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食品巨头屡陷质量风波 蒙牛今麦郎篡改生产日期

时间:2012/9/18 13:28: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折射产品积压、经销商考核以及企业监管失位等问题

  摘要:食品的生产日期是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日,蒙牛、今麦郎等食品巨头陷生产日期篡改风波,再次挑战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而根据南都记者向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这一类事件显然不是个案,而是食品行业的共同危机。背后,涉及到经销商业绩考核、品质管控等多方面的问题。

  食品的生产日期是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日,蒙牛、今麦郎等食品巨头陷生产日期篡改风波,再次挑战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而根据南都记者向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这一类事件显然不是个案,而是食品行业的共同危机。背后,涉及到经销商业绩考核、品质管控等多方面的问题。

  保质期是厂家对质量的担保

  前不久,沈阳市工商局查处了一个涉嫌篡改生产日期的窝点,一家名为沈阳华龙商贸有限公司将大量今麦郎产品生产日期篡改。其中,一款生产日期为2010年9月29日的产品,已经过保质期,却被改成了2012年6月28日生产。华龙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承认存在篡改日期的事实,公司销售人员表示,主要改的是小“东三福”(今麦郎系列产品),还有部分“手打鸡蛋面”。执法人员介绍,这些过期的挂面是通过更换外包装的方式直接更改,而方便面则是将外包装原生产日期处理掉,再重新印上新的日期。

  而在此之前,蒙牛的经销商单方面勾结其工作人员,篡改了3000箱常温奶的生产日期。之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大多是添加剂或者大肠杆菌之类的指标,而今接二连三的生产日期遭篡改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又转向了这个食品外包装上不太起眼的一串数字。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的变质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细菌,不会看着保质期按照我们的指示变化———它不会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在保质期之前,老老实实呆着;过了保质期,一下子就变成了毒药了。而这个变化过程,又受着生产工艺和保存条件的影响。比如说,采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冷藏两周一般细菌还不会超标;而超高温灭菌的,常温下放几个月乃至几年都不会长细菌。即使是同一种食品,比如巴氏消毒奶,不同厂家的工艺控制条件也会使得变化的过程快慢不同。

  篡改日期源于经销商逐利冲动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南区食品经销商告诉南都记者,现在食品市场,比如方便面市场,同质化竞争非常厉害,厂家面对产品积压的压力,有时候会部分转嫁给经销商。

  虽然理论上,过期销售不出去的产品,生产厂家都会无条件回收,但是在执行上,往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有时候某些企业会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让经销商尽快把快要到保质期的产品尽快销售出去,据悉,这些产品,企业给经销商的差价通常比正常同类产品的差价要高得多。另外,如果当年经销商手里的产品积压得太厉害,就这么让企业回收的话,还会影响来年企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因此,对于快过期的产品,很多经销商都是想办法尽快销售出去,这其中就不乏动歪脑筋的。

  另外,也有曾经在某食品企业生产部门任职过的某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在有些企业,对于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的监管并不严格,比较容易被内部人钻空子,把本来应该销毁的产品通过某种方式流出市面,而这些印着原有生产日期的食品原封不动地卖肯定销不动,因此,修改生产日期的勾当就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的某些通行做法也给这种篡改行为提供了方便,由于运输中可能出现包装破损,生产企业一般会在配送的货物之外附带额外的包装标签,经销商就可以用这些额外附带的包装物料重新打包。这种常规做法被一些批发经销商利用,当所购食品滞销时,就把从零售商处退回来的货改动日期后,再放入厂家发过来的新包装里,变成新货进行销售。

  有专家认为,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很少有企业制定不可更改产品生产日期的协议,这样对经销商失去约束,一旦受到利益的压力,经销商就会铤而走险。

  链接

  “保质期”何解

  有食品业专家对南都记者透露,一般情况下说的“保质期”,是指在那个期限内,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换言之,这是厂家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会有保证。如果出了问题,厂家需要负责。而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就坏了,只是厂家不再担保。

  记者观察

  食品安全无小事

  而食品行业的性质,使得身在其中的每个企业,体量都比较庞大,换句话说,也就是面向的消费者群体的数目也比较庞大。

  像这一次出事的今麦郎,之前对外声称的每年产量为120亿份以上,即使销量只有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个在实际上基本不可能),所波及的人群也至少有成百上千万。在这其中,只要有很少的一个比例的产品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出现“集体中招”,影响面就非常之大。提高安全需要成本,而企业还有底下的经销商是逐利的,这两者存在的矛盾,不可能通过企业内部的监控完全解决,因为监控需要成本,而这一块对企业来说是完全不产生利润的,因此,企业通常缺乏有效激励,只能通过政府等第三方的监管来解决,但我们目前看到的现状却是,监管不可谓不严,然而,大众对于食品安全,一天比一天揪心,这是一个值得行业内的所有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南都记者侯睿之 实习生潘少菊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