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白酒中的塑化剂不存在人为添加可能?

时间:2012/11/26 11:10:29 来源:腾讯评论

     导语:最近这一周,白酒塑化剂风波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11月19日,首发自“21世纪网”的一则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消息,捅破了白酒产品中普遍含有塑化剂成分的这层窗户纸。“抽烟抽尼古丁,喝酒喝塑化剂”一时成为网友的调侃和无奈。

     塑化剂到底是怎么进入白酒的?真的如酒企和一些专家所言,是“不经意”中流入的而没有人为添加的可能吗?

     一、酒企坚称从未主动添加塑化剂,可能站不住脚

     1.去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就已发现酒内塑化剂超标的普遍问题

     据报道,记者购买了4瓶售价为438元的50度酒鬼酒,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发现其中含有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检测出的含量分别为0.49mg/kg、0.41mg/kg和1.08mg/kg。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也就是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送检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超标2.6倍。而“酒鬼酒”中检测出的其余两种塑化剂成分(DEHP、DIBP)均未超过国标,属合格(这方面要批评一些媒体渲染并未超标的DEHP)。

     实际上,在这次塑化剂风波被曝光之前,也就是去年6月份,中国酒业协会就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已经点明了这个问题:“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以上数据意味着,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成份,最高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8倍左右,最低超过卫生部规定的单位最高含量的1.7倍,平均约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2倍。

     前述几种塑化剂成分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这类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的无色透明油状黏稠液体,主要作为增塑剂(台湾称为塑化剂)添加到塑料之中,以增强其柔韧性,在玩具、医疗用品、食品包装等行业中大量应用。邻苯二甲酸酯属于环境激素,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并被怀疑与儿童性早熟等有关。2011年6月1日,中国卫生部将其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2.理论上,塑化剂可能在6个环节混入酒里

     在危机面前,最先站出来的是中国酒协,他们认为酒里的增塑剂“主要来自酒泵进出乳胶管和塑料包装”,言下之意是,增塑剂不是酒厂主观、主动地添加。而很多白酒业内人士也基本持此论,卓创资讯白酒分析师孙允凤认为,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塑化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在酿酒车间几乎找不到塑料

     如果白酒中的塑化剂不是人为添加,那么可能在以下六个制酒环节中“不小心”混入了塑化剂:1,发酵时——粮加曲,下到窖里发酵。有些酒厂会在上面盖一层塑料布;2,烤酒时——装甑、锅炉开动、烤酒(蒸馏出酒)时,酒甑馏酒出酒口的那根管子,有可能是塑料的;3,接酒时——接酒的桶,有可能是塑料的;4,输酒时——输酒的泵连接的管子,有可能是塑料的;5,储酒时——酒馏出来之后,要在陶坛里窖藏、老熟,用大缸封口时,有些酒厂会用塑料薄膜;6,酒瓶盖——酒瓶盖现在大量采用塑料盖,这也是一个塑料源。

     3.酒厂“塑改钢”后,这些猜测能成立的可能性没那么大

     好几年前,几乎所有酒厂,都雷厉地施行了“塑改钢”政策,也就是在所有可能的制酒、运输、包装环节都把塑料改成了不锈钢。在昨日播出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记者在“酒鬼酒”实地调查发现,在生产现场所有的外露部分,从生产用具到输酒管道,从发酵设备到存储容器,没有见到任何塑料材质的生产用具或设备,即便是在需要频频更换输入和输出管线的过滤机房,采用的转接管也都是不锈钢软管。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说,最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只能是那个(塑料)酒瓶塞了。但是,酒鬼酒又出示了这份瓶塞检验报告,显示该瓶塞根据相关标准检测为合格产品。

     另外,专家提到罪魁祸首可能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专家说,这一设备替换难度较大。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明确。

     退一步说,就算白酒中的塑化剂全部是由于容器、瓶盖等塑料制品产生的,那很容易解决,禁止酒厂使用塑料制品即可,就像当年把所有桶装方便面都换成了纸质盒一样。这对于行业毛利率高达40%以上的白酒企业而言,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在“塑化剂事件”曝光后,中国酒业协会紧急在19日发布声明,显示协会早在2011年6月就已经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但是,为什么在媒体曝光之前,中酒协以及白酒业内人士对这些“内情”始终秘而不宣,不解决问题、不公布真相呢?

