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国新办就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间:2014/12/6 8:59:04 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的粮食生产一直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今年的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等方面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先生。下面先请毕总做一个介绍。

   毕美家: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与我的同事满怀着丰收的喜悦来到国新办的新闻发布大厅,向大家和全国人民汇报今年农业的丰收情况。

   毕美家:

   首先,我真诚地感谢多年来大家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对粮食生产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的供给情况,方方面面都非常关心、关注。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的形势如何,大家也很关心。现在可以说是尘埃落定,可以讲,仓满库盈。昨天下午,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今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增长0.9%。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跨上1.2万亿斤的台阶。

   毕美家:

   今年的粮食生产跟往年相比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我们的口粮品种增加,主要是稻谷、小麦增产141亿斤,保障了口粮的绝对安全。二是,品质普遍提升。今年的小麦不仅收成好,而且品质尤其好,入库的小麦90%是一等和二等的麦子。水稻的品质也很好。产量高,质量好,自然市场价格就高,农民的收入就多。总书记曾经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的粮食丰收为我们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年的粮食生产在经受了局部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重重考验,再获丰收,实属不易。这是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

   毕美家:

   一是重农抓粮的劲头不减。去年粮食实现“十连增”后,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鲜明提出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进一步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部署,加力支持,增加投入。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尽职履责的做好指导服务、推进措施落实,全力高位护盘。今年抓粮食生产的劲头没有松、力度没有减,这是再获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美家: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科技兴粮各项措施落实。就粮食政策而言,及早拨付农业“四补贴”资金,提高并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及时出台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年的粮食面积是16.91亿亩,增加了1174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了1137万亩。这也是今年粮食再获丰收的重要基础。

   毕美家:

   三是科技服务指导到位。今年,在粮食生产科技服务上,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效果更好。在每一个关键农时季节,都因地、因作物提出具体的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各地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今年大规模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尽管今年局部地区受灾比较严重,但今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仍提高了0.2%,尤其是夏粮亩产提高了3.5%,是近8年来单产增幅最大的一年。比如,山东德州市70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42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已接近或超过欧洲种植规模相当的高产国家水平。

   毕美家:

   四是防灾减灾及时有效。在自然灾害的防范上,各地集成推广了一套主动避灾的技术模式。比如东北地区开展深松整地、水稻大棚育秧、玉米抗旱“坐水种”,黄淮海地区小麦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防灾减灾的效果非常好。特别是针对今年黄淮、东北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伏秋旱,各地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旱,做到了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在生物灾害的防治上,对一些重点病害实施关口前移、科学防治,更主要的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实现了“虫口夺粮”。

   毕美家:

   此外,尽管今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旱,但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接近常年,大部分地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没有受到干旱的地区和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增产明显,也是粮食增产的客观原因。今年的粮食已经丰收了,相比之下我们明年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农业部将及早谋划明年的粮食生产,切实抓好当前的秋冬种生产,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秋冬种的形势比较好。

   毕美家: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略有增加。各地反映,今年播种质量高、土壤墒情好,冬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苗壮,长势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好势头,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下面,我愿意和我的同事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胡凯红:

   谢谢毕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毕总,这几年粮食一再不断地丰收增产,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同时大家也了解一点,去年东北发生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今年河南、辽宁又发生严重的旱灾。大家不禁要问,怎么旱了也丰收,涝了也丰收?

   毕美家:

   你问的问题非常好。今年夏秋季节,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秋旱,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国家粮食的主产区,当时全国各界都非常关注。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也都感到非常焦急。应该说,今年辽宁、河南夏季的干旱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和辽宁的西部,这两个地方自然条件差一些,灌溉条件很少,基本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最后统计,今年辽宁秋粮减产88亿斤。河南的情况好一些,因为受灾的豫西不是主产区,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灌溉条件比较好,所以没有形成农业干旱,加之科学抗旱有力有效,秋粮损失比较少,河南最后统计只减产了8亿斤。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不是这个地区,就是那个地区,有灾是必然的,具体发生在哪个地区,这是有偶然性的。

   毕美家:

   回顾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发展历程,一年三季都丰收的年份是不多的。今年来讲,夏粮丰收,秋粮总体也是丰收的。实事求是地讲,每年我们都对粮食生产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抗灾减灾的弦我们每年都是绷得紧紧的。应该说,今年的气象条件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一个正常的年景,尽管黄淮、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伏秋旱,由于是局部的,没有在全国发生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我有一组数据给大家报告一下,今年夏秋季节农作物最大受旱面积只有7000多万亩,比近5年同期平均少了2000多万亩,所以今年的灾害还是比较轻的。

   毕美家:

