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春日迟迟 刀鱼17年来收成最差

时间:2012/4/2 8:44:53 来源:文汇报

  东方网4月2日消息:以前,刀鱼吸引人们的舌头;现在,刀鱼吸引人们的眼球。为了产卵繁殖,刀鱼每年清明时节从海洋往长江上游洄游。因为肉质逐渐淡水化,刀鱼兼具绵软、鲜嫩、丰腴的美味,成为长江中首屈一指的鲜物。原先,长江刀鱼并不难吃到。近几年,因为资源减少,刀鱼有了一丝奢侈品的味道。根据去年的公开报道,长江刀鱼卖出了6000元/斤的天价,一天之内的价格浮动超过1000元。

  今年,晚来的春风吹走了刀鱼的产量。地处崇明县东南角、距离黄海佘山岛海域40公里的团结沙是接应刀鱼捕捞渔船的第一线港口,也是崇明最大的刀鱼产地和集散市场。这里的渔民告诉记者,今年尽管有几天刀鱼成交价达到5000元/斤,但大多数时候生意很难做,不但价格相比往年低,而且很折腾。渔民要面对的,可能是17年来最严重的歉收。

  春风未吹,刀鱼不见

  近50艘快艇停泊在团结沙水闸的水道内,简易活动板房搭成的刀鱼门市就建在水道两边。42岁的江苏盐城籍渔船主张嘉金向记者大叹苦经:"哪怕只要早一个星期入春,刀鱼产量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少。"

  张嘉金有17年捕捞刀鱼的经验,从未见过像今年这样的歉收。这天中午,他从10来条渔船上"东一条、西一条"零星收鱼,一共才收到约8斤刀鱼。连日来,附近的门市部每天最多收到20斤鱼,少的时候每天收不到5斤。而去年这个时候,张嘉金每天可以收到约80斤刀鱼。"像今年这样下去,八成以上的渔民恐怕要亏本。"

  老渔民告诉记者,长江刀鱼的产量确实有"大小年"规律。由于刀鱼都是从海洋洄游而来,有经验的渔民观察上一年的海刀产量,就可以大致预测下一年的刀鱼产量。去年10月,张嘉金开始为渔季忙碌,他在长江口水面打下第一根桩子,为来年排网捕捞做准备。当时,渔民之间交换信息,都说海刀"很好捕、量很大"。因此,张嘉金预计今年将迎来刀鱼丰收。

  渔谚说:"只能人等鱼,不能鱼等人。"春节过后,张嘉金迫不及待地出海试捕刀鱼,结果足足等待了1个多月。"你问我捞到几斤?哪里还能按斤算哟,只捞到那么几条!"试捕的结果让他突然紧张起来,他害怕今年的渔季会"赶不上趟"。

  有一条江南农谚是"春潮迷雾出刀鱼",意思是说,刀鱼对应着入春时间,水温回暖才会洄游。农谚又说:"清明前鱼骨软如绵,清明后鱼骨硬似铁",意思是过了清明以后,刀鱼鱼刺发硬,肉质鲜度下降,价格也一落千丈。也就是说,每年入春到清明的这段时间是捕捞刀鱼的黄金窗口,而这段窗口期有多长,取决于何时能够入春。

  春风未吹,刀鱼不见。

  今年,渔政部门认定的刀鱼捕捞时间是3月1日-4月15日。然而,今年上海遭遇连绵的阴雨天气,2月份有连续19个阴雨天气,创近20年来气象纪录。当月平均气温仅4.3℃,比常年同期偏低1.4℃。进入3月份以后,气温仍然在10度以下徘徊。

  鱼价每分钟都可能有变

  下午3点,渔民万小芳的门市部里有30斤刀鱼,但是她决定不卖了。"准备留到明天卖。估计明天海面上有大风,捕鱼是很难的,现成的刀鱼可能会涨价。今天2两以上’’大刀’’只卖2500元/斤,这个价格太低了。"

  在万小芳的门市部里,刚捕捞上来的刀鱼装在一大盆冰水里。2个小工戴着粉色的胶皮手套,将刀鱼分拣到2个塑料泡沫箱内,再敷上一层碎冰。小工说,左边一箱是2两以上的"大刀",价格2500元/斤;右边一箱是3两以上的"极品刀",价格3000元/斤。从团结沙水闸开始,刀鱼一上岸就被分为几个档次。

