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郭巍青:“本地”时代重建食物信任

时间:2011/6/13 10:52:59 来源:南方网

◎郭巍青 中山大学教授

    人类对食物信任链条是如何崩溃的?最直接的原因通常指向频繁发生的食物安全事件,而政府束手无策。它就像一挺不停喷发子弹的机枪,最后终于把链条打断。这次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向来思考这个问题,即人们与食物的信任关系最初是怎样建立的。这次德国暴发大肠杆菌疫情,最初错误地把病源归咎于西班牙产的黄瓜,引来西班牙人强烈抗议。抗议声中,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本地(Local)”,意思是让德国佬有本事滚回自己家后院种黄瓜!消费者与提供食物的人和地发生联系,能够产生对食物的信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人”不会伤害自己,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还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千人糕》的课文。说的是从田里种麦子,到磨成面粉,再到厨房制作,一块松糕中包含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小朋友们要珍惜。这个道理,也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许多人都是受这种教育而长大的。长大后,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这种非常质朴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得以代代传承。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除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之外,这份传承还传达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叫做“食物是个好东西”。要知道,将世界上的人与事区分为好、坏两个部分,是最简单的认知框架。凭借于此才可能给孩子们开展教育:你看食物是好的、有益的;所以,生产和提供食物的劳动也是好的、应该珍惜的。显然,食物是好的,构成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初始原点。所以它是更深刻的道理,是道理之前的道理。只不过这个道理太简单、太理所当然了,就像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一样,它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种道理。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相反的思想实验,设想一下,如果在食品生产链条中,人人都往里头添加一些莫名其妙的、甚至有毒的东西,那岂不成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祸害”?这种想法当然极其邪恶,想想都有罪。然而悲剧在于,今天的现实即便还不完全如此,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我们慢慢学会,食物不必然是安全的。面对食物,吃,还是不吃,这是一种风险选择。而风险是如此现实,以至于一位在农村做儿童教育的志愿者呼吁从根子上改变小学教育:

   “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完全忽略了与饮食相关的健康教育。在上小学过程中,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了解食物的来源、处理和营养,辨別伪劣食品,懂得烹調和享用菜肴,正确处理厨余,这些能力绝对比学了多少单词、精确计算学题,对孩子的一生要重要得多。”

    我转发了这条微博,因为它准确、生动、尖锐地触及一个重大主题。一旦孩子们必须从小学会辨别食物的好坏真伪,人类对于食物的信任关系就崩溃了。手头刚好有一本书,名为《食物信任》(Trust inFood),出版于2007年。翻开第一页,作者劈头就说,过去十多年中出现了紧迫的政治议程,就是消费者对于食物的不信任。这里指的是作为整体的食物,而非对某一种食物。

    食物信任危机,是比食物安全危机更深层的危机。广泛流传而又经常互相矛盾的各种营养忠告,表明了对食物的不信任,表明人们对食物失去了判断,失去了自信。一位做研究的朋友告诉我,她走访了不少80后小两口家庭,惊讶地发现不少人厨房里贴满了详细的食物烹饪注意事项清单,例如哪些食物不可以混吃,哪些食物需要做额外清洗等等,都是从不同网页上摘抄积累下来的。另一种则是最近这些年逐渐兴起的体检潮流,这在年轻白领群中甚至成为时尚。人们失去了对于自己身体安全的控制感,威胁来自于周围生活环境,也来自入口的食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焦虑,乃至恐惧。最为讽刺的是,对食物产生信任危机的同时,全球正面临食物短缺。联合国粮农组织希望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应对地球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换句话说,人们在对食物产生怀疑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生产更多的食物。

     人类对食物信任链条是如何崩溃的?最直接的原因通常指向频繁发生的食物安全事件,而政府束手无策。它就像一挺不停喷发子弹的机枪,最后终于把链条打断。这次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向来思考这个问题,即人们与食物的信任关系最初是怎样建立的。这次德国暴发大肠杆菌疫情,最初错误地把病源归咎于西班牙产的黄瓜,引来西班牙人强烈抗议。抗议声中,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本地(Local)”,意思是让德国佬有本事滚回自己家后院种黄瓜!这让我想起,大约30年前食物的来处。那时候大米、蔬菜、鸡蛋、鸡鸭鱼猪肉……大多来自于自己家的后院、田地和河塘、隔壁乡镇集市、近郊农场等等。食物来自本地,意味着来自消费者可以接触得到人们,想象能触及的地方。

   消费者与提供食物的人和地发生联系,能够产生对食物的信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人”不会伤害自己,这是很朴素的道理。我有位学生是湛江人,每年端午节总会送来自己家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些粽子安全和质量的事情,因为这里头包含着信任。相反,我们却不会在超市里购买没有任何标签的粽子,哪怕有标签,估计也要检查一下是否过期。在今天欧洲某些国家,与我们喜欢买舶来品相反,人们更热衷购买国货,因为质量有保证。人们倾向于信任自己人,继而信任自己人所生产的食物,这就建立起食物信任链条的第一环。

    但是,现在食物的来处遍布全球,超出了人们接触和想象的尺度。更常见的是,人们对食物包装上印有的生产地一无所知,甚至闻所未闻,甚至也不知道这条食物链有多长。消费者跟生产食物的人们和地方,无法产生任何联系。信任链的第一环崩溃,链条于是传递到了政府监管者手里。由它通过一套检测、追踪等科学程序确保食物的安全。然而,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却充斥着各种地下黑工厂的画面。这些新闻同样超出了消费者可以想象的尺度。政府和它背后的食物监管系统于是也变得不可靠,而这种不信任不会因为某位官员的下台得以消除。

    全球化时代,人们对食物产生信任的两个环节都被瓦解。人们既不能依靠“自己人”,也不能指望政府。曝光的画面不断消磨已经脆弱的信任链条,增加人们对食物的焦虑和恐惧。如果不回到“本地”时代,那么唯一能指望的似乎只剩下个人,每个人都必须成为食物安全专家,以便保护自己远离有危害的食物。要是这样的话,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加入食物健康教育也许十分必要。


相关搜索: 食物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