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北流大里镇六厚村建供港蔬菜基地 村民变身上班族

时间:2011/7/8 13:50:22 来源:广西新闻网

    “哎呀,快要迟到了!”6月23日一大早,广西北流市大里镇六厚村村民李志惠放下碗筷,急匆匆骑着单车出门上班。她上班的地点就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当天的任务是翻土和摘豆角。

  去年8月,玉林市嚼绿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落户六厚村。不少村民把地租了出去,开始了“工薪族”生活虽然仍在那片祖祖辈辈劳作过的土地上干活,但每天定点上下班,领着稳定的月薪。现在,该基地已经连片种植近1500亩,日均出产10吨无公害蔬菜,直供港、澳市场,是广西境内目前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

  村民开始“工薪族”生活

  走进蔬菜基地,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而又闲适和谐的景象。

  平整开阔的田地里,芥菜、菜心、四季豆等各种蔬菜地一块连着一块,一眼望不到头。田边是笔直的水泥路和“三面光”的水渠,地里的蔬菜长势正旺,整齐排列的白色喷灌设备点缀田间。蓝天白云下,随处可见劳作的人们,空气中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远远近近地,传来大人的谈笑声和孩子的嬉闹声。

  一块新翻的地里,1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挥动着铁铲开沟。李志惠是领班,她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向记者介绍说:“我家里5亩地全部租给公司了,只管稳拿租金。”这里也是8小时工作制,上午的工作时间是6时30分到10时30分,下午是2时30分到6时30分,加班还有加班费。每个在这儿上班的村民都有一张工卡,每天打卡上下班。“公司管理严格呢,不能迟到、早退,有事儿要请假。”

  李志惠说,以前她家主要种水稻和甘蔗,一年累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把田地租给基地后,她家每年可以领5000元租金,她每月能领1000元的工资。“我们都是50岁上下的人,出去找工作也难,在这里大家一起做农活,每天说说笑笑,很开心!”

  被蔬菜基地吸纳的还有一些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梁家全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进入蔬菜基地上班前,他与妻子在外打工已经近10年了。夫妻俩都不在家,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85岁高龄的老母亲和两个10多岁的儿子。蔬菜基地建起来后,他应聘上了保安的职位,上下班骑摩托车就几分钟,老人孩子都方便照顾,每月工资1500元。记者到他家时,他正教育11岁的小儿子要少看电视多学习。站在年初刚搬的新房前,他笑得十分灿烂:“现在每月能存下的钱比以前多,最主要的是,心里头特别踏实。”

  村民生活忙碌又充实

  以前,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如今,上班让大家的生活忙碌充实了,观念也悄悄变化了。

  正在冬瓜地里忙活的村民何风感慨,在蔬菜基地上班,让她开了眼界。“这样种菜比我们原来种水稻甘蔗强多了,成片成规模,一年四季每天都在种和收,周期短,收益也高。”冬瓜地的竹支架上,随处可见底部装有飞蛾的白色袋子,她内行地向记者介绍,那叫诱捕器,塑料袋上方的盒子里装有生物引诱剂,害虫被吸引进来就出不去了,“公司用的农药也不一样,叫生物源农药,这里的菜标准很高,要通过3道检查才能进香港市场呢!”

  村民们介绍,从地里收上来的新鲜蔬菜,会立即运入公司的冷库,随后用冷藏车往外运送,“从我们村装车到运抵香港,只要12个小时。”蔬菜基地里,各种现代农业设备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都让村民觉得新鲜。最让大家咋舌的是价格,同为菜心,本地菜心市场价为3元/公斤时,基地的菜心在香港市场可以卖到每公斤13元以上。在这个基地,一造菜心从下种到收完通常只要一个半月时间,每亩地每造能收700公斤左右,收完之后可以马上复耕再种,一年可以种上8造。

  “种植模式一转变,我们的土地现在可真是流金淌银呢!”六厚村一组的生产队长何荣升介绍,六厚村土平地阔,不缺耕地,近些年随着外出读书、务工、经商的人增多,不少人家出现“有地没人种”的情况。以前谁家的地自己不愿种,“借地”种的人家只要一亩地象征性给户主100公斤谷子就行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土地值钱了,今年有外面老板来村里租地种辣椒,没有一千三四百元一年,村民可不愿意出租。”

  “泥腿子”念起“生意经”

  眼下,村民们已不满足于仅仅当“上班族”,他们心里还有更多“小九九”。今年3月,六厚村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承包了村里50多亩地,村民自己当股东,搞起了规模种植。

  村支书陈开超介绍,合作社已和嚼绿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公司为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同时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社收菜后再把菜卖给公司。“每一造菜下种时就定好了价格,合作社不用担心市场变化,只管把菜种好就行了。”

  由于合作社是新事物,今年带头入股的只有几个村干部。在合作社的苦瓜地里,3月份种下的苦瓜长势很好,已进入采摘期。“7亩苦瓜,现在一天能收1000多斤,每斤收购价是1.5元左右。”陈开超对合作社的发展很有信心,他估算,像这样种蔬菜,周期短,又保价,通过轮作,一亩地一年少说能赚1.5万~2万元。一对夫妇一年种5亩地不成问题,一年的收成就七八万元呢。“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还能兼顾家庭。”他说,今后村里的农民可自愿入股,大家把地集中到一起来管理、种植,也方便技术推广,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销售和推广,未来甚至不排除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在谋划如何让腰包更鼓的同时,六厚村还在规划着建一个新“家”。为提高土地集中利用,村里已征了40亩地用于六厚新村建设。新村有统一的规划,将做好排污,通好水、电、路,还将建起市场、运动场、文化广场等。“欢迎你过几年再来六厚村,那时候肯定又有另一番新模样。”记者临行前,陈开超热情地邀请。“哎呀,快要迟到了!”6月23日一大早,广西北流市大里镇六厚村村民李志惠放下碗筷,急匆匆骑着单车出门上班。她上班的地点就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当天的任务是翻土和摘豆角。

