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各地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麻花“炸”出千万财富 烟台农家女造就“麻花王国”

时间:2008/3/20 11:31:07 来源:水母网

    特别凑巧,还没采访刘伟红就先见识了她的“功夫”。

    “门面我帮你们设计,我会给你们安排最好的师傅……”15日上午10点,记者一走进刘伟红的办公室,就看见她在茶艺桌前跟两个客人交谈着。上前一问,两人是专门从江西九江赶过来谈代理的,他们告诉记者“这麻花很有名的”。

    望着眼前一边麻利地按照茶艺程序给客人沏茶一边干练地交待代理事项的刘伟红,很难想象这个已经在全国拥有5000多家连锁加盟店、把自己的店开到了印尼和菲律宾、坐拥千万资产的女董事长在四年前还只是烟台大学市场附近一家麻花店的小老板,而在十几年前,她也不过是招远市玲珑镇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村姑娘。

    18岁姑娘闯买卖

    “傻”跑温州大哭一场

    刘伟红总说,自己爱做买卖是“天生的”。

    1976年,刘伟红出生在招远市玲珑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她没再继续读书,18岁那年,从小就着迷于“开商店”的刘伟红从父亲那拿了1万块钱开始做生意。

    一个18岁的姑娘单枪匹马做生意到底有多难?刘伟红说:“第一次出门我就懵了。”

    当时她开鞋店,打算去温州进货,那之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蓬莱,连温州在哪儿都不知道,就揣着1万块钱上了长途汽车。听说车要开三天三夜,刘伟红傻眼了,她想“是不是别人把我给卖了”,害怕得一路都没怎么合眼。三天后车到了温州,拎着行李走进鞋厂的刘伟红一下子晕了过去。

    进完货拎着鞋赶到汽车站时,刘伟红又懵了———返回烟台的汽车早就发走了。身上只剩300块钱,她舍不得住店,也不会买火车票,念叨着“往北走能回家”,就上了去南京的汽车。到了南京,还是两眼一摸黑,幸好遇到一对要去潍坊的老夫妇帮她买票上了车。刘伟红一路没吃没喝,到济南时已是身无分文,是老夫妇给了她50块钱才买上了回家的票。当汽车终于开进熟悉的招远城时,刘伟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我当时就一个想法,以后说啥也不出门了。”相隔十几年,再回忆起那份辛酸,刘伟红还是很感慨。

    很显然,刘伟红“食言”了。第一次出门的遭遇并没有吓退这个泼辣的姑娘,她开服装店、开鞋店、卖化妆品,还开美容院,“什么赚钱做什么”。她自己跟工商、税务打交道,也习惯了一个人坐汽车、火车四处跑。跑的地方多了,遇到的事也多,有一次在青岛进服装时,她甚至还遭遇了抢劫。

    自讨苦吃的“阔太太”

    一千万买不走的麻花

    “天生喜欢做生意”的刘伟红,还真没想到自己后来能和麻花结下不解之缘。

    1999年,刘伟红结婚了,婚后的她当起了全职太太。丈夫是辞职下海的公务员,人勤奋能干,在商海也拼下了一片天地,日子衣食无忧,不久后,女儿出生了。2001年底,刘伟红一家搬到烟台定居,她也开始了看孩子、买菜、做饭的“三步曲”。

    “我对商机很敏感,别人看电视看热闹,可我就爱看致富节目,一边看一边记电话,那时候我总想,为什么人家能做的我做不了?”刘伟红说,她过着别人羡慕的好日子却开始觉得“再呆下去就呆完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亲戚家里吃到了一种麻花,觉得味道不错但改良空间很大,便想自己开店卖麻花吧。回家把想法一说,父母都不同意,觉得这个放着阔太太不做非要熏油烟炸麻花的女儿不可理解,丈夫也笑她“心比天都大”、“天天做梦”。

    “我这个人有一股子犟劲儿,我认准的事谁也驳不倒。”刘伟红的犟劲儿上来了,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做麻花,研究配方,搭配无数次又推翻无数次,常常到半夜还在麻花堆里打滚……2004年,投资3万元的第一家麻花店在烟台大学市场附近开业了,从门面设计到内部装修,每一张墙纸每一个盘子都是刘伟红亲自设计挑选的。

    “我没想到第一天的生意能那么火,门口排满了人,做出来的麻花很快就卖光了。”穿着工作服和员工一起做麻花的刘伟红望着外面的长龙“傻了眼”。那一天晚上,这个“阔太太”拿着卖麻花赚到的五六百块钱,竟然激动得睡不着觉。

    刘伟红的麻花火了,小小的麻花店门口总是令人吃惊地聚集着人流,甚至阻塞了过往的路。一个月后,刘伟红注册了公司,她给公司起名“弘祥”,注册商标是一颗心,她说“咱就是凭良心炸麻花”。很快,想加盟的人就排队找上了门,到第二年5月,弘祥的全国加盟店就超过了1000家,时至今日,她已经拥有了3000家麻花连锁店和2000家面包连锁店,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更把烟台土生土长的面食店开到了菲律宾和印尼,从最初的“10名员工一个小店”发展到了在全国拥有几万工人的“麻花王国”。

