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美家庭碳排放对比(2)

时间:2011/3/10 17:02:18 来源:新浪网

  澳大利亚水电天然气公司分季度将账单邮寄到各户家中,梅西一家每季度用水98吨,用电2103度,用天然气9170兆焦耳。

  美国的那对小两口,他们的用水量账单显示:今年1月份的用水量为2940加仑(约合11.1吨),水费为38.59美元(约合252元人民币)。这种价格在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左右的美国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在经济问题上为过度用水而担心。

  美国人大都不晾晒衣服或者用手去洗碗,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配有烘干机和洗碗机,这对年轻夫妇的小一居里面也配备了洗碗机。他们表示自己家在生活中已经十分节约用水了,但大部分的美国家庭用水量都很高,特别是有草坪的独居式房屋,对水的消耗量更大。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受采访家庭所在地区的政府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一些家庭的用水,确实已让缺水地区瞠目结舌。

  2010年3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世界水日的致辞中表示,全球有近9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非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农村家庭日均用水量只有40升左右,只相当于美国家庭日均用水量的二十分之一。在南部非洲,缺水的情况更加严重,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够使用到比较卫生的饮用水。

  隐性消耗

  和许多加拿大年轻人一样,居住在多伦多的尼尔也喜欢户外运动。

  夏天,尼尔在周末必定会去多伦多附近的山间湖边,或徒步旅行,或租上一条快艇开动马达在湖上飞驰。到了秋天,他会约上好友去北边打猎。由于纬度较高,加拿大冬季漫长,这也使尼尔爱上了滑雪。冬天,他经常要去距离多伦多一百多公里的一个滑雪场。那里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十几个滑道均有缆车运送游客,晚上偌大的滑雪场灯火通明,如果雪少,每条滑道两边的人工造雪装置便会嗡嗡作响,不断地喷撒雪花下来。外出游玩时,尼尔的座驾是一辆中型越野车,每月的耗油量在250升以上。

  居住在渥太华的弗兰克也是一位体育运动爱好者,他每周至少一次驾车到20公里之外的体育场打冰球,还要至少打两次高尔夫。所以,他每月的汽车耗油量也在200升以上。

  在加拿大,除了滑雪、滑冰,很多中产家庭每年至少还要出国旅游一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耗油量、耗电量等,其实还有很多隐性的消耗。比如出国旅游乘坐飞机,使用的各种体育用具在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日用品的淘汰更新等等。

  弗兰克每个月至少要更换一次高尔夫球杆,而生产一个高尔夫球杆所消耗的电量可能足够一个孟加拉国三口之家的白炽灯使用一年。而一次跨境旅游飞机所消耗的能源可能足够一辆中型公交车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种种“高碳休闲”,导致加拿大这样一个只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也成为一个能耗大国。在八个发达西方国家中,它的能源消耗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舒适背后的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心声,但欧美的高碳生活模式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再想改变已经困难重重。而且,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量还有上升的趋势。

  根据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节约能源部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问题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政府和有关机构不断针对气候变化挑战制定各种应对策略。而澳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中,有较大一部分来自居民的高碳生活,这一现象已成为研究人士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报告指出,澳大利亚能源消耗量(包括使用电、燃气、天然气和木材)从1990年到2020年将增长56%。

  这种“高碳”的生活模式显然是地球难以承受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显示,地球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人均化石动力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必须保持在2000瓦以内,平均每天48千瓦时。2000瓦不只是指我们在家里的能源消耗,它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路、修下水道、市政建设等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能源消耗。

  理论上讲,这一标准并不算高,因为2000瓦正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但各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差别巨大。一个普通孟加拉人的能源消耗只有300瓦,欧洲为5400瓦,而美国则达到惊人的11400瓦。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们的能源消耗突飞猛进,很快,世界人均能源消耗将突破2000瓦。那时,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

  如今,面对高消耗支撑下的高碳生活,澳大利亚政府和研究机构也深刻感受到了挑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罗杰·哈斯曼说,一方面是高消耗带来的舒适生活,另一方面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这对矛盾可能是发达国家舒适的高碳生活背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一旦遇到气候性的天灾,这种痛显然还会加剧……

 记者/易萱

  不久前,陈芳去看望在美国定居的姐姐。一天早晨她在姐姐家的阳台晾衣服,没想到两个穿制服的物业人员敲门告诉她,她被邻居投诉了。

  听了小区物业人员的解释,陈芳才知道,原来美国一直都有“晾衣绳禁令”——在阳台晾衣服是违法行为。在美国,晾衣绳往往被一排排自动烘干机取而代之。

  自动烘干机、汽车以及中央空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美国式“文明”,但人们容易忽视的是,这些物质进步的背后,常常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中美家庭的碳排放究竟有多大差别?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敏俊以“碳足迹”的概念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账本上的十倍之差

  碳足迹来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它是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的一种标示方法。碳足迹越大,意味着在消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耗用的碳越多。

  根据中美两国的人类学和消费数据,研究低碳经济的石敏俊教授建立了两国“平均家庭”的模型:

  露丝(美国)一家有三口人,居住在兰开斯特,一个离费城一百英里的小城。几年前,这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购买了当地的一栋2层独体别墅。露丝每天7点半准时起床,洗澡之后来到厨房,准备好全家人的早餐。所有的食品都是露丝开车到沃尔玛超市采购的。她的女儿搭乘校车上学,露丝和丈夫则每天各自开车去公司。全家人一年度假一次,去年他们开车去了加州。