  这些价格只是暂时的。今年刀鱼严重歉收,产量不稳定,鱼价浮动厉害。

  团结沙距离常州200多公里,全程开车要近3个小时,鱼价每分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据说有一年渔季开始的时候,一名经销商囤积了总价几十万元的刀鱼,准备大赚一票。就在把鱼运往常州的半途中,他接到电话,说常州鱼价跌下来了。鱼不能烂在手里,结果倒赔了几十万元。"鱼价就像坐上了直升飞机,昨天一斤卖5000元,今天变成2000元,明天又变成3000元。"

  渔民想要尽量多赚些,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把1两5以下的"毛刀"和1两5以上的"中刀"搭配。比如,今天"中刀"价格相对偏低,宁可把"中刀"当成"毛刀"搭售,以求能够跑量。二是,用"海刀"充做"江刀"。刀鱼的淡水化程度越高,肉质越细嫩鲜美,而"海刀"的肉质粗硬。渔民介绍,"江刀"的背呈现金色,而"海刀"的背是青黑色的;此外,"江刀"的眼珠泛白,而"海刀"的眼珠带有一点红色。

  记者离开团结沙门市时,万小芳正和一名崇明本地鱼贩争执"毛刀"的价钱。她一手敲打着计算器,一手拿着圆珠笔,两条眉毛拧到了一起:"80块一斤,价钱绝对不能让。另外,与其你欠我50块,不如我欠你50块。明天你再过来,我找零钱给你。"记者问她,囤积的30斤大刀,明天能卖出好价钱吗?她回答说:"可能有风,也可能没有风。价钱这个事,我真的说不准。"

  产销链条门槛高风险大

  若论"物以稀为贵",刀鱼产量骤减,价格应该抬升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产量不是决定刀鱼价格的唯一因素。刀鱼的产销经过包括渔民、渔船主、经销商、各地饭店等多道环节,每一级上家会对下家的鱼提出苛刻的要求。一名经销商感叹:贩刀鱼的行业门槛很高,必须有足够的眼力和经验,才能把一盆刀鱼分出三六九等。否则的话,只能自己吃进其中的巨大风险。

  追溯这根脆弱的产销链条,要从苏南的餐桌上说起。

  在刀鱼消费的重镇常州,人们用刀鱼祭祀祖先。食用刀鱼有一套考究的方法,用一根牙签剔开鱼肉和鱼骨,鱼骨油炸,鱼肉单独食用。江苏人常把"西施乳、

  鱼嘴、刀鱼鼻"挂在嘴边,意指"长江三鲜"河豚、

  鱼、刀鱼最鲜美的部位。刀鱼鼻就是指背脊靠近头部的一小块鱼肉。淮扬菜就有一道菜式,用十多条新鲜刀鱼做材料,单单挑出鱼鼻肉炒成一盘。

  就这样,刀鱼包含了礼仪与奢华的意味,被食客极尽挑剔之能。这种要求越是精细,对产销环节的压力也就越大--鲜鱼必须保证硬挺如刀,鱼肚不能有任何破烂或血水。只要鱼的品相有一丝污损,就无法挤进上等食材的范围。一名浙江籍经销商曾在刀鱼的品相上吃过亏:"刀鱼非常娇贵,须臾不能离水。为了保湿,渔民用水泼洒毛巾,再把毛巾覆在鱼上。没料到红色毛巾的颜色掉到刀鱼上,差点被退货,只好赔钱出手。"

  刀鱼产业的利润像一座金字塔,最高处是产量最少的2两甚至3两以上的刀鱼。为了产出这些"极品刀",一个渔民家庭平均每年要投入几十万元的成本。如果遇到天气不利,就容易入不敷出。

  以团结沙水闸周边的渔民为例:简易活动板房的房租是8000元/年;一张网具价钱约200元,一条渔船上有200张网,就要4万元;快艇出航一次消耗柴油1500元,按工作1个月、2艘快艇每天各出航2次计算,油钱花销就得近20万元。

  一位渔民告诉记者,他以4000元/月的工钱雇了几名小工。有两个小工眼看刀鱼年景不好,没有干满半个月就辞职跑路了。记者在团结沙了解到,小工的身价已经涨到每月5000元到6000元。如果雇用10个小工做上半年时间,按照月薪5000元计算,人力支出就达30万元。

  为了捕捞到更多的鱼,渔民纷纷向外海扩展,恰似一场升级投入的军备竞赛。一位渔民说:"以前出海,只要从团结沙向东行船1小时;现在出海,行驶5小时才见得到鱼。我们主要用排网捕鱼,以往两道网相隔1公里,现在呢,隔开300米就有一道网!"

