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食品商频换包装 减量不减价消费者干吃“哑巴亏”(3)

时间:2011/11/7 11:54:10 来源:黑龙江日报

  说法

  变化已标示并不算忽悠

  采访中,一些消费者对厂家“减量不提价”的做法不认同。消费者周先生说,如果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食品适当涨点价是可以理解的,但厂家采取“减量不提价”的做法,包装样子、价钱都保持原样,非常不易被人察觉,买之后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心里不舒服。“这其实是一种变相涨价、隐形涨价。”

  一些消费者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和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他们提出质疑,厂家减少食品分量,价格、包装却不变,又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那么算不算有故意欺诈的嫌疑呢?

  记者从我省工商部门了解到,由于这些“瘦身”食品已经在外包装上面明示了含量,并没有“表里不一”,因此不能算是故意欺诈。

  工商人士表示,厂家在仍然使用原来的包装或者换了新包装的情况下,减少了包装内的产品分量,都应当在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或者以符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方式充分明示,使消费者在购买前能够知悉产品的变化,自主选择商品。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瘦身”食品时,还是要仔细查看分量,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点评   

  销售策略要顾及顾客感受

  从事商业研究多年的李教授告诉记者:“对消费者而言,价格的变化会让他们更敏感,而如果仅仅是换了包装,远不如价格调整对市场影响大。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即使对商品价格上调几角钱,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情,但如果只是包装发生变化,容量稍有缩水,大部分市民并不会很敏感,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

  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说: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成本价格的提高,为维持市场份额,适当涨价市民是可以理解的,但采取“减量”,隐性涨价,对消费者来说,总让人有种受欺骗“挖坑”的感觉。商品调价也是正常的,以前是加量不加价,现在倒好,成了减量不减价,企业搞隐性提高价格,这种做法很不地道。(记者 郭俊峰)


相关搜索: 食品包装 减量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