   今年秋粮能够再获丰收,有三个积极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扩两增”。“一扩”是我们今年秋粮的面积扩大了,预计今年秋粮的面积是11.9亿亩,增加了1165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的玉米增加了1137万亩,因面积增加和结构调整增产的粮食接近100亿斤,这弥补了一部分因灾的损失。“两增”,一是没有受灾的地区是明显增产的,虽然今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但是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接近常年,其他多数省份气象条件好于去年,未受旱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由于光照充足,积温增加,加之田间管理到位,单产普遍提高,有效地弥补了受旱区域的产量损失。全国粮食第一大省黑龙江,今年的气象条件好于往年,增产粮食47.6亿斤。另一个是去年受灾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南、广东、贵州、浙江,这些省因为今年的条件比较好,去年减产了70多斤,今年没有减产,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几个原因也是我们今年粮食在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刚毕总介绍今年我国粮食继续增产,想请问一下,今年抓粮食生产和往年有什么不同?下一步农业部还会采取哪些新的举措来抓这项工作?

   毕美家:

   你问的问题非常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今后是不是能够继续,这个问题是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前不久,总书记到福建视察,提出了“五新”,其中“一新”是让我们如何进一步地挖掘粮食生产能力的新潜力。我部主要的思路是这样定的,具体来讲,在“两藏、两机、一聚焦”上下功夫。

   毕美家:

   “两藏”:一个是,“藏粮于地”,这是我们的基础。我们重点抓了两件事:第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支撑粮食的稳定增产。第二,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这方面重点是两方面:一方面,守住耕地数量红线。按照中央部署,配合国土资源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先把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另一方面,守住耕地质量红线。从今年开始,我们加强了耕地内在质量的建设,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为抓手,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养分平衡、耕地修复为重点,着力提升耕地质量。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的一项重点工作。

   毕美家:

   另一个是,“藏粮于技”。这方面重点是抓好两件事:第一,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按照国务院部署,我们积极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第二,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在总结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大规模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一些技术瓶颈,组装一批区域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典型。现在,我们都能看到万亩、几万亩、几十万亩成片的高产方,示范带动的效果非常明显。今后,我们还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现粮食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

   毕美家:

   “两机”:一个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家都知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剩下的就是俗称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谁来种地的问题非常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今年,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6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5%,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原来的“三夏”变为“两夏”、“三秋”变为“两秋”,节省了劳力、缩短了季节。东北、黄淮海地区一个50万亩左右的中等粮食县,一周就可以完成耕种收等农事活动。

   毕美家:

   另一个是,推进机制创新。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截至11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24.75万家,较上年底增长27%。另一方面,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高度重视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支持县(乡)农技推广等机构的条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的是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一文件指导性、操作性很强,对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毕美家:

   “一聚焦”:就是聚焦产粮大县。产粮大省、大市、大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全国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的54%,全国超100亿斤的产粮大市(地)有33个、产量占全国的43%。抓住了这一块,粮食安全就有了重要的保障。今年,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我部在黑龙江举办了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339个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产粮大县县委书记或县长参加了培训,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举办这么大规模产粮大县主要负责人培训。产粮大县负责同志普遍反映,在黑龙江参观学习三天,视觉上受到冲击,思想上受到震撼,看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强化了责任。

   金融时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去年有数据说中国的土地大概有1/5因为污染的问题退化得比较严重,特别是在玉米地方面,以后会对中国玉米的产量产生什么影响,国家有什么措施?第二个问题,中国以后为了保持粮食的总量,会不会用转基因技术,如果有这个计划的话,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毕美家:

   第一个问题由我们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司长曾衍德先生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

   曾衍德:

   感谢这位记者。因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讲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根本是在耕地。中央对耕地的保护非常重视,中央提出既要保耕地数量红线,也要保耕地质量红线。的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包括农业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对耕地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归纳起来是“三大”、“三低”:

   曾衍德:

   “三大”:一是中低产田比例较大。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二是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三是污染耕地面积较大。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三低”:一是有机质含量低。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8%,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低0.07个百分点。二是补充耕地等级低。大体上,每年占补平衡耕地超过500万亩,相差2-3个地力等级。三是基础地力低。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

   曾衍德:

   农业部门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总体考虑:在目标上,主要是“两提一改”。“两提”,就是提高田间设施水平、主要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力争到2020年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包括畜禽粪便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残膜回收率基本达到80%以上。耕地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曾衍德:

   在路径上,突出“四字”要领,就是“改、培、保、控”。“改”就是改良土壤,主要是改善土壤的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性土壤。“培”就是培肥地力,主要是提高有机质含量,包括增加贫瘠土壤的肥力。“保”就是保水保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推广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保持耕地的肥力和水力。“控”就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要控制农药的残留,再就是控制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