  异乡捕"刀"人

  每年春季,蟹苗、鳗苗、刀鱼的鱼汛纷至沓来,海面上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同时,昂贵的水产引起渔民之间的纷争,圈地、抢鱼、霸市、伤人等事件不时上演。

  今年3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9艘海警船艇和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2架警务直升机组成联合执法巡逻编队,分别从外高桥和洋山出发,开展"平安1号"长江口海陆空治安联动专项整治。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在崇明岛,有超过1万民江苏籍渔民,他们的第二、第三代子女也继承父业。以刀鱼捕捞为例,崇明县本土捕捞刀鱼的不足100人,主要分布在南门和堡镇,而江苏籍渔民10倍于当地渔民数量。这些异乡捕鱼人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而且希望解决"异地船籍"的矛盾,成为有证、合法的渔民。

  抢"刀"

  上海武警边防总队奚家港派出所民警朱一帆说:"一到渔季,团结沙警务室的接警量就会上升。主要处理渔民之间的利益纠纷,说穿了,就是抢鱼。"

  最为常见的一种行径是"强买强卖"。一些渔船主通过原籍村落的宗亲力量,与散户渔民私下约定,让他们提供固定的货源。可是,一旦到了出海的时候,就会遇到意外情况--其他渔船主的快艇靠上渔船,提出要购买刀鱼。如果两边没谈好价钱,快艇上的人就会以暴力相要挟。

  今年,朱一帆曾接到一起报案。两个渔船主是一对亲兄弟,哥哥私自跑到弟弟约定的渔船上收鱼。弟弟觉得吃亏不忿,于是打架致伤。"他们走进派出所时,根本看不出是兄弟俩。两人都直呼对方姓名,就好像是仇人相见。"

  偷鱼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夜里,偷鱼贼下水到别人的地盘,用刀割断绳子,偷走刀鱼。有一次,一名渔船主抓到了"现行",咬牙切齿要动用私刑。幸好边防民警及时赶到,依法做了妥善处置。

  近年来,刀鱼捕捞区域从长江口水域拓展到了佘山岛附近,长江口外,白色浮标密密麻麻。新添置的排网更靠近外海,捕到的刀鱼自然更多,恶性竞争引起了渔民的嫉恨。朱一帆记得,一个渔民认为别人的排网挡住了自己的地盘,抄起船上的砍刀,把排网的桩子砍断了。

  "刀"就是命

  为了抢鱼发生许多龌龊,因为对渔民而言,刀鱼就是他们的命。由于成本限制,一户渔民只能投资单一类型的渔网,也就是说只能"主攻"一种鱼。比如,对渔船主张嘉金来说,刀鱼季节的收入占据全年总收入的八成。

  张嘉金的大儿子叫张威,今年19岁,皮肤黑里透红,眼睛眯成一条细缝。张威说,渔季期间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晚上10点半睡觉,凌晨3点出海捕鱼,回到团结沙,一沾枕头就能睡着。

  中午,张家的饭桌上有一盘刀鱼。张威苦笑着说:"昨天,我把一盆’’大刀’’放在门市部写字桌下面,因为太忙所以忘记卖了。可惜啊,这盘鱼值好几千块钱呢。"

  张威说,渔民拿命换钱。前些天,一个渔民在恶劣天气出海,结果被雷给劈死了。张威也遭遇过险境,一次,他跨越两艘快艇,由于颠簸不稳,翻落水中,幸好他的水性不错。"其实,只要风力是7级或7级以下,我们还是愿意冒一冒风险。毕竟,天气坏的时候,鱼价会高一些。"

  渔季的生活没有规律可言。有时候,渔民随着渔船在海上漂泊半个月,每天都靠快艇把鲜鸡、蔬菜、橘子等补给送上船。据说,在崇明陈家镇上的大众浴室里能见到刚回到陆地的渔民,他们身上落下的泥灰有半厘米厚。

  把鱼带回团结沙以后,渔民还要为卖鱼发愁。在码头,张家支起一个储存物料的帐篷,帐篷里满是冰块融化留下的积水。3月初,为了照看当天没有卖掉的刀鱼,张威搬了一张床睡在帐篷里,只过了一夜就受寒感冒了。"我们担心附近的猫狗把鱼叼走。一条鱼就是几百元,吃不起这个亏。"

  不过,令渔民最受伤的,是今年疲软的刀鱼行情。张嘉金放下饭碗,对记者瞪着眼睛,问了一连串问题:"为什么今年的鱼卖不出价钱?要我说,是不是国家禁止公款吃喝了?还是说,调控房价影响了经济?"

