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粮食安全告急农业气象两系统须深度对接

时间:2010/9/10 9:37:33 来源:科技时报

  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哈密地区9月3日至4日发生强降雨、降雪、降温天气过程,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图为哈密市大泉湾乡各族干部群众在装沙袋筑防洪堤。新华社供图

  编者的话

  上世纪70年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近40多年东北的8个严重冷害年,近3年春季我国大范围的干旱……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洪灾和旱灾几乎每年都发生,受灾地区农业往往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自古以来,脆弱的农业就无法逃离“靠天吃饭”的窘境。

  截至今年8月19日,全国因洪涝、台风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1.64亿亩,该数字大于常年水平。秋粮稳产、增产仍有不小的变数。

  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也风云突变。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也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国外粮商已开始在中国市场争夺粮源。

  可以判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传统农业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都从更深层次考验着农业系统对日渐多变的天气条件的适应能力。

  8月,一场保秋粮晚稻丰收的战役再次展开。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政府行动的同时,科学界也在思考,农业、科研、气象的深度融合已经纳入科学家的视野。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利用现代科技让粮食生产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

  □本报记者张林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西南大旱、北方低温、南方暴雨等极端异常天气,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目前,夏粮已小幅减产,秋粮稳产增产形势亦不乐观;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呈结构性上涨。

  国际上,罕见干旱重创俄罗斯,俄总理普京宣布暂禁谷物出口。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随之恐慌,小麦价格涨至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最高水平,玉米、大豆价格应声而起。

  粮食安全警钟再次鸣响。

  8月11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秋粮生产措施。会议指出,夺取秋粮丰收,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连续出现的各种极端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扰动,成为今年迄今为止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不得不承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不利气候条件正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的最大干扰,在制度安排上,农业、气象两大系统的关系更趋复杂,协调与互动深度已显不足。

  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目标,要求用3至5年建成从国家到县的四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整体水平。

  然而从目前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及致灾情况看,真正建立“气象服务具有地方特色、灾害预防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时间紧迫,工程庞大。

  有关专家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农村还难以做到农业气象信息及时全面地“进村入户”,部分农户对气象信息也还缺乏足够关注;同时,农业系统对来自气象系统的预报预测信息缺少有效传导机制,致使气象系统的农业服务功能无法得到深度发挥;在顶层决策指挥上,则常常表现为应急式的抢种抢收,这对国家粮食生产的长治久安几乎不可想象。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未见增多增强

  世界气象组织8月下旬发表声明指出,全球诸多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状况,包括俄罗斯的热浪和森林大火、巴基斯坦的罕见洪灾、中国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均由全球变暖所致。

  此论虽饱受争议,但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造成的恐惧和损失,开始让人们致力于为灾害发生进行归因——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一般简称为极端天气或极端气候事件,例如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国玉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十分复杂,然而就全国范围看,过去半个世纪,主要类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有增有减,总体并没有增多和增强。

  据介绍,过去半个世纪,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极端气候事件中,异常偏冷事件明显减少、减弱,异常偏暖事件有所增多、增强;强降水事件强度似有增加趋势;气象干旱事件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程度增加;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没有明显变化,登陆热带气旋数和热带气旋所造成的降水量甚至呈减少趋势;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事件和东部季风区的雷暴事件趋于减少、减弱。

  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未见明显趋势性变化,但北方的华北和东北地区趋于变干、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趋于增多,已经对各地自然环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明显影响。

  任国玉认为,东部季风区域呈现“南涝北旱”的演变态势,使得容易出现干旱的地区干旱现象更频繁,而容易出现洪涝的地区洪涝现象更频繁,是一种很不利的气候演变趋势。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总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都有所增加,总体来看是利好消息,因为这能为干燥的西北山麓地带和其他绿洲地区的人们带来一定的水源。

  任国玉强调,过去半个多世纪,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率从总体上看未见明显趋势性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数主要类型极端气候事件确有较明显增多,在最近十余年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另外,任国玉表示,也应注意区分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两个概念。气象灾害是指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区域内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主要用人员伤亡数和经济损失来表征。

  极端气候事件频率从总体上看未见明显变化,不意味着由其引发的气象灾害频次和经济损失没有增多。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不断增加。

  据分析,东部地区南北方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事件的不同趋势性变化,可能主要与海洋洋流和海表水温、青藏高原积雪等自然气候系统分量的年代以上尺度变异性有关,目前还无法检测出人为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多,有研究认为很可能与人为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有联系,但其原因和机理仍需研究。

  鉴于对过去半个世纪降水趋势变化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仍无法对未来十几到几十年我国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变化趋势作出准确预测。任国玉建议,气象部门应加强气候系统观测和气候变化的监测工作,特别需要探索东亚地区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规律,作好气候变化监测和归因研究,完善气候系统模式,为科学预估未来气候趋势奠定基础。

  区域气象预测影响粮食稳产增产

  去年以来,我国在极端气候频发之下,农业生产也受到严峻考验,小麦生产受冬春低温影响,西南干旱造成局部减产,南方洪涝灾情对农作物种植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国家统计局通过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比上年减产8亿斤,减幅0.3%。夏粮连续6年增产的态势遭到逆转。

  进入7月,南方洪涝灾害加剧,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的秋粮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