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15/7/21 21:26:40 来源:酒店旅游餐饮网

7月18日,由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保健协会支持的“首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全国人大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龚建明,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秘书长周庆年,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处长韩军花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等业内知名专家的精彩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300多名业内人士齐聚中国科技会堂。

会议就新的法律环境下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运行模式,以及如何发挥媒体的优势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会议认为,新食安法实施在即,营养保健食品这一中国食品产业中发展迅速、颇具成长潜力的特殊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为打造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推进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应把握四个重点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稳步快速发展,市场供应丰富多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总体稳定,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逐步提升,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防治慢性病任务的加重,公众对食品的营养健康功能要求日益广泛和迫切,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营养保健食品有着广阔发展空间。”步正发表示,推进营养保健食品发展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此次论坛从新食安法解读入手,政府、专家、企业相聚一起,共同研讨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和成长中的问题,无疑将给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

步正发分析指出,当前,营养保健食品产业正处于调整转型攻坚期,推进产业发展应把握以下四点:一是始终坚持“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的原则,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二是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健康功能,提升功能食品、绿色食品产业水平;三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扩大合作;四是创造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营养保健食品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引导、科普教育宣传,加强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步正发强调,此次高峰论坛深入探讨业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找到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他特别指出,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权威专业性报刊,中国食品报社主办此次高峰论坛是搭建平台、服务行业的一次很好的实践。

使用营养保健食品改善健康状况成为共识

“我国面临的膳食营养不均衡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龚建明谈到,近期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较2002年分别上升7.3和4.8个百分点。同时,农村贫困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率约为8.1%。“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国人健康意识的快速提升,使得营养保健食品降低疾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康复成为共识”。

诸多利好政策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巨大需求正在被释放和激发,这也催生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说:“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又进一步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发展。”

2011年12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纳入营养和保健食品,提出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6万亿,年平均增长20%,要形成10家产值在100亿以上的企业。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及的五大支撑产业就涵盖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器材等产业,预计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8万亿。2014年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来引导食品的消费,构建食品产业体系。“以上利好政策,为我国健康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是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张凤楼指出,新食安法监管力度空前。比如,涉及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1995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中有3条,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有1条,新食安法中共有13条,对保健食品的生产管理等的处罚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主要表现为五个新方面:一是从以前的中央一级管理变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二是入市前的保健食品产品管理从以往单纯的注册管理变为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三是为了实行备案制,要制定和完善保健食品原料名单和保健食品原料功能声称目录名单;四是从保健食品界限混乱不清向清晰化转变;五是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监管更为严格。

营养健康需求是拉动食品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全球人口数量的激增,将对食物生产、加工以及膳食模式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研究员表示,营养健康需求必然带动产业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是一个需求最大的掘金产业,与经济增长同步,对科技进步贡献大,节约资源能源。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当前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能量摄入过多,超重率和肥胖率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是微量营养素缺乏显著。数据显示,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势头迅猛,导致死亡率远远超过长期以来作为首要死亡因素的传染性疾病。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公众对饮食的营养健康需求,必然导致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并衍生出新的品类,如强化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资源食品等。根据统计,全球有74个国家实行面粉强制性强化,全球大约30%以上的人口在食用的强化面粉在我国消费比例还很低。此外,铁强化酱油、维生素A强化面粉、强化谷物早餐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也很小。越南、柬埔寨、泰国等采用铁强化鱼露改善居民铁缺乏。

霍军生还介绍了我国已获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及居民使用情况研究。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可用于保健食品使用物品名单共114种,包括使用较多的西洋参、人参等。这些中草药的应用,构成了我国保健食品的主要特色。他特别介绍了益生菌食品。人体微生态系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肠道、生殖和泌尿系统等均为微生态系统。然而,微生态对健康的作用长期被忽视或低估。维护人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人体微生态的维护和科学调整,可以对免疫机能、代谢疾病、体重控制等产生作用。目前全球乳酸菌产品市场容量达3000亿美元,益生菌产品平均年增长17%,我国乳酸菌产业平均年增长25%。“对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食品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动力”。

霍军生表示,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重视公众营养改善工作,营养政策也在逐渐完善。比如,国家提倡优生优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措施尤其引人瞩目,2013年财政拨款采购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发放至贫困地区21个省341个县的140多万儿童,干预效果非常好。

