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药企并购成国内火热趋势 但海外鲜少成功案例

时间:2013/6/14 13:22:53 来源:搜狐网

从2008年开始,不断传出中资药企计划海外抄底的声音,然而时至今日,国内药企真正完成的海外并购案例屈指可数,而像复星系斥资2.22亿美元并购以色列Alma Lasers这样的资金规模更是鲜见。海外并购对于国内药企而言,更像是一份没有截止日期的计划书。

与此同时,药企在境内的并购潮却此起彼伏。仅今年前5个月即完成了17起并购,涉及金额59.43亿元,其中海外并购5起;去年全年则有60起并购,完成了177.89亿元的交易,其中海外并购仅2起。

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少

以色列当地时间5月27日,复星医药联手复星-保德信中国机会基金斥资2.22亿美元完成了对Alma Lasers的并购,后者系以色列知名医疗美容器械制造商,去年营收接近1亿美元,全球份额约为15%.此次并购是国内药企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同时也是以色列迄今为止来自中国的金额最高的一次并购。

尽管在此之前,华大基因、千山药机、海南海药等药企已于今年相继完成对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德国R+E公司及港资公司中国抗体的并购,但复星系对Alma Lasers的并购则被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是国内药企今年海外扩张的破冰之旅,其意义甚至大于今年1月初ABO联盟成员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对拜耳位于美国旧金山研发生产基地的收购。从规模上来看,千山药机与海南海药的交易金额分别为210万欧元、990万美元,与复星系的并购不在同一级别。

而在2012年国内药企高达60次的并购案中,涉及海外并购的案例极少,仅有福瑞股份收购法国肝纤维化诊断设备商BioLiveScale公司、华北制药收购印度奥奇德在华子公司等,国内药企海外并购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复星逾2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令行业兴奋不已。

“复星既是医药行家,也是投资大鳄,此次并购带给行业的意义是其并购路线可以复制,其实国内能与复星抗衡的医药集团不在少数,与复星有过多次交锋的国药系就是一例。”上海一位资深医药人士对记者表示,复星与Alma Lasers的合作意向早已有之,其实在二者接洽的时候,国内也有部分药企公开表示将寻求海外并购。

如上海医药早在2011年就曾表示,将以海外并购作为契机,将上药从普通制药公司转型为创新性药企。而在同仁堂国药今年5月份登陆港交所的时候,该公司总经理丁永玲曾透露,公司有意在海外寻求并购机会以提高市场份额。

若回溯至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不少药企频频抛出海外抄底的计划。如江波制药曾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在美国实现借壳上市,尽管后来江波制药遭退市处理,不过当时又有几家药企复制了这种上市方式。

除寻求上市外,部分药企海外并购的目的更为单纯,仅为占领市场。如重庆慧远药业曾于2009年成功并购新加坡新中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后者曾是新加坡连锁药企巨头,该项交易对价为1000万元。

走出国门动力不足

近年来,在全球鼓励医药创新的背景下,国内药企囿于研发环境较差、研发实力不足的现实瓶颈,往往会在海外直接收购药品研发项目,或者低价购买失去已过保护期的专利药及引进相关团队。

但是,无论是反向收购借壳上市,还是并购国外药企占领市场,这些公司并购后的日子普遍不好过,那些在国内缺少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小型药企更是如此,而像国药、复星之类实力雄厚的集团型企业则相对较好。

总体上来看,从2008年至今,药企海外并购始终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倒是辉瑞、拜耳、联合博姿等外资巨头屡屡分食国内医药市场。

“说实话,中国加入WTO这么多年,但药企的国际化程度却没有跟上,与工程机械、汽车等企业还存在差距,本质上来说是国内药企还不敢参与国际竞争,他们对海外药企还不了解,自身的技术积累还不够,出去收购,一不小心或许就被别人收购了。”南开大学药学院一位教授认为,国内几大医药集团的业务占比中,医药流通其实占了很高的比例,药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渠道铺设,缺少对医药制造的长期积淀,这个业务结构并不平衡。

据悉,除同仁堂国药外,目前仍存海外并购计划的药企并不在少数。而在商务部层面,一贯鼓励国内药企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圳一家连锁药企对记者表示,国内药品零售毛利率越来越低,他们其实很想在印度等国家拓展业务,只是还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至于这个机会到底是什么,上述药企并未详述。据记者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药企对国内市场过于依赖,正在实施所谓的垄断战、兼并战。以大部分中药及部分拥有原创专利药的生物制药企业为例,这些药企可在国内市场形成相当长时间的垄断,特别是独家中药品种,近乎完全垄断。这类药企对走出国门兴趣普遍较低,也不一定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况且国内对中药还实施了特别保护政策。

而对国药、华润、南京医药产业集团这样的大型医药集团而言,集团内部尚未实现上市的医药资产较多,可通过内部整合实现资源协同。即便不做前述整合,这些医药集团具备实力兼并同类中小企业,如南京医药等药企常年兼并,旗下子公司多达数十家甚至百余家。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内中小药企足够大型医药集团兼并数年之久。

无论是中药企业固守独家品种还是医药集团横向或纵向的并购,国内药企似乎都能找到生存模式。或许在大部分国内药企看来,目前寻求海外并购的风险大于收益。



相关搜索: 药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