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假货泛滥 乱吃有害 提醒:保健品海外代购须谨慎

时间:2014/11/9 8:29:56 来源:凤凰网

随着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兴起,刷朋友圈也成为许多人每天必备的娱乐项目,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代购,作为一个新鲜行当也悄然火热起来。随着生活水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海外代购保健品的越来越多。市食药监局提醒,由于假冒进口保健品的泛滥,海外代购保健品具有很大的风险。同时,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海外代购保健品须谨慎。

现象 代购生意火

近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发现,在微信等朋友圈里,代购保健品比较火热,并由此催生了一个新行业,那就是海外保健品代购。

“我的朋友圈里,天天都被澳洲代购的鱼油、维生素、蜂胶等各种保健品刷屏。”市民李女士无奈地说,她的朋友圈里,最近至少有5位朋友做起了澳洲保健品代购,且都保证自己是澳洲直邮,价格也不贵,几乎都在100至200元。曾经有一天,她先后碰到两位朋友,这两位朋友都向她兜售自己导购的产品,甚至还不厌其烦地向她介绍各种保健品的不同功能,哪种适合她自己吃,哪种适合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吃。

令李女士疑惑的是,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两位朋友有家人或朋友在澳洲生活,而且这两位朋友都没有学过医学,怎么能卖保健品呢?但是因为是自己的朋友卖,为了面子,她还是给儿子买了一瓶维生素和一瓶鱼油。

追问之下,朋友告诉李女士,现在微商盛行,在家玩玩微信就能赚钱,她在微信上看到一个朋友王某做澳洲保健品代购挺赚钱的。了解之后,她就做起了王某的代理商,有人需要保健品,她就找王某进货,因为这些保健品是进口的,且价格适中,最近生意很火爆,很多人专门给家里的小孩或老人买。

市民邹先生,是澳洲一个保健品牌代购的国内代理。他告诉记者,现在朋友圈内一手代购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代理,所以很有可能卖家自己也并不确定产品的货源和质量是否真的有保证,难免鱼龙混杂、以次充好。在这种竞争环境下,由于朋友圈内“杀熟”的特点,很多上当受骗的买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找卖家理论或要求退换。尤其是保健品,很多人买回保健品连续吃了半年或一年,无法判断其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由于选择不当,甚至险酿悲剧的案例。

39岁王女士,近段时间脸色苍白,她想可能是贫血,于是通过朋友购买了改善营养性贫血的进口保健食品。吃了一段时间逢单位体检,一查不是缺铁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药物治疗。

市中医院内科专家提醒,王女士凭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自我诊断,认为是贫血,盲目地购买保健食品,缺乏针对性,差点耽误了大事。提示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标签说明书,确定你是否是该产品的适宜人群,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使用。

无独有偶,67岁的张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得很好。两个月前,听朋友说有一种进口的保健食品可以控制血压,吃它就不用吃药,他买了一些服用,不想一个月后,竟发生脑出血,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抢救。经过一周的治疗,方才康复出院。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王润青表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对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确定停药时机,再配合保健食品的辅助作用,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提醒,网上代购境外保健品不少被证实是假冒药品,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更大伤害。因此,网上代购境外保健品不可信、不可取。同时,一旦产生纠纷,不仅维权流程长,而且举证、快递产品都很麻烦,维权的成本会相当高。

案例 乱吃风险大

陷阱 五大诱惑法

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做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鉴别 五招辨真伪

如何安全、科学、合理代购进口保健食品?市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进口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不知如何辨别的弱点,趁机花样翻新、鱼目混珠,误导甚至坑害消费者,这里有五种辨别进口保健食品真伪的常见方法。

一是认准标志。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小蓝帽,印在产品外包装盒的左上角,小蓝帽下方标注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激光防伪“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

二是看验证证书。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经销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前者由国家质检总局签发,后者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两证书上分别注明了进口保健食品产品名称、生产国、生产批号等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保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三是看标签说明书。一是看标签说明书有无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而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二是看产品是否标明原产国家或地区、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三是看是否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食品标准要求。

四是查是否过期。2005年7月1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其批准证书均未载明有效期,仍然有效;而此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已过期却仍在使用的则为假冒过期产品。

五是上网查询。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保健食品查询系统查询,所有保健食品不论批准文号是卫进食健字还是国食健字J,均可查到。查看产品说明书、标签内容、包装标识等是否与批准证书的内容相一致。



相关搜索: 保健品 代购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