     二、白酒中的塑化剂人为添加可行性分析

     1.对高档、低档白酒,塑化剂都有可作为的空间

     我国的白酒主流分三大香型,最多的是浓香型,以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为首;其次是酱香型,茅台为首,郎酒次之;第三就是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但是,白酒里原有的醇香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香味无限的追求,所以商家才需要制造、宣传“窖香”、“窖藏”等概念。如果没有来自西方的化学启示,我们永远没法知道“窖”与“香”之间的关系,最大的可能是把“香”的来源归功于“窖”,因“窖”而“香”,而不知道是因为酿制白酒里的杂质——有机酸,跟醇结合构成酯,如己酸乙酯、乙酸乙酯。而所谓的“窖香”就是酯香味。

     有机化学反应是极为缓慢的,所谓越陈的酒越香,就是这个道理,而市场需求摆在那,显然等不及每家酒厂慢慢花十年、二十年酿好酒,这是其一矛盾;每家酒厂的“窖”都是有限的,每口窖都要排队,也等不了你一批白酒霸占太长时间,这是其二矛盾。

     市面上,我们总能看见五年、八年、甚至几十年的高档“陈酿”白酒,难道这些酒经过了几十年的发酵?常识告诉我们,这显然不可能。白酒现代生产工艺是勾兑,所有的商品酒都是由生产出来时间不长的白酒和存放时间较长的基酒勾兑,不同档次的酒,勾兑比例不同罢了,再由品酒师进行品尝,根据酒的质量、味道等,对总体质量已经达到存放了五年、八年酒的标准,就标注五年陈酿、八年陈酿。当然不能排除在酒里增加塑化剂(增稠剂)来让酒达到像“陈酿”效果的可能。

     对于低档白酒的生产,酒企多、快、省的唯一办法是:食用酒精+水+香精+酯(塑化剂)。为什么要加塑化剂呢?因为,纯酒精溶于纯水,但食用酒精不是纯酒精,在勾兑过程中加了香精等众多添加剂,会产生分层的现象(塑化剂可以缓解这一现象)。故采用酒精勾兑工艺的酒水如果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放置会造成上半部分喝着是水味,下半部分喝着是酒精加香精味。

     2.理论上,塑化剂还可以解决酯类物质的析出问题

     白酒的度数一般指的是酒精量。分为三种:高度酒、降度酒、低度酒。高度酒多指55度以上的白酒;而降度酒主要是指50度左右的白酒;低度酒一般指38度左右。本次出事的是50度的酒鬼酒。

     在我国传统的酿酒工艺中,都是酿造高度酒。降度酒是近十年来才火爆起来的,如今降度酒已成为白酒消费的主流,原因是降度白酒刺激性小、口感更柔和、饮后醒酒快。人们喜欢降度酒的优点,但是也希望它和高度酒一样芳香,这就给酒厂出了难题。

     前面已经说过,酒的香味就是靠酯类物质,而酒精浓度越高,酯类物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就越大,当酒精度数下降后,一些原本可以溶于高浓度酒精中的酯类物质就会析出或凝聚,从而使得酒中出现浑浊和絮状物,这就严重影响了酒的卖相。所以就必须想出一些新的工艺用来过滤这些絮状物。

