9/10万(占9.27%)。

在发病率最高的2型糖尿病中,本市居民发病率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8岁及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0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5.75%和14.30%。相当于18岁及以上居民中,每10个人中有2个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18岁—44岁人群,45岁—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7.93%、17.86%和26.02%。相当于18岁—44岁人群,45岁—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中分别有2型糖尿病患者1个、2个和3个。另外,男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要高于女性。

具体分析显示,本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亟待引起重视。第一,年龄越大知晓其患有2型糖尿病的比例越高,但18岁—44岁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的比例仅为39.13%;第二,除18岁—44岁年龄段男性接受治疗的比例低于90%之外,其他年龄段采取包含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等措施控制血糖的比例均超过90%;第三,虽然采取措施控制血糖的患者比例超过80%,但是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患者比例只有36.72%左右,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组血糖控制情况分别呈现“∧”形和“U”形分布。

[高血脂]

本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86%,男性为5.08%高于女性的4.66%;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5.23%,男性为20.20%高于女性的10.54%。男性18岁—44岁和45岁—59岁年龄人群均比同年龄女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高;而60岁及以上女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18岁及以上居民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2.23%,男性为1.97%低于女性的2.49%。男性中,45岁—59岁年龄人群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比例最高。女性随年龄增长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比例增加,60岁以上年龄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问题应引起注意。18岁及以上居民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61.17%,男性为69.62%低于女性的53.13%。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比例随年龄增长降低,而女性比例随年龄增长升高。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慢性病成因中不健康生活方式占到60%,生物遗传和社会因素仅占约40%,虽然生理遗传及社会环境因素作为个体无法改变,但行为因素是完全能够主观改变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导致本市居民慢性病的行为危险因素或不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有六种。

1膳食结构严重不平衡

本市居民每日摄入的食品种类包括粮谷类、薯类、蔬菜和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及畜禽肉、坚果等,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食物多样”的要求,而且主食以面粉为主,符合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三大供能营养素基本充足,能量需要基本能得到满足,膳食质量也较高,但膳食结构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个超标与两个不足:

第一个超标是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计算本市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总摄入量(包括烹调用食盐、酱油、酱类及其他食物中的食盐在内),达到16.82克,远远超过推荐的6克。经常吃得太咸、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的发病增多密切相关。

第二个超标是油脂摄入量超标。本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31.70克,均为植物油,无动物油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同时,油脂超标导致的能量超标,也是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会增加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第三个超标是畜肉类摄入较多,且均以猪肉为主,其次是牛羊肉,鱼虾等海产品摄入较少。本市居民每人每天畜禽肉类的平均摄入量为82.33克,畜肉类摄入量以猪肉最多。另外,本市居民鱼虾类平均摄入量为13.36克。肉类食物含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鱼虾等海产品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帮助,人们应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代替畜肉类。

第一个不足是蔬菜和水果摄入过少。本市居民每人每天蔬菜摄入248克,低于膳食宝塔推荐的300—500克。另外,本市居民每天水果摄入量仅为43.51克,远达不到推荐的200—400克标准。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对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多种慢性疾病风险有重要作用。膳食中蔬菜水果摄入过少不仅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病,还会发生营养缺乏的各种症状。

第二个不足是奶、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均明显偏低。本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奶类制品的摄入量仅为37.97克,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9.73克。奶类食物富含充足的钙、优质蛋白,有利于骨骼和牙齿健康,缺乏则易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成人易患骨质疏松;豆类及坚果含大量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适量摄入有利于心脏健康。

2主动锻炼率较低

调查显示,本市居民主动锻炼率较低,普遍呈静态生活方式。以每周3次、每次10分钟以上为标准,18岁以上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19.30%,男性比例为20.69%,高于女性的17.87%;市区的锻炼比例为28.35%,不仅高于滨海环城区的19.72%,更高于农村的9.78%。18岁以上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77.13%,农村不锻炼的比例为88.86%,高于滨海环城区的76.33%,更高于市区的66.24%;女性从不锻炼的比例为78.60%,略高于男性的75.67%。

与缺乏运动相对应的是,18岁以上居民每天用来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阅读、写作业、坐着打牌等平均静坐时间达到3.97小时,其中男性为4.19小时,女性为3.73小时;市区为5.12小时,滨海环城区为4.21小时,农村为2.55小时。男、女性别均是18岁—44岁组静坐时间最长,分别为5.07小时和4.45小时。身体缺乏运动使患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尤其是每天超过3小时久坐会使血液循环减慢、心脏功能减退,血液在动脉中容易造成沉积,以致出现心肌衰弱,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超重肥胖程度严重

本市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8.12%,肥胖率为15.08%,分别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的30.6%和12.0%,患病程度严重。其中超重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群最高达到45.63%;男性为40.70%,高于女性的35.53%;城区居民超重率为41.44%,高于农村的37.25%和滨海环城区的35.86%。在肥胖者中,中年人群最高达到17.60%,男性为16.45%,高于女性的13.71%;农村居民肥胖率为17.07%,高于城区的15.21%和滨海环城区的13.12%。体重超重肥胖者发生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性均会增加,尤其是肥胖症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3倍,动脉硬化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癌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

4青少年被动吸烟率高达57%

本市18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8.1%,虽然比2002年降低了4.6%,但吸烟的主要人群男性吸烟率仍高达48.97%,明显高于女性的7.16%。在男性吸烟者中,45岁—59岁组吸烟率最高为59.68%,60岁以上组最低为38.97%;在女性吸烟者中,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8岁—44岁为2.0%,45岁—59岁达到10.01%,60岁及以上增至14.09%。从吸烟数量来看,吸烟人群日均吸烟量为16.45支,男性为16.85支,明显高于女性的13.58支。从日均吸烟量来看,男性和女性吸烟者都是45岁—59岁组最高,分别为18.07支和15.42支;18岁—44岁最低,分别为15.86支和10.42支。调查还显示,本市的被动吸烟率为43.8%,青少年被动吸烟率最高达到57.0%。

据统计,2010—2012年,本市18岁—69岁死亡男性居民中22.6%是由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达7359人。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减少5年的寿命。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倍,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倍,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倍。烟草烟雾中已知化学物质有7000多种,其中包括250种有害物质,致癌物近70种。吸烟可以导致肺癌、胃癌、中风、心肌梗死、气喘、慢性呼吸困难、牙周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被动吸烟同样可引起肺癌、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5饮酒率10年上升7.5%

本市居民目前饮酒率26.80%,男性饮酒情况较为普遍,为46.72%,约为女性饮酒率6.72%的7倍,中年人饮酒率最高达到54.91%;饮酒者酒精摄入量18.36克/天,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推荐摄入的限量值,本市饮酒居民中有过量饮酒行为的占6.43%。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2002年相比,10年间本市居民饮酒率上升了7.5%。一般来说,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活血通脉,但如果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另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

6三成以上居民缺乏充足睡眠

本市居民平均每天睡眠时间7.64小时,随年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睡眠不足的比例达35.6%,女性为33.9%,低于男性的37.4%。与2002年比较,10年间本市睡眠不足人群稍有减少,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没有充足的睡眠,睡眠障碍状况不容乐观。长期睡眠障碍会使人心情焦虑,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还会增加多种重大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病的发生。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徐杨


相关搜索: 健康 白皮书 慢性病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