    刘伟红的故事开始出现在“讲述”、“每日农经”、“家庭”、“致富经”等央视栏目中,一年前坐在电视前看别人讲故事的刘伟红自己成了主角。2005年,曾有一个浙江人出价50万购买她的专利,三次登门三次被拒绝。后来,又有人出价1000万购买她的品牌,也被她谢绝了。“这个品牌就像我的孩子,赔了赚了我都心甘情愿,但我不会把它卖给别人。”刘伟红这样说。

    麻花“炸”出千万财富

    吃“男人都吃不了的苦”

    从那个用3万块起家的“麻花姑娘”到身价几千万的“麻花董事”,刘伟红只用了不到四年,但其中饱含的艰难辛酸却有很多不为人知。

    为了保证品牌质量,刘伟红要去每家连锁店登门教配方,两岁的女儿离不开她,刘伟红就开车带着孩子四处跑,为了不耽误连锁商开店,她甚至干过半夜开车拉着孩子去淄博给人设计店面的“疯狂”事。总是加盟、店面设计、发料一肩挑,刘伟红在超负荷的运转中累垮了,整整七个月声带小结说不出话,还得用写字条来安排事情。公司刚建那阵子,很多东西跟不上,刘伟红咬牙边干边学,因为没经验也曾经被人骗过,初中文化的她就自己啃起了法律书。

    开店不久刘伟红就曾遭遇过“滑铁卢”。那年夏天,一家连锁店突然把变了质的配料返给了她,接着是两家、三家,连锁店的配料纷纷出了问题,辛辛苦苦赚的几十万一下子都赔了进去。望着满屋子退回来的配料,刘伟红痛哭了一场。可哭完了她还得研究,三个月里,她家里堆满配料,车里带着配料,整整试遍了20多种搭配方法,终于把配料变质的问题解决了。

    最让刘伟红“草鸡”的就是接电话。从有人加盟开始,她的电话一分钟也静不下来,刚挂断接着就响,连三顿饭都吃不满。2005年,刘伟红意外怀孕,但忙于生意的她根本就没察觉,工作负荷加上频繁地接电话导致孩子没能发育,可就是在医院做引产手术时,刘伟红的电话也没断,手术后第三天,她就回了公司。

    “真是一个电话都舍不得不接,不是为了赚钱,是怕耽误了别人店里的的事,怕有什么问题没给人解决。”刘伟红说,那段日子连说梦话都是在谈加盟,老公心疼她,就帮她接电话,接待来客。

    “为事业付出这么多,值吗?”记者问。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闯过来的,我好像就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的人。”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的刘伟红笑着说:“我从小就能吃苦,18岁就赚钱养活自己,男人都吃不了的苦我能吃,要是没有这些经历,我也不会走到今天。”

    年轻人失败因“脑袋穷”

    “白日梦”背后是奋斗

    尽管弘祥早已是声名远播,但刘伟红从未放弃开拓,她仍在寻找更好的配料配方,不放弃每一个考察的机会。别人旅游看风景,她看的全是店面设计,别人玩古迹,她却整天钻小吃店,为了学习,一个晚上她可以吃遍11家小吃店。

    “为什么肯德基的一个汉堡包能卖到全世界?它不仅仅是食品,更是一种文化。”刘伟红说:“这就是我的目标,我一定要把我的麻花做出文化来。”

    一次,刘伟红偶然看到电视在介绍一种台湾产的面包,她马上记下电话,说什么也要亲自去尝尝。因为不能直飞,她跟着旅行团一路辗转香港、泰国,整整11天才到了台湾。飞机一落地,她就给面包店店主打去电话,被她感动的店主连夜带着面包赶到酒店让刘伟红亲口品尝。送走店主,疲惫不堪的刘伟红累吐了。

    刘伟红的奋斗为她赢得了财富,也给她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在她要开店时说她“天天做梦”、开店后说她“你这个店大不了”、“开不了几天就要关门”的老公也越来越多地理解了妻子,从一开始的泼冷水变成了鼎力相助。

    谈到当前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创富、暴富的事,作为“过来人”的刘伟红有自己的看法。“生意无大小,做什么都不丢人,我只有初中文化,可我肯学,肯吃苦,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失败是成功之母,没失败过就不会明白什么是成功。”刘伟红说:“年纪轻轻就成功未必是好事,很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创业失败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脑子穷’,口袋没钱不怕,怕的就是脑子空。”

    很难想象,32岁的刘伟红竟然从没去过歌厅、舞厅和酒吧,没有自己的娱乐交际圈,她身家千万却很节俭,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一分钱也不乱花,她喜欢唱歌,可还不知道练歌房里到底是啥样。

    “我不是一个会享受的人,可我从小就喜欢做白日梦,喜欢幻想,我想把人生想做的事情全都做遍。”刘伟红笑着说:“这个‘白日梦’我已经实现了。”


相关搜索: 麻花 烟台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