  为"刀"漂泊

  1万余渔民扎根崇明岛,因为崇明比苏北更接近刀鱼产销链条。刀鱼主要销往苏南地区,捕捞后只要耽搁一天,买家就嫌弃鱼不新鲜了。为了保证转运方便、保证鱼的新鲜度,所以选择住在崇明,即捕即卖。

  17年来,张嘉金只有一次回到江苏度过春节。他说:"春节返回老家,总要给爸妈、丈母娘买些东西。如果年景不好,一般就不回去了。"

  初中一年级时,张威辍学,18岁时,他正式上船参与刀鱼生意。在团结沙简易活动板房搭成的"家"里,张威有一个不足20平米的房间,房间里有一架上下铺、一张写字桌。前年,张家买了一台25吋电视,在没有电脑、报纸的情况下,这是接受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不过,渔季期间张威没有时间看电视。

  在团结沙水闸附近,几百户渔民构成封闭的天地。这里有一个小型菜场,有烟杂店、桌球房、造冰室。遇上感冒发烧,渔民就去小诊所买药。张威说,他不会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打工的工资也不高,不如帮家里做事,毕竟能省去一个小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打鱼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最近几年,这些异乡捕鱼人增添了困扰。原来,我国对刀鱼实行特许捕捞制度,但捕捞证发放的数量逐年递减。今年,崇明渔政仅发放了70余张刀鱼特许捕捞证。如果拿不到捕捞证,就变成了无证捕捞。

  记者跟随渔民入长江,本想亲眼看"捕刀",却是--

  忙活大半天未见刀鱼影

  3月29日中午11点39分,王金林朝不远处江面上另一条渔船上的妹妹打了个手势:“收网”!卷轴随即启动,缆绳逐渐收拢,十几分钟后两条船合拢。两对夫妻四双手齐用力拉起,渔网完全露出水面时,一条8两左右

  鱼在其中翻腾,老王黝黑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却不知是高兴还是苦涩——他和妹妹两家人两条船,从早上8点从长江边的扬州六圩江畔“出水”到大中午,这条

  鱼是唯一的收获。江面上风很大,渔船摇晃得厉害。王金林抹了一把脸,吸完最后一口烟:“还好,总算看到鱼了,整个上午也算没白费。”

  “这条鱼能卖多少钱?”记者问。“最多50块钱,今天算是亏大了。”王金林的老婆金富珍抢着回答说,兄妹俩两条船整个上午已经烧了160元柴油。

  今年56岁的王金林是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的渔民,也是这个渔村43本《刀鱼特许捕捞证》的持有者之一。整个上午,他们用了捕

  鱼、江刀两种网,但有着“春季最早的时鲜鱼”之称的江刀却始终不见踪影。

  一季三五斤

  两条6米多长、32马力的渔船显得有些破旧,王金林说他的渔船吨位为20吨,而用于捕捞刀鱼的渔网网眼控制在4厘米,“如果太小,把小鱼都捞走了,以后更抓不到鱼了。”两家的媳妇负责开船,男人则在船头撒网。

  妹妹王金花的船首先启动,船上一根缆绳将事先折叠好的渔网缓缓拉开,逐渐覆盖两船间的水域。当渔网完全展开后,末端两个铁砣被拖入江中,渔网就这样沉入江面。随后,两条渔船在一条直线上并肩前行,拉动与水面垂直的渔网呈半月型前进。缓慢拖拉1公里左右后,王家兄妹便会启动船上的卷轴,将渔网拉出水面,整个过程持续将近1个小时。整个上午,两家的渔船相互配合,下了4次网,可惜前3网全部放空。

  在长江上打了半辈子鱼的王金林见证了10多年来刀鱼的起起落落。“2001年的时候,一网捕上80斤很平常,多的时候甚至能超过100斤。但是当时价格便宜,一斤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就卖了。这几年刀鱼倒算得上天价了,产量却是越来越少。”

  如今,老王靠打渔一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因为有国家发放的柴油补贴、禁渔期补贴,去除成本后,还能挣三四万元,能够保证基本生活。“不过主要是靠