经济新常态下营养保健企业须转变市场竞争方式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利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指出,这有助于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余斌介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无论什么行业,都必须适应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余斌指出,新常态是指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均衡状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发生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部门之间到部门内部的资源重新配置、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三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一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过去,中国农业以提升数量为主,今天则不断增加有机、绿色食品所占的比重,朝着让人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方向来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意味着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阶段,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阶段。二是从部门资金到部门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所谓部门资金重新配置,即生产要素在农业、非农业部门之间重新配置提高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比如,营养保健品行业的几千家企业,将通过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当业内效率低下的企业被淘汰后,生产和市场才有可能更多转至高效率企业,由此才可能提高整个行业集中度、竞争力和效率。三是经济从过去政府主导为主,转向市场主导为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几千家营养保健企业,究竟谁会胜出,谁会被淘汰,唯有在竞争中由市场给出答案。

“我国目前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余斌对此充满信心。他介绍,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规定,采取三大政策鼓励健康、养老等六大领域消费来提高居民最终消费。一是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提高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提高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消费。三是改善消费次序,完善消费环境,让中国人愿意把钱花在国内,而不是到海外去买东西。

余斌分析,2013年,中国投入了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美国仅投入1.6%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差距很大。“要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就必须让农业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道路,如此才有可能在农业领域提高效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余斌表示,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落后也直接导致包括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在内的很多领域竞争力不足。未来,市场竞争特点将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转折性变化,对所有行业、企业都会产生影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目前对所有产业、企业所提出的新要求。

从弱小到强大——我国保健食品产业茁壮成长

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成长,能够蓬勃发展,归因于公众旺盛的消费需求。“在规范中走向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成为行业成长的根本。被誉为保健行业“活化石”的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和与会者一同回顾了我国保健食品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并预测了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1966年中国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在北京第四制药厂诞生,1978年杭州第二中药厂推出“青春宝抗衰老片”,1980年北京第一制药厂出产“果味VC”……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开始流行以中医养生方或民间养生秘方为基础,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的“滋补保健品”,俗称“保健品”。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原卫生部1987年颁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大大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据贾亚光介绍,199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通过,确立了我国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2003年12月31日,中药保健药品终于退市,终结了“食健字”、“药健字”两种准入同时存在的混乱局面。但是,“保健品”到底是什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的俗称“保健品”的保健食品,其治病与否也继续困扰着企业和消费者。2005年既是保健行业“立法年”又是“整顿年”。为了适应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于2005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原来不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审查就能在媒体做宣传的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必须经审批后才能发布。随后,2005年8月,直销法规及配套细则正式出台。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即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食安法中也对保健食品的管理及监管等方面做了更为详尽的规定。

“大方向一年比一年好,法规一年比一年健全,消费者一年比一年理性,企业一年比一年诚信。”在谈及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时,贾亚光满怀信心。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面临九大契机

2015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过程中仍重现了2008年制定《食品安全法》时对保健食品的激烈讨论,在这个背景下,保健食品还是保留了下来,确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这对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究竟新食品安全法为保健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新《食品安全法》与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中娓娓道来。

张永建表示,食品产业的“四化”,即“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便捷化”,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四化”是食品消费的新需求,而满足这些新需求自然会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近些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正是适应了这些新需求的结果。

张永建指出,《食品安全法》在修订中,对生产侧和监管侧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整和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些将会更有力的促进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的转变。一个科学有效的法规,应有利于实现“既保证安全,又促进发展;既体现公平,又提升效率”的管理目标。

张永建分析,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等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仍保留了保健食品的“番号”,进一步确认了保健食品发展前景。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和监管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仍重现了2008年制定《食品安全法》时对保健食品的激烈讨论,保健食品的“番号”保留下来。另一方面,正由于在《食品安全法》制修订过程中的这些争论,对未来预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影响着监管、资本和企业的行为。

二是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奠定了更扎实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创新精神和自我约束,也需要外部科学严密的法制环境。特别是食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下,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及同期修订的《广告法》,再加之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对食品安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从法律的层面予以更加细致规范和具体约束。这种更加明确和严格的外部环境,将影响并逐渐引导、渗透和影响生产经营者,使生产经营者更加主动地遵守和执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从而使产业从发展中规范,走向规范中发展。