  去年8月,玉林市嚼绿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落户六厚村。不少村民把地租了出去,开始了“工薪族”生活虽然仍在那片祖祖辈辈劳作过的土地上干活,但每天定点上下班,领着稳定的月薪。现在,该基地已经连片种植近1500亩,日均出产10吨无公害蔬菜,直供港、澳市场,是广西境内目前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

  村民开始“工薪族”生活

  走进蔬菜基地,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而又闲适和谐的景象。

  平整开阔的田地里,芥菜、菜心、四季豆等各种蔬菜地一块连着一块,一眼望不到头。田边是笔直的水泥路和“三面光”的水渠,地里的蔬菜长势正旺,整齐排列的白色喷灌设备点缀田间。蓝天白云下,随处可见劳作的人们,空气中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远远近近地,传来大人的谈笑声和孩子的嬉闹声。

  一块新翻的地里,1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挥动着铁铲开沟。李志惠是领班,她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向记者介绍说:“我家里5亩地全部租给公司了,只管稳拿租金。”这里也是8小时工作制,上午的工作时间是6时30分到10时30分,下午是2时30分到6时30分,加班还有加班费。每个在这儿上班的村民都有一张工卡,每天打卡上下班。“公司管理严格呢,不能迟到、早退,有事儿要请假。”

  李志惠说,以前她家主要种水稻和甘蔗,一年累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把田地租给基地后,她家每年可以领5000元租金,她每月能领1000元的工资。“我们都是50岁上下的人,出去找工作也难,在这里大家一起做农活,每天说说笑笑,很开心!”

  被蔬菜基地吸纳的还有一些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梁家全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进入蔬菜基地上班前,他与妻子在外打工已经近10年了。夫妻俩都不在家,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85岁高龄的老母亲和两个10多岁的儿子。蔬菜基地建起来后,他应聘上了保安的职位,上下班骑摩托车就几分钟,老人孩子都方便照顾,每月工资1500元。记者到他家时,他正教育11岁的小儿子要少看电视多学习。站在年初刚搬的新房前,他笑得十分灿烂:“现在每月能存下的钱比以前多,最主要的是,心里头特别踏实。”

  村民生活忙碌又充实

  以前,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如今,上班让大家的生活忙碌充实了,观念也悄悄变化了。

  正在冬瓜地里忙活的村民何风感慨,在蔬菜基地上班,让她开了眼界。“这样种菜比我们原来种水稻甘蔗强多了,成片成规模,一年四季每天都在种和收,周期短,收益也高。”冬瓜地的竹支架上,随处可见底部装有飞蛾的白色袋子,她内行地向记者介绍,那叫诱捕器,塑料袋上方的盒子里装有生物引诱剂,害虫被吸引进来就出不去了,“公司用的农药也不一样,叫生物源农药,这里的菜标准很高,要通过3道检查才能进香港市场呢!”

  村民们介绍,从地里收上来的新鲜蔬菜,会立即运入公司的冷库,随后用冷藏车往外运送,“从我们村装车到运抵香港,只要12个小时。”蔬菜基地里,各种现代农业设备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都让村民觉得新鲜。最让大家咋舌的是价格,同为菜心,本地菜心市场价为3元/公斤时,基地的菜心在香港市场可以卖到每公斤13元以上。在这个基地,一造菜心从下种到收完通常只要一个半月时间,每亩地每造能收700公斤左右,收完之后可以马上复耕再种,一年可以种上8造。

  “种植模式一转变,我们的土地现在可真是流金淌银呢!”六厚村一组的生产队长何荣升介绍,六厚村土平地阔,不缺耕地,近些年随着外出读书、务工、经商的人增多,不少人家出现“有地没人种”的情况。以前谁家的地自己不愿种,“借地”种的人家只要一亩地象征性给户主100公斤谷子就行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土地值钱了,今年有外面老板来村里租地种辣椒,没有一千三四百元一年,村民可不愿意出租。”

  “泥腿子”念起“生意经”

  眼下,村民们已不满足于仅仅当“上班族”,他们心里还有更多“小九九”。今年3月,六厚村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承包了村里50多亩地,村民自己当股东,搞起了规模种植。

  村支书陈开超介绍,合作社已和嚼绿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公司为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同时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社收菜后再把菜卖给公司。“每一造菜下种时就定好了价格,合作社不用担心市场变化,只管把菜种好就行了。”

  由于合作社是新事物,今年带头入股的只有几个村干部。在合作社的苦瓜地里,3月份种下的苦瓜长势很好,已进入采摘期。“7亩苦瓜,现在一天能收1000多斤,每斤收购价是1.5元左右。”陈开超对合作社的发展很有信心,他估算,像这样种蔬菜,周期短,又保价,通过轮作,一亩地一年少说能赚1.5万~2万元。一对夫妇一年种5亩地不成问题,一年的收成就七八万元呢。“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还能兼顾家庭。”他说,今后村里的农民可自愿入股,大家把地集中到一起来管理、种植,也方便技术推广,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销售和推广,未来甚至不排除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在谋划如何让腰包更鼓的同时,六厚村还在规划着建一个新“家”。为提高土地集中利用,村里已征了40亩地用于六厚新村建设。新村有统一的规划,将做好排污,通好水、电、路,还将建起市场、运动场、文化广场等。“欢迎你过几年再来六厚村,那时候肯定又有另一番新模样。”记者临行前,陈开超热情地邀请。


相关搜索: 上班族 北流 蔬菜基地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