  甄女士(中国)一家三口居住在北京知春路,2003年她和先生购买了一户两室两厅116平米的房子。甄女士所住的小区都是6层楼,没有安装电梯。甄女士每天6点起床,步行至小区门口买早餐。平时她先生开车到东四上班,甄女士和儿子的出行则基本是坐地铁。甄女士家里平时没有人的房间绝对不会开着灯,鱼缸换出来的水也都用来冲厕所和拖地板。

  根据模型,石敏俊分别为中美两个家庭算了一笔账(见表1)。在碳消耗上,露丝一家的碳足迹为57吨,人均约20吨;甄女士一家的碳足迹为6.1吨,人均约2吨。从帐本上看,不论是家庭总量还是人均,美国家庭的碳足迹都是中国家庭的近10倍。

  根据2007年英国研究并出版的《低碳生活指南》,通过铁路将1公斤大米运输600公里,要排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此算来,露丝家一年的碳消耗相当于这袋大米坐着火车绕地球赤道855圈。

  差异源自何处?

  根据账本,露丝一家用于居住和交通的碳足迹分别为16.5吨和16.2吨,两项一共占据了家庭碳消耗总量的60%;甄女士一家用于居住和饮食消费的碳足迹分别为1.5吨和1.2吨,两项一共占据了家庭碳消耗总量的45%。

  石敏俊指出,中美家庭在耗碳方面的结构差异十分明显。美国家庭的碳足迹中居住和交通出行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中国家庭的碳足迹则以居住和饮食消费为主。

  2010年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积在所有西方国家中排在首位,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间约为71平方米。而中国截至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3.6平方米,不足美国人均居住面积的一半。

  由于居住环境不同,两国家庭在居住上的碳消耗相差迥异。专家指出,房屋面积越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电气能耗越大,碳足迹也就越大。像露丝这样的美国家庭,在碳消耗方面很有可能相当于一栋12户的中国居民楼的碳消耗量。

  而甄女士一家人在衣食住行所有方面的耗碳量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家庭在饮食方面的碳足迹高。根据中华商务网的统计数据,洗碗机在美国社会的拥有率早在1988年就已超5成,2003年则超过了70%;家庭烤箱的使用率更达到了90%以上。这两种电器的碳排放量都非常惊人。

  中美家庭碳足迹差距最大的一项是交通出行,差距高达17.2倍。 石敏俊认为,这是由美国社会的高汽车拥有率造成的。同样走一公里路,开汽车的碳消耗是骑自行车的40多倍。

  如果地球人都过美国式生活

  根据石敏俊提供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人均碳足迹为3.96吨,碳足迹总量为52.82亿吨。据挪威学者的研究,2009年美国的人均碳足迹为28.55吨,碳足迹总量为87.22亿吨。如果中国人均碳足迹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碳足迹总量将达381亿吨,要比2009年全球的碳排放总量还要多。

  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均碳足迹现在为1.78吨,如果中、印的人均碳足迹都达到美国的水平,两国的碳足迹将是当前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倍。

  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庄贵阳博士指出,高碳不仅在资源方面对地球产生压力,同时在环境方面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为了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2C水平以内,到2050年全球碳排放水平不能超过105亿吨。按照庄贵阳的计算,如果全球人均碳排放都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全球每年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944亿吨——相当于排放目标量的18倍多。

  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专家小组”在2009年公布的报告预测,若全球气温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平均气温上升2C,将有多达30%的生物面临绝种危机。英国《卫报》的相关报道也预测:“气温升高3C将使数百万人遭受洪水危害;升高4C会严重影响世界粮食产量。气温升高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2亿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北京的“低碳家庭”实验

  《环球》杂志记者/焦东雨 实习记者/李蕊

  这并不是一间豪宅。但是从低碳的角度看,这却是一栋地地道道的模范小屋——

  小屋墙体外立面由植物纤维和旧塑料压制而成,屋顶外部安装了太阳能光电板;

  西向的墙体全部为落地的四层真空玻璃(两层中空玻璃之间又抽成真空),增强了保温和隔音性能。玻璃墙外遮阳窗的玻璃上贴有太阳能光电膜,这是一种更轻更薄的太阳能电池,适用于玻璃和墙体,在发电的同时不影响采光;

  室内墙面采用农业剩余物麦秸制成的人造复合板材,比常用的木制刨花板硬度、稳定性和防水性能更好;

  天花板安装了若干零能耗的换气扇,通过内部调节风门角度控制进风量引入外界自然风,而通往二楼的楼梯起到烟囱效应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

  室内空调采用地板辐射和顶层毛细辐射技术,前者已开始在居民家庭推广,后者模拟叶脉和人体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天花板上,通过热水或者冷水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或者制冷;卫生间的照明采用光导管照明技术把外界的自然光导入室内,不耗费一度电……

  以上描述不是科幻小说对火星生活的畅想,也并非科学家对未来科技的展望。它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可又似乎很遥远,离普通家庭的生活远隔千里。这里是北京市东城区南馆低碳生活示范园,那栋房子叫“低碳小屋”。

  低碳样本

  低碳生活示范园其实并不神秘。天气晴好的周末,很多附近的居民会到园子里健身娱乐,有人跑步,有人扎堆下象棋。这里也是北京第一座利用“中水”造景的公园,附近居民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到这里经过处理成为公园内人造湖泊的水面。

  园内除了有低碳小屋,还有一间厨余小屋,里面安置了一台大约2米多长、1米多高的箱状机器,叫厨余处理机。据园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园内以及周边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投进机器,经过大约一周时间,就会生成黑色的颗粒状物。垃圾就变成了肥料,可做家用花肥,也可用于公园植被施肥。


相关搜索: 排放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