三是监管方式和监管机制的转变,将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许可制度的改革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使监管部门有更多的精力将资源配套到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以上市前审评、审批、许可为主的监管模式将进一步转向全过程监管。

四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上市前许可由“单轨制”改变为“双轨制”,会对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种影响和变化会渐进性的显示出来。

五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不仅会使市场格局和竞争格局发生相应的变化,也会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利用“备案制”,以营养素补充剂为主的外国产品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从我国其他产业发展的轨迹考察,国外大企业的进入以及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发展与成熟。

六是品牌培育和信用建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面对约1.5万个已通过审批的产品及即将进入市场的新营养和保健食品,不仅大大加剧了有限市场中的竞争,也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难度。因此,营养和保健食品的培育品牌和建立信用已迫在眉睫。

七是在法规、政策和监管可预见的前提下,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会有所提升。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组织结构中,研发——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的资本分离程度很高,这种高度分离的产业组织结构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监管角度看,产生法律风险分散,违法成本较低,政府的监督成本却很高;从产业角度看,导致产业组织结构低度化,造成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不强、整体水平不高。

八是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中有很多以植物为原料,符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世界消费潮流,是我国发展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之传统深厚的养生理论支撑,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优势,不仅需要产业界的努力,也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和谋划,这需要上市制度和政策方面更有力的支持。

九是促使营养与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探索新法规环境下,适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销售模式和方法。

张永建表示,促进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要有中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还要有微观层面的方法手段支撑。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监管方式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发展。官、产、学的交流沟通,不同理念观点的碰撞,将使决策更民主、更科学,使未来行动的基础更扎实。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要接受特殊管理

新食安法第80条明确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处长韩军花研究员就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和作用;国际标准、法规现状;我国目前标准现状和进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

韩军花介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用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作用。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的特异性代谢状态,对相应的营养素含量提出了特别规定,能更好的适应特定疾病状态或疾病某一阶段的营养需求,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韩军花特别强调,此类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产品也不得声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例如,糖尿病人专用特殊医学食品不能治疗糖尿病,它只是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素,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一些症状,这是特殊食品的一个重要作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虽然在国内应用已有30多年,但长期以来作为药品管理,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当缓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需求量不断增大,产品缺乏导致住院率高且治疗效果差。而作为药品注册,高昂注册费导致产品价格高,审评时间长,限制产品发展,导致患者不合理营养”。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了针对婴儿使用的产品标准CODEXSTAN72—1981《婴儿配方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CODEXSTAN180-1991《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标签和声称法典标准》,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和标签标识进行了详细规定。2011年第34届CAC大会通过了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并进一步明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特殊加工或配方的,用于病人的膳食调节管理,可能只能在医学监督下使用的特殊用途食品。用于摄入、消化、吸收或者代谢普通食品或其所含营养成分的能力有限或者能力降低的病人,或者有其他特殊医疗目的的营养素需要的人(其膳食管理仅依靠正常膳食、其他特殊膳食用途食品或者二者组合产品的调节无法达到目的),作为这些人群惟一或者部分营养来源的食品。

另外,韩军花还分别对欧盟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有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让与会者了解了国内外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而受到启发。

新法律环境下产业发展之路

2014年,CFDA新批准保健食品1350个,占全部保健食品数量的9.4%,其中国产1338个,进口12个;产品类别中营养素补充剂374个,功能声称产品976个;获批最多的功能是增强免疫力,占新增批件的30%,其后依次是缓解体力疲劳和增加骨密度产品。可以说,中国保健品行业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前奏期。标志之一就是保健品企业上市数量逐步增加,已经形成了一个标杆群体,其管理的规范性和商业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在资本市场上备受投资人关注。金达威以及艾兰德等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动作,标志着中国保健行业进入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新阶段。

新食安法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坦言,保健食品行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一个行业,所以法律法规的变化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对市场的竞争格局、利益结构发生冲击。如果抓住这个机遇,企业就会长驱直入,反之就可能会掉进陷阱里。

王大宏表示,新食安法明确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新食安法生效以后,行业开始有了新的法律体系,产品准入实施双轨制改革,令新进入企业又有更多期待。新的立法理念可概括成宽进、巧管、共治、重罚。

