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揭秘塑化剂:无色无味手感像胶水 遇油脂渗入

时间:2012/11/22 17:37:09 来源:半岛网

    “塑化剂太可怕了,平时装饮料用的瓶子是不是也会释放塑化剂呀?”近日,以酒鬼酒为代表的白酒产品遭遇塑化剂危机,有言论称“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时间,市民对生活中的常见塑料产品闻声色变。对此,21日记者专访了岛城塑化剂专家——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邱桂学教授。

    邱桂学是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改性及多相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内外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是岛城塑化剂应用研究方面的专家。

    据他介绍,塑化剂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的都有毒,大多数用于PVC材质,使其变柔软易于加工,在工业中应用较多。市民平时常见的饮料瓶、塑料盆等塑料制品因材质问题多不含有塑化剂,市民无需过度恐慌。

    小知识

    塑化剂百余种6种有毒性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括塑料、混凝土、干壁材料、水泥、石膏等。种类多达百余种,使用最普遍的是被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塑化剂。”邱桂学说,“塑化剂的种类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有毒,也不是每一种毒性都那么大。

    保鲜膜勿接触油脂食品

    “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所用的瓶子一般不会添加塑化剂,所以市民不用担心”“聚氯乙烯(PVC)的保鲜膜使用比较普遍,一定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的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塑化剂都有毒,只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使用包装塑化剂,是法律法规允许的,不会有问题”……21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见到了副院长邱桂学,针对市民关注的问题,他一一作了解答。

    少用香水指甲油

    针对市民提出的“平时装饮料的瓶子是否含有塑化剂”的问题,邱桂学说,这个市民大可放心,“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所用的瓶子材料是聚酯材料(PET),矿泉水瓶则是聚丙烯材料(PP),这些材料一般不会添加塑化剂,所以市民不用担心。”此外,邱桂学提醒说,平时女性经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中,一般会用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膜更光滑,所以平时女性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些化妆品。

    邱桂学告诉记者,塑化剂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油,因此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接触时,只要一接触就会渗出,但渗入或转移的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除了油,酒精也是塑化剂容易溶出的物质,因此这次酒鬼酒检测出含塑化剂,除了自身原因,还有可能是盖子里垫片上的塑化剂溶出导致。”除此之外,塑化剂在与其他容器或与食物接触时,基本不发生转移。

    “聚氯乙烯(PVC)的保鲜膜使用比较普遍,一定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的食品,因为这类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质,污染食物;放到微波炉加热,更会导致塑化剂溶化,渗入食物中 ”。邱桂学告诉记者,耐高温微波炉塑料盒一旦盛着油食去加热,塑料盒中的塑化剂很容易污染食物。他建议,市民最好用高温瓷皿装油食后再加热。

    认清“03”塑料制品

    据专家介绍,塑化剂的种类很多,按不同使用目的添加塑化剂是不可避免的。如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间接接触的;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与酸性食品、碱性食品、油性食品接触的,还有一般货物包装用含有塑化剂的塑料等。“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塑化剂都有毒。只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使用塑化剂,是法律法规允许的,不会有问题。”

    但是,普通百姓要如何识别塑料制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其实包装上就有个小秘密。“塑料包装会出现一个箭头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 01~0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邱桂学说,其中“03”的塑料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消费者要认清“03”的字样,看见该数字标识的塑料制品,最好不要买来装热食。

    塑化剂手感和胶水一样

    记者走进实验室,零距离接触这种无色无味液体

    2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了解到塑化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如何加入塑料产品中的。

    邱桂学教授用试管将几滴DEHP塑化剂滴在实验桌上,塑化剂是无色的液体,“用手触摸一下没关系的,我们整天接触,塑化剂没那么可怕。”在邱桂学的指点下,记者用手指触摸了一下塑化剂,手感和普通胶水一样,有些许黏稠,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

    “这些塑化剂可比胶水贵多了,一吨要14000元呢,比 PVC 本身的价格都要高。”邱桂学说,PVC 的价格一般为 6000元一吨,而塑化剂的价格一般为 14000元左右,这也导致一些不良厂商生产假的塑化剂。

    邱桂学告诉记者,塑化剂主要应用在PVC 材料的加工上,首先要将PVC 粉末倒入塑料热炼混合机中,然后按照比例加入塑化剂,开动机器搅拌两种物质,之后塑化剂会被PVC吸收。

    “这一过程就相当于平时蒸馒头时给面粉加水,要适量添加塑化剂。”邱桂学说,如果是生产硬塑料则要加入较少的塑化剂,而如果是生产软性塑料,则要加入更多的塑化剂,“有时一百公斤PVC中要加入五六十公斤塑化剂,这种比例下生产出来的塑料弹性非常好,柔软易于弯曲折叠,易于塑形。”加入塑化剂搅拌后的PVC 材料则是生产塑料产品的原料,生产形状不同、用途不同的产品,市民家中装修常用的PVC管就是用加入塑化剂之后的原料生产出来的。

    邱桂学介绍说,生活中常见的塑钢门很多是PVC材质的,硬度很高,而一些PVC 保鲜膜则柔软度很高 ,就是因为添入塑化剂的比例不一样所致。

    链接

    塑化剂惹祸男孩性别错乱

    13岁、14岁原本正是孩子发育的年龄,第二性征开始明显,但是青医附院近年来接诊的这个年龄段“停止发育”的孩子数量猛增,而背后的“主犯”往往是塑化剂。

    “最近常常有 13岁或14岁的小男孩来看病,第二性征不出现,反而雌激素水平过高,有些性别错乱。”青医附院主任王沛涛说,近年来他接诊的小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现在每个周都会接诊5个左右的男孩,典型症状就是雌激素分泌过多,性腺发育不完善。”

    王沛涛说,这么多的患者与日常生活中被随意添加的塑化剂有很大关系。据他介绍,塑化剂分子结构类似环境荷尔蒙,被称为“环境雌激素”,长期大量摄取会产生巨大危害。

    “由于塑化剂的危害是一个长期 、隐蔽的过程,所以在临床上无法断言它是唯一原因,但通过许多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已经证实塑化剂是导致性腺发育不好的罪魁祸首。”他告诉记者,如果从小频繁接触含有塑化剂的玩具或用具,会破坏内分泌系统,导致男性精子数量下降、质量低;更有甚者会影响垂体功能,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曾经有研究证明它比三聚氰胺的危害性还要大。”王主任说,塑化剂除了对生殖系统有危害外,还会对肝脏产生影响,严重可致肝癌。因此建议家长要让孩子远离含有塑化剂的日用品,以免将来留下终生遗憾。


相关搜索: 塑化剂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