  鱼、成蟹、蟹苗等,刀鱼只有很少一部分。”王金林一边收拾渔网一边说,“在我们这片水域,刀鱼汛期清明以后才会到,但是到时候价格就便宜多了。”

  的确,农谚有云“春潮迷雾出刀鱼”,清明节前的刀鱼,肉质鲜嫩,入口即化,而清明之后鱼肉就开始发硬了。根据农业部的规定,长江中下游4月1日开始就要进入禁渔期,4月15日以后,持证渔民还能捕捞20多天的刀鱼,“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捕上几斤,卖上万把块钱。”

  说话间,金富珍发动渔船,向岸边驶去。“后面的渔船还等着呢,得让他们到这里来下网。”她说。

  “20年后江上就没有渔民了”

  看看“运气不佳”,王金林心有不甘:“去年这一季刀鱼还卖了2万元,今年怎么又少了?”他的妹婿李洪平也忍不住嘀咕:“现在捕鱼这行真是不能再干了,划不来啊,这么辛苦还赚不到几个钱。年纪轻的都不想再干这个了。”

  作为广陵区唯一一个“靠江吃江”的渔村,沿江村的渔民并没有因为“天价”刀鱼而获益。村总支书记颜国明介绍,今年3月5日开捕以来,全村43条持证船总共收获了10斤左右的刀鱼,“而且基本上都是1两左右的小鱼,价格是4000元一斤,2两以上的刀鱼单价几乎翻倍,却难觅踪影。产量比去年减半都不止。”

  根据扬州当地媒体报道,按照往年规律,刀鱼一般在3月初上市。但今年由于连日阴雨,天气偏冷,影响了刀鱼洄游产卵。

  “现在扬州市场上卖的刀鱼以‘浙江刀’、‘湖北刀’为主。”一位长年从事刀鱼生意的鱼老板说,“今年‘长江刀’销量比往年有大幅度的下滑。去年一天能卖500至600斤,今年只有去年的两成,每天100斤上下。”

  长江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渔民收入也日渐萎缩。这个总共422户的小村落,逐渐不再全部以捕鱼为生。颜国明介绍说:“尽管我们现在有1098个劳力,不过渔民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随着长江边造起越来越多的船厂,不少年轻人从技校毕业后,进船厂当工人去了。这样下去,20年后江上就没渔民了。”

  “刀鱼基本上游不到南京”

  有数据说,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3750吨,1983年为370吨,2011年仅为12吨。刀鱼数量近几年呈几何倍数下降,捕捞强度过大是其中之一。“现在谁都知道刀鱼值钱,从海里洄游到长江,从崇明岛就开始捕了,到我们这里已经不多了。再经过这里的渔民捕捞,刀鱼基本上游不到南京了。”扬州市渔政管理站站长徐马林说。

  实际上,“限捕”政策已经实行10年,却依然不能阻挡这一趋势。一些专家认为对刀鱼应当全面禁捕,并且已经刻不容缓,否则这一珍稀物种就将灭绝了。

  谈及这一话题,渔民和渔政管理部却认为“江刀”数量逐年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刀鱼产量少,可能也与天气原因有关系,过几天暖和了,估计数量就会多了。”颜国明倒并没有显得太过悲观,“只是现在渔汛推迟了,禁渔期却仍然没有改变,两者重合让我们有些吃亏,如果将禁渔期往后推迟几天,渔民们的生活还能再好一点。”

  徐马林透露,前几天江苏省渔政开会讨论时,其他几个市也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解决,还需有关方面商量。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绕不过去的坎。下午,记者登上渔政管理站的执法船,溯江而上。徐马林说:“马上就要禁渔了,今天去看看流域内的插网情况,提醒他们要拆除了。”从仪征出发,一路向西,两边船厂林立,河道上运输船只熙熙攘攘,甚是热闹。“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现在都是钢筋水泥了。”江里的鱼没有了繁衍休憩的场所,水质也受到污染,产量下降也就成了自然。

  好在船行至润扬大桥以东,大片被保护起来的湿地开始出现,尚未繁茂的芦苇荡陆陆续续出现在两岸,算是在“水泥江岸”中留下了一片珍贵的“绿地”。

  渔民私底下对记者说,长江上游来水的流速也比过去下降了不少,而刀鱼就是逆流而上才有活力。这洄游条件的改变,不知道和刀鱼的减少有没有关系?


相关搜索: 刀鱼 价格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