   曾衍德:

   围绕这几个目标,我们在工作上主要抓四个事:一是制定分区耕地改良的实施方案。我们正在做,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治理的路径和主要的措施。二是制定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引导国内对耕地加强评价,包括我们占补平衡耕地的验收。三是制定《耕地保护条例》,依法保护耕地。四是抓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近期我们与国土资源部已经联合下发文件,要抓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将城镇郊区和交通沿线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曾衍德:

   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玉米产量的问题,我们现在三大谷物就是稻谷、小麦、玉米,玉米的比重最大。从目前的市场价位和整体趋势来看,玉米仍然保持一种稳定发展的趋势。尽管去年以来,东北地区大丰收,玉米价格也逐渐在回落,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基本维持在去年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我们以东北、黄淮海和西北为主体的玉米主产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玉米的种植还是有赚头的,能够算得过帐,基本能保持面积的稳中有升,未来一段时间玉米还是保持一种发展的势头。谢谢。

   毕美家:

   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我来回答。我们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简单地讲是两条: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因为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在全球农业转基因的技术研发态势是非常强劲的,发达国家全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跟进。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的消费大国,人多地少水缺,旱、涝、病虫害频繁发生,所以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压力是很大的。

   毕美家:

   在转基因这项新技术上,我们更应有一席之地,抢占制高点。正因为如此,2008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了转基因的重大专项。专项设立以后,我们国家转基因的研发态势越来越好。尤其是我们在转基因抗虫棉这方面,目前95%的市场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在确保安全的方面,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了一整套制度,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说了。到目前为止,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但是我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今后我们将遵循这样一个线路: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食用,最后是食用——这样的步骤来稳步推进。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农业部一定会依法履职尽责,确保安全。谢谢。

   新华社记者:

   请问毕总,今年我国粮食进口情况怎么样?进口的主要品种和原因分别是什么?您怎么看待一方面增产,一方面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

   毕美家:

   您的问题非常好,也是很多朋友经常问我的。粮食连年增产,而且我们的进口每年都在增加,许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肯定的,我们的政策没有改变,我们的信心也是非常坚定的。去年中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核心要义是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这个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是我们大的一个思路。

   在这里我想说三句话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句话,中国靠自己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刚才讲到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就是上面讲的20字方针。这是中央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鲜明地展示了中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明确地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我要说明一点,提出保谷物、保口粮并不是粮食生产的任务减轻了,目标降低了,其他品种的作物可以不管了,而是要集中力量保重点。这是由我们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我们必须作出取舍。

   毕美家:

   第二句话,靠国际市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现实的。我有两点认识:一是世界的粮食贸易量是有限的。据我们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在5000亿斤到6000亿斤,这个贸易量不足我们国家粮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贸易量是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再一个就是人家也不可能把这些粮食都卖给我们,而且我们从世界上买粮,大国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买什么什么贵。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粮食进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总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粮价比我们低,同时还为了满足我们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也需要适当进一些优良的品种进行调剂。目前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谷物的进口量仅占我们国内产量的2.4%,还是比较低的。今后我们可能还要适当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品种,但是谷物进口不会大幅增加,所以“中国粮食威胁论”是不存在的。中国不会到国际市场上去过多地采购谷物,因为我们的战略就是保证基本自给。再一个就是考虑到我国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我们国家有2.6亿农户,他们大多是小农户,不同于欧美的大农场。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高了,也是一部分农民进城,占相当比重的农民将仍然依靠农业生活,因此进口粮食还有一个与农民增收的平衡问题,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字里所强调的“适度进口”所包含的意思。

   毕美家:

   第三句话,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国家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上1/4的粮食。现在全球的粮食产量大概是24亿吨,我们产了6亿吨,我们养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牢固夯实粮食生产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撑、科技的支撑、基础设施的支撑,特别是确保耕地的红线,这样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基础。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毕总,我们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引起了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引导,并且防止这种倾向?

   毕美家:

   工商资本下农村,给农村带去了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就是出现了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的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中央态度十分明确,就是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流转土地要用于粮食生产,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绝不允许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为了鼓励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提出:一是要通过新增补贴向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优先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开展生产者补贴试点、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营销贷款试点,逐步实现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愿保尽保”等措施,重点扶持粮食规模化生产。

   毕美家:

   二是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的产业规划和相关的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引导经营主体生产粮食。三是通过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价格,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可以采取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遏制农田抛荒。

   为了防止工商企业下乡引发“非农化”,《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的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同时,对于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加强监管和风险的防范,要求各地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有明确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三项制度,严格准入的门槛,加强事后的监管,同时要定期对租赁土地企业的农业经营能力、流转承包地用途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等。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国目前农业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突出,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这种大水大肥和农药施用,在土地、水资源要素趋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未来粮食的稳定增产,同时又兼顾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毕美家:

