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站在1万亿斤台阶上——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启示

时间:2010/12/18 14:03:40 来源:凤凰网

    颗粒归仓,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粮食“七连增”,极不平凡。汶川特大地震、雨雪冰冻灾害、罕见的干旱、洪涝,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走过灾难,走过困难之年,走过复杂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始终把粮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亿万农民辛勤耕耘。

    我们稳稳站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2007年重上1万亿斤,达到10032亿斤,2008年实现10574亿斤,2009年10616亿斤,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民钱袋子鼓。保供给、保物价、保民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手中有粮”夯实基础,赢得主动,为我国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根基。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金色的谷穗映衬着农民的笑脸,希望的田野铺就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政策稳定人心稳,强农惠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增添农民种粮动力

    秋粮收购时节,河北安新县金谷仓粮库。同口镇北曲堤村种粮大户吕艳桥说:“这几年,政府托市,俺们心里托底,农民都拿种粮当回事儿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95%的粮食自给率,必须稳定1万亿斤的生产能力。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万亿斤,达到10091亿斤,1998年再创10246亿斤,1999年守在10168亿斤。但随后4年粮食产量连续下滑,2003年降到8614亿斤。

    粮食生产亮起“红灯”,保粮食就是稳全局。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以加强“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向全社会发出强烈信号:反哺农业,稳定粮食。

    “破天荒”的政策出台了。近年来,中央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质的转变,做足了“加减乘除”文章。

    ——做减法,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

    ——做加法,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制度,“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5亿元;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由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亿元。

    ——做乘法,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制度和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做“除法”,支持专业化服务队、专业合作社,降低家庭经营成本和风险。

    好政策是“定心丸”。“多予、少取、放活”,支农措施出台之密集、针对性之强、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而且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极大调动了各地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土地又成了香饽饽,撂荒地不见了。2004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连续7年增加,今年达到16.5亿亩,比历史最低点2003年的14.9亿亩增加了1.6亿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加最快的时期。

    60年国庆之际,河北灵寿县青廉村老汉王三妮将自费铸造的“告别田赋鼎”捐献给中国农业博物馆。这只鼎,见证着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镌刻着亿万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真心拥护。

    反哺农业,加强基础,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全国上下一盘棋。“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增粮千亿斤目标,狠抓政策落实,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粮食生产关键时节,防灾减灾紧急关头,上级领导奔走一线,基层干部蹲守一线,农技人员驻扎一线。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产,湖南拿出2000万元,每年奖励20个县,推进水稻“单改双”;山东开展“粮王大赛”,奖励种植大户拖拉机和小轿车……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了中国特色的田园四季歌。

    七个一号文件,七年连续增产。而且,粮棉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生产全面发展,供给充足,有效满足了城镇化、工业化迅猛发展的需求。

    大地的丰收,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巨大成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辉煌成果。

    科技进步促转变,科技创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甘肃干旱,70%旱地,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而且蒸发量大。

    近年来,一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起全国北方旱作农区的高度关注。以前是单行覆膜,现在改成双垄一起盖上,垄沟里种玉米,保温、保墒、集水、压草。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改进,玉米增产30%,亩产500公斤。真了不起!

    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说,“十二五”期间,甘肃5年增粮50亿斤没问题!

    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各地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正积极寻求增产增效新的突破口。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