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80后音乐人接班爆肚冯 老字号不惜手艺外传

时间:2009/11/24 14:31:24 来源:北京晨报

 冯博上大学时主修声乐,当过音乐老师,搞过乐队。但热爱音乐的他现在却下定决心扛起百年老字号的招牌,做“爆肚冯”第五代传人。

  虽然“秘方不外传”、“传男不传女”是老北京小吃数百年来的传承规矩,但在继承人难找的困境下,有些老字号放宽了要求,无论是不是外姓、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只要热爱北京小吃、没有私心,就能把手艺传给他。

  中午11点,大栅栏西街热闹依旧,青云阁里宾客盈门。“爆肚冯”的档口旁,一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正揣着手,认真地看着伙计迎来送往,听着那一声声“羊肚仁儿一盘、羊散丹一盘”的吆喝。这位老人,就是77岁的“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那吆喝声,打北京有皇帝的时候就有了,那爆肚的味道,跟当年鲁迅、梅兰芳吃的没什么两样。

  老爷子挺满意,传承了100多年,“爆肚冯”在他手里仍是块“金字招牌”。惟一心里没底的,就是他的孙子能不能把这门手艺好好接过去。前不久,冯广聚刚用了“一车好话”,生生把热爱音乐的孙子拉回到爆肚的香气中。

  “一到三年把大孙子调教成掌柜”

  “爆肚冯这块招牌,我也怕后继无人,前一阵我刚刚说通我那个学音乐的大孙子,孩子同意把这块金字招牌做下去。”回到青云阁二层的小会议室,老人点上了塞在烟盒里、上午抽剩下的半支烟,一提起说服孙子接班,话里透着股如释重负。

  老人的大孙子叫冯博,27岁,上大学主修的是声乐。记者跟老冯家约了好几天,都没能见着这位“第五代传人”,据说是一直在外地。

  在青云阁,记者恰巧碰到了老人的二儿媳妇张琰。“我嫁到冯家17年,帮着操持生意也就17年了。”作为二婶的张琰提到自己的侄子,夸奖的话滔滔不绝:“孩子特老实,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妈培养他拉琴、弹琴,小时候获过很多音乐的奖。”冯博毕业后,当了两年音乐教师,“他自己不太喜欢教课,就和朋友一起搞搞乐队,老爷子看不惯。”

  张琰笑着说,“我们家这些孩子,都怕他爷爷,有些事儿爹妈管不了,爷爷一管就行。”张琰说,她记得那会儿男孩子流行长发,冯博也跟风,但爷爷见着就俩字:“剪去!”孩子乖乖地出去剪了个板寸。

  “要说能在他的专业上有所作为,我可能就不劝他来接班了,”冯博的“散漫”状态,可算让冯老爷子找到了话把儿,直接把辞职定性为“背叛事业”,把搞演出定性为“走穴”,“干那些个,不如回到咱们的专业,也算我爆肚冯有了第五代的传人。”

  冯老爷子掰着指头算了算,“一年到三年吧,我怎么着也得给他调教出来。我想好了,再开第五家分店就让他当掌柜去!”

  “给他个金饭碗,也得他自己挣去”

  “这要是搁在以前,学徒的想得着真传,那叫一个拼命,就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也不敢有半点儿马虎啊!现在可好,全调过来了,我跟孩子是好话说了一车。”老爷子又重新点燃了一支烟,带着几分无奈笑着说,“跟他掰开了揉碎了说了好几次,说现在咱们这买卖,名声也有了,连‘非遗’都争上了。我们老辈儿的成绩都放在你身上,你父亲、叔叔几个往后都老了,不靠你靠谁啊?”

