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争论不休的糖替代品(3)

时间:2009/6/14 13:41:51 来源:网易

    阿斯巴甜(Aspartame)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甜味剂,在1965年被发现。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60到200倍,目前世界上有几千种食品饮料中含有。可口可乐公司的无糖可乐,最常用的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关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论也非常激烈。最初的检测认为它跟脑肿瘤有关,这也使得FDA迟迟没有批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1980年,FDA召集了一个由独立人士(即与任何机构没有利益关系)组成的公众调查委员会(PublicBoardofInquiry,PBOI),对阿斯巴甜和肿瘤的关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没有发现二者相关,但是这个委员会基于有些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到解释,建议不批准阿斯巴甜的使用。1981年,新上任的FDA主席基于一项日本的研究,批准了阿斯巴甜在某些食品中的使用。在后来的几年内,FDA又逐渐批准了在其它一些食物中的使用。1994年欧洲全面批准,1996年FDA取消了对阿斯巴甜的限制,允许它在任何食品中使用。2002年欧盟的科学委员会审查了后来的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研究,再次确认批准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的联合专家组也批准了阿斯巴甜的使用。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的国家有大约90个。尽管如此,目前对于阿斯巴甜的批评依然很多,也一直有研究指出其可能的健康危害。最早批准阿斯巴甜的FDA主席与甜味剂行业关系密切,更是饱受质疑。

    Sucralose由蔗糖转化而来,蔗糖中有三个羟基被氯原子取代了。人们把它叫做“三氯蔗糖”或者“蔗糖素”,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最早在市场上出现的产品名称叫做splenda。它的安全性怀疑来源于其中含有的氯,因为许多含有氯的有机物是有毒的。不过,Sucralose并不因为含氯而有毒,它在人体内也不会分解出氯来。在被发现15年之后,它以splenda的产品名称在加拿大被批准使用。之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欧盟等也陆续批准了它的使用。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大约有80个,中国是其中之一。加拿大糖尿病协会认为,每公斤体重每天食用15毫克Sucralose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这个量相当于一个70公斤的人每天吃75包splienda的甜味剂,相当于630克蔗糖,已经远远超出人们对于糖的需求。FDA综合审查了110项针对人或者动物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找出Sucralose对于致癌、生殖以及神经方面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负面影响的存在,所以FDA认为Sucralose对人体无害。在Sucralose被批准使用之后,也有一些动物研究用远远高于上述用量的Sucralose喂养老鼠,观察到了一些不良后果,如DNA损伤、乳腺减小等。不过,由于人体食用量远远低于所用浓度,这些研究不被认为有指导意义。现在Sucralose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有几千种食物饮料在使用。可口可乐公司迫于市场压力,也推出了基于Sucralose的无糖可乐配方。

    可能会有很多人很失望,因为多数人都希望都有一个权威跳出来明确地说“能吃”还是“不能吃”。科学与江湖巫术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结论不是依靠权威或者信念来支撑的,而是依靠科学实验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政治上的权威,如老罗斯福总统,专业上的权威,如HarveyWiley(他本身是位化学家,也是食品与药物安全管理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意见在科学实验的面前都不再强大。科学并不是正确和先进的同义词,它是指导人们接近事物本质的方法。对于食品来说,科学实验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科学实验的结果,只能告诉我们检测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多数东西,本来就有着有益的方面,也有着有害的方面或者未知的风险。很多“天然”的我们吃了几千年的食物,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科学研究,只是把这些方面尽可能地显现出来,供给人们比较选择。而监管机构的责任,是审查科学界所作的汗牛充栋的研究,把那些普通公众难以正确理解的研究结果不带倾向性的总结出来,推荐给大众。他们的权威性如何,并不来取决于强权、利益,以及民族情结之类,而是基于对科学研究进展的把握以及工作时的客观独立性。

    具体到糖替代品,它们为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明确而显而易见的。同时,他们所伴随的“安全隐患”,科学研究和监管机构的结论是“没有发现”。对有的人来说,作了那么多的研究检测,还没有发现,就是“没有”了。而对于有的人来说,“没有发现”意味着“可能有,只是没有找到而已”,类似于“莫须有”。到底该如何选择,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有一种糖替代品导致肥胖的说法是这样的——因为无糖,觉得不用担心就大量食用,而吃进去的别的食物太多,到头来还是导致了肥胖。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云无心)


相关搜索: 致癌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