保健食品企业蓄势待发

以生产袋泡茶为主业的碧生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在新食安法即将生效之际,保健品企业在做哪些准备呢?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如海表示,新食安法对于企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在碧生源15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必不可少。虽然目前只有两个王牌产品,但是企业还在不断尝试创新。企业最新推出的一款减肥胶囊,经济效益很好。不久还将推出另一款针对女士的高端养生茶。所有产品创新首先要遵守法规,包括产品批文、批号,包括广告审批、原材料审批,还包括一系列工艺改进、各种新执行标准等内容。

第二投入。想创新必须投入,这里面投入更多是指企业资金的投入,碧生源上市5年来,考察了全国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减肥市场、袋泡茶、酵素等企业,一直持审慎态度。

第三,持续发展。碧生源除了某些产品与其他机构合作,大部分产品都是自己生产,从生产工艺、检测技术再到产品质量控制,都做了很大调整。

新食安法发布后对企业会有一定的影响。碧生源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应对,比如,将之前的产品开发部现在与法务中心合并为法研中心,自成体系。二是依靠协会,与协会合作与相关机构座谈,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自己意见。三是媒体监督,共邀请了近40家媒体作为公开媒体监督员,他们可以随时到碧生源工厂、总部采访,完全开放,毫无保留,请他们做公众监督。五是规范生产。六是关注资本领域。碧生源在不断投融资,不断开拓自己领域的业务。我们认为,新食安法生效后,肯定会吸引很多境外资本投入到行业当中来。以前企业在进行对外交流时发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不敢在中国做健康保健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投资者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旦我国的法律健全起来,很多境外资本或许很快会进入中国保健品行业,那将是行业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传统媒体如何助推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从一个已有31年历史的传统媒体的专业视角,以中央政策层面和专业媒体层面作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今后传统行业媒体的市场角色及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

黄国胜表示,专业传统媒体要走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既要坚持过去的权威、主流的办报方式,也要把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引进来,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办报领域,更宽、更新、更深。“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所积累的各种资源,包括行政资源、专家资源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宝贵资源,就是能够支撑我们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种强大力量。最终让我们在新业态下,形成一种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型的行业传统媒体的办报模式。举办今天这个论坛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在谈到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时,黄国胜表示,“目前网络上针对营养保健食品的宣传格外多,读者、消费者对于一部分宣传方式和内容持有异议,通过网络舆情的发布,就会造成社会公众不同的理解,这对企业、对产品影响较大,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媒体进行新闻报道不能受到舆情的左右。我们会重视舆情分析,但不被牵引。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媒体队伍,对舆情会做客观分析辨别,然后通过请教专家确认,最终我们会发出专业权威的声音,不人云亦云。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负责任。所以,无论现在网络舆情如何发达,但是新闻的力量永远存在。

媒体发展到现阶段,与企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黄国胜直言,有企业认为,媒体就是一个工具,可登广告、发软文,需要的时候,就跟媒体进行合作,给你钱,你为我服务。但是,此路不通,中宣部、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都在严厉打击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还有些企业认为,媒体就是搞负面新闻来吸引眼球。实际上,为人民服务是媒体的最终目的。媒体首先要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围绕行业的健康发展来制定办报方针和确认自身的定位。所以,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媒体和企业的关系,即合作共赢的模式,把媒体资源和企业利益很好地结合、互动起来,促进企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创刊于1984年1月的中国食品报,今年已经走过31年的光荣历程,在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挤压而生存困难的今天,挺立不倒且有旧枝发新芽的态势。多年来,中国食品报用新闻的力量,参与和见证了我国食品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用媒体人的心血和汗水,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和身心全方位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今年,中国食品报把过去的办报宗旨,从“指导食品生产,引导食品消费”调整为“搭建服务平台,促进行业发展”,同时,把办报方针从过去的“立足企业、面向市场、以食为主,兼收并蓄”调整为“立足行业、面向市场、多元传播、创新共赢”。调整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希望通过中国食品报这一专业载体,搭建一个覆盖面较广的服务平台、一个能够贯通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一个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平台,为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保健大众健康再立新功。(中国食品报记者  王小萱  王薇\文  唐卫\摄)


相关搜索: 保健食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