   我国的粮食连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与此同时要看到粮食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在我们国家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在不断加大,耕地水资源的约束也越来越紧。农业环境污染比较突出,耕地质量在下降,生产成本在上升,灾害风险在加大,这些问题可以说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有内因也有外因。发展生产保供给是我们农业的根本任务,面对资源、市场、气候、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目前农业部正制定保障可持续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合性实施方案,总体是这样考虑的。

   毕美家:

   一是树立“三种理念”:增产的理念、效益的理念和绿色的理念。增产的理念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国家人多地少水缺,解决13亿人吃饭的问题压力很大,必须精耕细作,继续增产,努力的增产。有人说欧美国家搞休耕,建议我们国家也要搞休耕。同志们,对不起,我们没有这个本钱。效益的理念就是以高产、高效为目标,做到投入与产出相协调。绿色的理念很好理解,要生产发展与生态安全协同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施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实现可持续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需要统筹安排、综合施策。我们要坚持设施条件改善与集成技术相结合,生产稳定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单项措施与综合施策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分区推进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全面推进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以及推进农业的信息化,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

   毕美家:

   三是突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现可持续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是高产高效、稳产增产,关键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重点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这里要突出“五个优先”:物理技术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良种良法配套优先、农机农艺融合优先、信息技术优先。在技术路径上重点要做到“三推”“三控”,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推进耕地的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的技术。我们计划力争到2020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毕美家:

   今年7月下旬,我到台湾去,台湾的朋友介绍过去十年台湾化肥施用量减少了8%。我们要下决心把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好。浙江省计划三年之内,化肥农药不仅要零增长,还计划使氮肥的施用量下降8%。通过我们上上下下的努力,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相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我想了解一下我国目前耕地保有量是多少?这些年来一直提保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被占用现象也不断发生,想问一下这几年耕地保有量有什么变化?第二,关于转基因,我国虽然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但是媒体报道在部分省市,包括湖北省也存在非法种植的倾向,农业部对这个数据包括种植的范围、面积,粮食的去向是否有所掌握?

   毕美家:

   我请我的同事曾衍德司长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回答第二个问题。

   曾衍德:

   关于耕地保有量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我刚才讲了,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我要说三点:第一点,中央对于耕地保护的态度和措施都是坚决有力的。总书记明确提出对耕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进行保护,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当中还会占地,地方为发展经济,包括增加GDP,占用耕地的冲动是有的。但中央很明确,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个信号很明确。

   曾衍德:

   第二点,保有量。我们原来提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讲18亿亩的时候,是相对原来的18.26亿亩耕地讲的。但是又出现新的情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后,耕地数量是20.31亿亩。也就是说数字上增长了2亿亩。但是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耕地数量只是账面数字的变化,实际耕地还是那么多;二是这些耕地一直在种粮、种菜,都在生产。我们讲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出要守住耕地红线,这个话不是讲只要18亿亩就够了;也不是讲按照20亿亩算,多出来的这些可以搞别的建设。这里补充一点,还要守住两个底线:粮食播种面积不能低于16.5亿亩,谷物面积不能低于14亿亩。实际上保有量的问题就是耕地要保住,没有放松,不管是18亿亩耕地还是20亿亩耕地,就是要保证数量的基本稳定。

   曾衍德:

   第三点,对耕地的保护措施非常严。目前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刚才讲了基本农田已经划了15.6亿亩,但是没有落实到田块,这一次中央明确要求抓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我们上个月跟国土资源部两家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这里面明确提出,优先把大中城市郊区和交通沿线周边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同时还提出,以每个省为单位,基本农田的保有量面积不能减少,这是很严格的。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展开,我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耕地保护,包括保有量的稳定是可以实现的。

   毕美家:

   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农业部始终高度重视转基因的监管工作,不断地健全法规,强化日常的监管,严格监督执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可以说是规范有序的,总体是可控的,不存在所谓的转基因作物“滥种”现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用严谨的程序、严格的监管、科学的态度,依法依规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今年的5月27号,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

   一是要加强重点环节的执法监管。加强对安评试验、品种审定和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监管,加强对标识和研发单位的管理,制定监管方案,指导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化管理责任,认真执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职责,切实落实研发单位和研发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研发活动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三是要完善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加强体系建设,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纳入到日常管理。强化风险监测,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能力。加强科普宣传,向社会及时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增进广大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可度。

   对违法违规开展农业转基因试验、生产的现象,我们农业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就是发现一起,坚决予以依法查处一起,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单位,我们决不姑息,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确保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研发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谢谢!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相关搜索: 粮食 生产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