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环境时评:鱼吃蓝藻人吃鱼,何不人来“吃”蓝藻?

时间:2009/3/16 10:16:38 来源:中国网

      6日,太湖流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放鱼活动率先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市启动。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小林表示,6日至7日,江浙两省四个城市的市民将相继投放价值约100万元的花白鲢等鱼苗,以吞食蓝藻。

      花白鲢真是好样的!它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充当了生物防治污染的好帮手。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污染增多,太湖变成了一个公共“污水盆”,近年来频现蓝藻大面积暴发。 放流花白鲢能起到较好的湖水自我修复作用,从放养到捕捞,每只花白鲢可增重约1.5公斤,整个生长过程能吞食蓝藻约50公斤。

      花白鲢也是壮烈的。他为人类吞食了大量的蓝藻,却最终还要被人类作为盘中餐。不过,比壮烈更值得关注的是,花白鲢吃下去的蓝藻是否全部都消化吸收和分解掉了,如果一些企业排污的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质还有少部分残留在花白鲢的体内,那么,人吃了鱼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解决了一时蓝藻的污染问题,却又引发出水产品作为食品的安全问题来怎么办?

      鱼吃蓝藻人吃鱼,何不人“吃”蓝藻,寻求治理和堵源之策?鱼吃蓝藻只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选项,而非有了鱼吃蓝藻,就天下大吉了。据去年10月08日的扬子晚报载,江苏省环保厅公布的去年1-9月份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已经给太湖水质带来好转,几项污染物指数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太湖蓝藻暴发频次更比去年下降近二成。去年10月份,《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公布。这是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颁布的最严厉的环保法律,目的就在于保护太湖水环境。不过,人“吃”蓝藻仅有阶段性水质好转和最严厉的法规还远远不够。

      越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越要在节能减排中实施“绿色GDP”,对治污不力的官员进行问责。要以壮士断臂的勇气来执法,治污,牙一咬,脚一跺,对那些影响水源的污染企业关它没商量。而且政府要舍得掏钱综合治污,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等生态工程,与此同时还需相关方的政府与社会密切协作,才能还太湖以江南水美的容颜。而那种撑死花白鲢,出了污染事件再来问责的风暴和权宜之计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之举。(梁江涛)


相关搜索: 蓝藻 环境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