     这类新工艺在新的酿酒技术中有很多,如白酒冷冻法、活性碳过滤法、掺入植酸法等,但是这类工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必然会降低酯类物质在酒中的含量,比如冷冻法会丧失掉20%左右,导致香味寡淡、酒味淡薄。在不能降低酯类物质的含量,又不能让酒没有卖相的情况下,酒企会怎么做呢?塑化剂可以解决降(低)度酒中酯类物质的析出问题,并且不会降低酯类在酒中的含量。

     3.塑化剂还可以解决酯类物质的水解问题

     在降(低)度酒里,呈香物质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的水解速度,比高度酒里要迅速很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对于酯类物质的水解速度,53度酒的水解速度是65度酒的3.67倍,45度酒的水解速度是65度酒的4.1倍,38度酒的水解速度是65度酒的9倍。

     这次超标的邻苯二甲酸酯既叫塑化剂,又叫乳化剂,而乳化剂对于酯类物质在低度酒精中的水解速度有明显的遏制,也就是可以明显遏制酒中“香气”的丧失。综上所述,对于近些年来备受青睐的降度酒和低度酒中呈香物质的沉淀和水解问题,塑化剂都有相对应的作用。这好像并不符合酒厂和一些专家所说的“白酒中加塑化剂毫无用处”的说法。

     当然,以上都是从理论上分析酒厂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可能性,现在检出来的塑化剂超标量并不大(不像去年饮料风波中的塑化剂浓度那么高),但是不排除白酒中不用添加饮料中那么大剂量的塑化剂就有效。因为这是一新出现的情况,大家研究还很少。

     三、塑化剂超标的根源在哪

     1.无标准、监管混乱是DBP超标的问题根源

     11月19日,酒鬼酒曾称,因为在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虽然这听起来像诡辩,但事实确实如此。目前的确没有专门针对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标准。

     目前我们所说的白酒塑化剂超标,都是参照卫生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的限量值。但对于这个限量值,白酒行业和企业人士纷纷提出异议,认为不能以这个标准作为衡量白酒塑化剂的标准,因为邻苯类物质溶于酒精,酒精类食品比其他食物更易受影响,应该设立针对白酒独立的塑化剂标准。

     卫生部在今年8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即将在201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这个标准里对白酒主要有甲醇、氰化物等检测,同样没有提到对塑化剂的检验。随着这次白酒塑化剂事件的揭开,国家应该尽快把对白酒塑化剂的检测纳入到日常监管检验的范围。

     除了没有标准问题外,也有中国食品安全的通病——监管责任不清。白酒行业的监管有两条线,在行业上由商务部系统管理,但是它的技术、标准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酒业协会等部门管理,而香型的解释权,则归一个行业组织——白酒认证协会。这种分割、脱节的体制状况造成了白酒行业的塑化剂这一监管盲区。

     2.不必过分恐慌,但不是说DBP无害

     既然白酒中主要是DBP超标了,我们就看看DBP的危害。剂量决定毒性,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国外的数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DBP安全性进行了一项综述分析,认为人口服摄入的安全上限值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2毫克,这意味着,对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DBP达12毫克也还是安全的。按此超标白酒中DBP含量1.08mg/kg计算,要超过这个限量,意味着你每天得喝11公斤白酒;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DBP安全上限值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1毫克,那也要喝11斤酒;拿规定最严的欧盟来说,欧盟认定DBP安全上限值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01毫克,60kg的成年人也要喝1.8公斤才超过。

     显然,对于正常饮酒哪怕嗜酒的人来说,这都在安全标准之内,没必要过分恐慌。但是这也绝不是说DBP对健康的危害不大,首先,DBP来源多样,并不是只可能存在于酒中。其次,DBP是一种致癌物质,它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直接有关,并且对于肥胖者而言,DBP的损害可能更大,因为DBP更容易在脂肪细胞内生存。

     结语:塑化剂的问题,酒厂的解释依然相当无力,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说服我们。

     第2259期 本期责编 张德笔

     出品 腾讯评论


相关搜索: 塑化剂 白酒 酒鬼酒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