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千亿斤产粮大省“老状元”与“新秀”的对话(2)

时间:2010/12/20 14:05:14 来源:搜狐网

  记者: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并且每年都有小幅增长,河南在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上是怎么做的?

  魏仲生:我们突出的是一个“质”字。2001年河南省就提出,要把河南建成全国优质麦生产和加工基地。现在,全省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占粮食种植面积的七成多。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优质化率分别达到69.8%、81.8%和93.9%,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5.5、27.6、7.9个百分点。优质麦的产量普遍高于普通小麦。

  陈振杰(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农民种粮能挣钱了,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品质优化为产量增加提供了保证。近几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卖原粮”到“卖产品”、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如果你去超市看看就会发现,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等,河南品牌占了很大比例。

  叶贞琴(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从全国来看,市场需求较旺的玉米和粳稻今年增长幅度较大。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玉米增产170亿斤以上,粳稻增产80亿斤。 一亩地的成本四分之一由政府承担--补贴“打前锋”托市“压后阵”,惠农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记者:近年来,国家为支持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保军(河南滑县农民):我这儿有个存折,是政府给我发的专门用来补贴种地开销的。我算过一笔账,种一亩地,各种补贴加下来快100元钱了。回想起6年前我刚拿到这个存折的时候,一亩地的补贴才12.3元。现在呢,种一亩地的成本在400元左右,四分之一由政府承担,我挺满意的。

  闫德久(黑龙江省肇东市农委主任):肇东市近年来真正尝到了当产粮大县的好处。今年,全市各种农业补贴资金有2.2亿元,国家给肇东市这个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也超过1亿元。现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非常高,种玉米的亩投入由过去的200多元增加到近500元,玉米亩产水平也比过去增加了一大截。

  记者:丰收之后的“谷贱伤农”问题,曾一直让我们困扰。现在虽然已经连续七年丰收,但一些地方粮价仍出现上涨的迹象,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长轩(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推动农业发展,鼓起农民钱袋子,最关键的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目前以充实农产品储备为基础,适时吞吐调节的价格保护制度日渐成型。近两年,河南省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托市小麦”占到了全国的45%左右。

  吕朝文(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国家近年实施的托市收购政策有效地防止了“谷贱伤农”问题。今年,国家在黑龙江继续实施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临时存储大豆等政策,使农民心里有了底,也使市场上的水稻、大豆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种粮农民因此获益匪浅。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党中央今年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随着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小麦种子历经10次更新换代,大机械耕地出苗更好--从“铁牛”到“探头”,“科技集成”成为粮食增产强大动力

  记者:提起“北大仓”,就让人想起那种“天上过飞机、地上跑农机、地边安探头”的现代化大农业场面。这些年,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增产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谢永坚(黑龙江省农委科教处副处长):黑龙江粮食生产从200亿斤到400亿斤用了24年,从400亿斤到600亿斤用了6年,从600亿斤到800亿斤用了12年,从800亿斤到千亿斤只用了2年。伴随着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正是科技投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加速提高。

  李树彬(黑龙江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农民):过去耕地板结得厉害,下雨不渗汤,晴天硬邦邦。去年村里建了农机合作社,买来大机械耕地,现在耕地明显耐旱,出苗更好了。春天时站在地头一看出苗,就知道哪块地用的是大机械,哪块地用的是小四轮。靠着大机械,我家50亩玉米今年单产1700多斤,增加100多斤。

  雒魁虎(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河南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1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我们把高产创建当做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兴粮,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2010年全省共建小麦万亩示范田327个,平均单产达到531.42公斤,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36.8%。 徐功民(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科技推动可能是今后粮食增产的决定性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已经历了10次更新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力量,使粮食单产提高10%以上。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主导品种更新的速度加快到每三至四年一次,而且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玉米品种都出自河南。

  白金明(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2%,但各粮食产区仍有许多中低产田未得到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挖掘这些农田的生产潜力,将是我国在耕地有限的前提下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必由之路。

  立足于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各地纷纷出台粮食增产规划--中国描绘粮食保障宏伟蓝图

  记者: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制定了粮食增产规划,这些规划实施情况如何?

  李世润:2008年制定了《黑龙江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规划》提出到2012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如今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我们省将继续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生产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营组织方式创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孟洲:上个月初,我们省正式启动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河南实施工作。根据规划,河南粮食增产任务是155亿斤,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另外,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00亿公斤,2020年达到650亿公斤。

  胡元坤(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今年各地开始陆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这个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为此,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配套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记者:河南和黑龙江两个产粮大省已经迈入“千亿斤俱乐部”,今年产粮“季军”山东省的总产预计达870.6亿斤,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八连增”,而且也正在接近“千亿斤俱乐部”。如果这个俱乐部能多几个成员,我国的粮食安全基础必将更加稳固,对整个人类社会也将是重大的贡献。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