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内蒙古:从吃返销粮到全国六大粮食净调出省区(2)

时间:2010/11/18 9:34:18 来源:新华网

  落实惠农政策 强化科技支农

    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使财政支农投入呈现出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态势,这是我国农业实现由“取”向“予”的伟大转折。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是3397亿元,2007年是4318亿元,2008年是5625亿元,2009年是7253亿元,2010年上升至8183.4亿元。与此同时,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据悉,今年,内蒙古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持农业发展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51.5亿元,比去年增长23%,并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给农牧民,为春播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种粮积极性。

    眼下,河套灌区258万亩秋粮已喜获丰收,玉米总产预计达36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其实,受春季低温影响,河套灌区玉米播种比往年推迟7天左右。面对不利气候条件,灌区各地加强科技指导,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确保秋粮丰收。同时,灌区各地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覆膜栽培、合理密植等玉米高产技术。在后期旱情影响下,积极协调水利部门,保障玉米优先灌溉,为秋粮丰收打下基础。另外,河套灌区选择农田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田地建设16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由科技人员分片承包,发挥窗口作用,将先进的科技、优良的品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展示出来,带动周边区域增产增收。

    今年,自治区还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强化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扩大了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面积。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间接套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确保了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达到66%。全区推广农业五项增产增收核心技术415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面积153万亩,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700万亩,新增滴灌面积51万亩,科技支农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丰收。

    此外,今年,自治区在12个盟市的69个粮油糖主产旗县市区和农场建设了153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共落实面积171.8万亩,涉及189个乡镇、1361个行政村、13.86万户种植户。153个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增产粮食8.12亿斤、油料3000万斤、甜菜1240万斤。高产创建为内蒙古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06年国家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被称为“托市”的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直接稳定着我国粮食市场走势,更反映出国家保护粮食安全、强农惠农的政策目的。自治区农牧业厅种植业处的同志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国家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水稻每公斤提高0.26元,小麦每公斤提高0.22元,按照去年内蒙古产粮410亿斤计算,全区农民可增收40多亿元。

    其实,近年来,内蒙古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立足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注重发挥各项惠农政策的引领与激励作用,保护和激发农牧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能得以迅速提升。自治区农牧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文占平认为,给政策,调结构,充分释放农户生产潜能;重科技,提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抓示范,带全局,推动区域平衡增产;活机制,促流转,加快集约化农业经营是近年来我区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宝贵经验。

    增产背后有隐忧 保障农民利益任重道远

    30年前的内蒙古,粮食亩产量位列全国倒数第一,每年要靠国家调拨的近20亿斤返销粮度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农民刘桂花的家乡,返销粮就是国家救济的玉米,壮劳力每天一斤,孩子一天只有几两,每户人家的口粮都要计划着吃。从1969年到1990年的22年中,内蒙古共计从区外调入粮食402亿斤,与京、津、沪、辽一起成为全国调入粮食最多的地区之一。

    如今,内蒙古已摆脱了这种困境,一跃成为产粮大省区。但是,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增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特别是由于很多农民认为种粮与外出打工的比较效益差距太大,导致许多青壮年农民弃农从工,一些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而且,尽管农民收入在逐年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因此,如何确保种粮农民的收益显得尤为重要。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唯有农民增收,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才会有保障。

    此外,虽然内蒙古人均耕地较多,具有发展规模种植的优越条件,但是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困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模式还没有建立。种了30年地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民雷补生就非常希望村里的2万多亩土地能够实现统一规划,这样不仅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还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内蒙古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下一步,如何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最大化仍任重而道远。(崔楠)


相关搜索: 内蒙古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