  “我不到十岁就跟着老辈盯摊儿了,”冯广聚老人说,“你们没见过,以前,甭管是拉车的、卖烤白薯的,后面跟着的都是自家的儿子,老话儿说‘小子不吃10年闲饭’,这就是将来养家糊口、娶妻生子的手艺。”

  对此,年糕钱第三代传人、与冯老爷子同岁的钱德才老人可说是感同身受。钱德才老人印象中,10岁就跟着父亲和哥哥学,14岁就开始独立经营了。“那会儿我连固定的摊儿都没有,就是推着车在胡同里叫卖,经常从牛街一直吆喝到石景山。”

  因此,对吃了20多年“闲饭”的冯博,冯广聚是下了决心让他吃点苦。“这不,孩子他妈给我打好几次电话了,那意思怕孩子吃苦。但我是下定决心了,‘大财靠命,小财靠勤’,打算干就必须从头儿学起,没说的,先从‘洗肚子’开始,这些都懂了才能当掌柜!我就算给他个金饭碗,那碗里的饭也得他自己挣去!”

  “都答应爷爷了,就一定努力干好”

  记者昨晚辗转联系到了冯博,电话那边的声音依然像个学生:“您这个不是录音采访吧?我还是第一次接到记者电话,有点儿紧张。”

  虽然被爷爷“钦定”为第五代接班人,可冯博还没有接班人的自觉,他目前正和朋友一起做一部舞台剧的音响部分。“其实爷爷也没强迫我,我小时候学音乐、长大了搞音乐,爷爷是支持我的。”冯博说。至于辞职行为被爷爷认为是“背叛了事业”,冯博没敢反驳,只辩解说是为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可惜命中注定,冯博更大的人生价值,就是扛起“爆肚冯”的金字招牌。“爷爷对我一直是说服的态度,倒是没有命令和强迫。”提到最终从“音乐剧”回到“锅碗瓢盆”,冯博嘟囔说“有点儿可惜”,但既然答应爷爷了,今后也只能“把专业当成爱好”。

  “80后”的他承认,自己对北京小吃的认识“没爷爷那么深”,可基本觉悟还是有的。“其实,我对家里的这份事业真是有感情的,毕竟是从小耳濡目染,对‘老北京小吃是文化’的说法特认可”。听冯博说,前一阵儿,只要有时间,就会跟着爷爷到店里转转,“爷爷是个特好的榜样,快80岁了,不管天多冷、不管刮风下雪,都要到4个店里转一遍才安心。”

  27岁,扛起百年老字号,冯博挺忐忑,如何能当上这个“掌柜的”,自己也说不清,“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扛起这么大的招牌”。但冯博也给自己打气:“都答应爷爷了,就一定努力干好吧,先做好吃苦的准备,毕竟爷爷、爸爸付出了那么多,做得那么好,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努力,把老北京小吃传承下去。”

  “真到节骨眼也只能外传”

  下决心归下决心,要是孩子们不上心,冯广聚也没辙。“甭说他们这小辈的,就算他爸爸那辈儿,吃喝好了不也不求钻研了吗?”

  “手艺不传外姓人”、“传男不传女”,从小受着父辈言传身教的冯老爷子,依然秉承着这些勤行的老规矩。但老爷子承认,这确实是一种保护主义。“咱们国家发展的步伐太快了,你不能老摆个小摊吧。所以外姓徒弟我也教了不少,得有三十多个。”“我希望爆肚这个小吃能遍地开花,基本的手艺我教给你,但经验靠你自己积累,包括佐料的配方,成与不成,看个人的。”

  “爆肚冯”的调料有芝麻酱、酱油、醋、香菜末、少许葱花、几样香料,看似简单,却有着十三种密制调料在里面。“现在我有4个儿子干这行,只有大儿子略知一二,各种调料的比例他也不知道。我们那会儿学手艺,是生活所迫,说白了就是挣窝头钱。现在不行了,生活好了谁也不愿意再受累钻研,没人问,也不想琢磨,都等着现成儿的!我一般都是自己配,配好了让他们拿走。”

  “我教手艺,但是佐料的秘方不外传,我也想过,我孙子的下一辈,一个接班的都没有怎么办?”冯老爷子摇了摇头,“那就看看旁系的亲戚里有没有孩子能接上,万一谁把这秘方传出去,说实话,心里不好受。”

  沉默了一会儿,老人用满是皱纹的双手搓了搓脸,摆了摆手,“但怎么说呢,要是老北京的小吃真到了断档的节骨眼儿上,也只能这样了。”


相关搜索: 爆肚冯 老字号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