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加料”保健品 小心有陷阱

时间:2009/12/28 16:26:09 来源:广州日报

  ●如果保健品吃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见效,反而要打个问号:是否添加了药物?

  ●老人家应警惕通过“洗脑式”、“免费体验式”夸大宣传并推销保健品的做法

  临近年底,保健食品市场又迎来销售旺季。广州市目前有13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称得上我国保健品生产集中地。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在广州保健品市场上问题最突出的,要属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此外,近年来兴起的以“洗脑式”健康讲座、免费旅游等方式吸引中老年人、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的推销手法也引起了药监部门的注意。

  文/记者伍仞、涂端玉 通讯员陈淑华

  指导专家/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林勇胜、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张永胜、稽查分局局长麦淽芸、副局长赵国平、投诉科科长黎彩洪、李志辉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

  抗疲劳保健品惊现“伟哥”身影

  在单位体检中,刘先生测出血糖偏高,便自行到药店购买了促销员推荐的某类辅助降糖保健品回家服用。服用几天后,刘先生突然感到心悸、乏力、手抖,前往医院检查,发现是低血糖。医生告诉他,有可能是所服用的保健品添加了降糖药物所致。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张永胜说,2009年市场监管发现,广州保健品市场上产品合格率90%以上,但发现的问题也不少,最突出的就是在保健品中添加违禁药品。他强调,保健品的全称是保健食品,不允许添加药物,不能依靠保健品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但是,一些企业为了突出产品的功能,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目前发现的有:在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芬氟拉明、麻黄素等;在抗疲劳类产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壮阳药“伟哥”的主要成分);在促进生长发育类产品中非法添加生长激素,在辅助降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在调节睡眠类保健品中添加镇定安眠的药物等等。

  即便是取得保健品批号的产品,也可能不按批准的配方而自行推出“加料”保健品。

  保健品非法添加物暗藏杀机

  上述各类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各种违禁成分,会有什么危害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一一分析:

  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的麻黄素,为制造冰毒的原料之一,属于国家管制药品,绝不能添加在保健食品中。曾晶解释,麻黄素能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感冒、鼻塞等症状,商家悄悄用其添加在减肥药中,主要“看中”了麻黄素可以令中枢神经兴奋,提高机体新陈代谢速度,从而促进减肥功效。但麻黄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如果长期使用会影响心率,滥用还可能导致产生药物依赖性。

  “相比之下,添加西布曲明和芬氟拉明的保健品在市场上更为常见,国内某广告众多的知名减肥茶产品就添加了西布曲明。”曾晶主任表示,西布曲明属于会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可以抑制食欲,长此以往,当然会饿瘦,乱服用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但按照规定,它只能严格地出现在药品中,不能添加到保健品之中。

  “另外,保健品中添加的芬氟拉明服用后可能导致人体出现抑郁、情绪异常等,甚至引发自杀行为,近几年已被严格封杀。”曾晶表示。

  提醒

  一吃就有效?千万勿轻信

  对于没有专业检测仪器的普通市民,该如何辨认非法添加了药物的保健品?药监部门强调,有的消费者吃了某种保健品后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四处向亲友推荐,实际上效果越快速的保健品可能更有问题。例如,调节睡眠类保健品号称“一吃就想睡”的,辅助降糖类保健品宣称“一吃血糖马上就降”的,往往说明该保健品有“加料”的嫌疑。

  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局长麦淽芸表示,保健品对疾病防治只具有辅助作用,对机体的调节作用需要长期服用才能体现。“如果某种保健品吃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见效的,就要在心里打个问号:是不是添加了药物?实际上,如果真有一种保健品能一吃就见效的,就该‘升格’为药品了。”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林勇胜说。

  “洗脑式”销售:忽悠你没商量

  前不久,李伯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一个免费健康讲座。讲座上,一名穿白大褂的专家模样的人介绍了一番冬季老年人养生知识,特别着重冬天要注意控制血压后,便向在座听众们“隆重推荐”了一款声称“利用新技术治疗降血压,不少人吃完一个疗程血压就降到正常”的保健品,还找来不少“使用者”现身说法。尽管一瓶这样的保健品售价四五百元,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李伯还是心动了,当场掏钱买下两瓶。

  回家后的李伯满心欢喜地把医生开的降压药自行停掉,一心用买回来的保健品“治好高血压”。可是一个疗程后李伯发现,这种保健品的效果似乎并没有当初免费讲座上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由于停用降压药的关系,他的血压比起服保健品之前还上升了。

  名为健康讲座,实为产品推销

  近年来,这种通过“洗脑式”、“免费体验式”等方法对保健品进行夸大宣传、进而推销的销售方法也引起了药监部门的注意。

  据记者了解,这些销售方法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多为免费;二是经营场所不定,通常会租用酒店会场;三是形式多以健康讲座、按摩、旅游等中老年人喜欢的活动方法进行,目的也是吸引中老年人;四是销售人员多对老年人态度亲昵,“叔叔”“阿姨”地叫得很亲热,并且从关心老人健康、希望老人长寿的角度“劝”老年人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药监部门发现,这种形式销售的保健品大多是合法产品,有问题的是经营企业的推销手段。

  “我们接到的不少投诉,属于‘老爸掏钱、儿子投诉’的类型,老人家参加了保健品经销商组织的免费讲座、旅行等活动后,要么是受不住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要么是面子放不下,购买了一堆保健品,回到家才发现功效根本不是所宣传的那么回事,引起儿女的怀疑。”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投诉科科长黎彩洪表示。

  对策

  任你天花乱坠,我只看说明书

  林勇胜给市民支招:对付保健品夸大宣传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看保健品盒子内的说明书。

  一般来说,就算现场销售人员说得天花乱坠,保健品盒内附的说明书上关于功效一栏也不敢乱夸大,因为这是白纸黑字的证据。“因此,要了解该保健品的真正功效,看说明书就清楚了。万一服用后有问题,投诉时也有据可查。”

  此外,一些企业很喜欢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但人群中机体差异很大,不要轻信某人服用保健品后如何有效的证言。

  广州市药监局还提醒市民,不要相信保健品宣传或包装中出现的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等。也不要以价格判断功效,因为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国家限价,造成一些保健品(仅辅助功能)比药品(有治疗功能)更贵的现象。


相关搜索: 保健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