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控制技术:打造瓜菜安全生产流水线

时间:2008/2/21 16:00:36 来源:网友

    李禾课题描述:华北地区果菜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点评专家:李兴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研究员)罗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副研究员)

  我国人口众多,满足人们对粮食和瓜菜的需求成了首要问题。为了提高土地的出产率,我国普遍使用农药化肥,但过量使用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并危及粮食安全。

  如何找出既能使农药减少,又能保护环境的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的一个重大课题。

  摸清病菌抗药性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病虫害有一定差异。

  课题组对北京地区的蔬菜灰霉病菌、菌核病菌和瓜类白粉病菌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研究发现,北京地区瓜类白粉菌对三唑酮和多菌灵的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67.74%和58.62%;蔬菜灰霉病菌的抗药性随着年份的不同发生了变化,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药剂表现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表现敏感的比例明显下降,原因是前几年蔬菜灰霉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和二甲酰亚胺类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较敏感,导致部分农民在近几年频繁施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其抗药性上升加快;然而,尽管苯并咪唑类药剂和二甲酰亚胺类的农药用量下降,但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农药的敏感性并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其已经基本失去了防治效果。

  课题组建议在防治时应该放弃苯并咪唑类农药。由于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农药的敏感性也很弱,其也只能作为轮换用药。专家点评: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化学农药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题组通过瓜类病害的化学、生物协调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即科学合理地利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将两者协调应用,这样,一个生长季仅用4次药,较常规用药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化学农药用量降低70%以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课题组在甜瓜、黄瓜作物上进行了示范应用,对瓜类白粉、霜霉病两大重大病害的控制效果在80%—90%以上,在顺沿特菜基地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和大面积应用示范,结果显示该项技术产品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前景。

  课题组还组建了番茄灰霉病、瓜类蔬菜主要病害、茄果类蔬菜病毒病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及配套产品,在通州、大兴和房山韩村河、顺义等市区进行示范推广,累计面积近3万亩,防治效果达9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挽回病害损失30%—40%,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产值高的彩椒每亩增收达1万元。

  找出无毒无害诱抗剂

  在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中,诱抗剂是国内外的热点,但是其大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室内试验。课题组首先进行了诱抗剂的筛选研究,筛选出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VA和一种化学诱抗剂C,此外,通过田间的应用技术研究,组装配置了综合配套技术。

  室内外试验表明:植物源抗病毒剂能够诱导烟草植株对烟草花叶病毒产生局部诱导抗病性、系统诱导抗病性,田间对辣椒和番茄病毒病具有明显地控制作用,在田间大面积应用,防治辣椒病毒病效果在80%以上,减少病毒病损失30%—40%。

  课题组发现化学诱抗剂C具有广谱抗病作用,对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都有控制作用。室内人工接种测定表明,化学诱抗剂C对大白菜黑腐病的防病效果达71.24%,与新植霉素的防病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化学诱抗剂C可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其枯斑抑制率为37.34%。

  化学诱抗剂C与植物源抗病毒剂VA混合后,可以增加VA的防病效果,对枯斑抑制率为51.98%,显著高于VA的枯斑抑制率31.78%;同样,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化学诱抗剂C对植物源诱抗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VA+C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效为63.16%,病果降低率为30.82%,显著高于VA的防效32.23%和病果降低率22.62%。同时,经VA+C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植株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专家点评:

  课题组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研制和筛选的诱抗剂都是无毒无害,克服了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和易产生抗药性两大弊病,特别是二者协调应用可提高植物源抗病毒剂的效果和稳定性,对于二者的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研制出植物源混合诱抗剂及田间应用技术,在生产上成功用于番茄、辣椒病毒病、叶霉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治,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丽蚜小蜂生物防治

  除了病菌抗药性的监测、无毒无害的诱抗剂研制外,课题组还专门对我国北方地区引进的丽蚜小蜂低温品系以及其繁殖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课题组发现丽蚜小蜂能够寄生在烟粉虱各年龄的若虫中,并能完成发育,但是寄生率、羽化率因丽蚜小蜂种群、烟粉虱若虫龄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3年若虫的寄生率最高,英国种群为55.3%,美国种群为57.6%。此外,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不同龄期若虫时,由产卵发育至成虫羽化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成虫的寿命因丽蚜小蜂种群、所寄生粉虱龄期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寄生1年若虫时,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英国种群为24天,美国种群为23.4天。而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丽蚜小蜂成虫寿命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喂饲,在23℃下丽蚜小蜂寿命最长,33℃时寿命最短;但是喂饲10%蜂蜜水时,在18℃下寿命最长,33℃时寿命最短,温度间差异显著。喂饲粉虱若虫时,在18℃时寿命最长,33℃时寿命最短,温度间差异也很显著。

  课题组还发现温度对丽蚜小蜂发育历期影响的规律。在18—33℃的范围内,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8℃时,美国种群从产卵发育至成虫羽化需要34.7天,33℃时需7.8天,温度间差异显著,且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逐渐加快。而英国种群各个虫期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存在着与美国种群相同的情况,在18℃时,英国种群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36.1天,在33℃时需8.4天,比前者缩短了3/4左右的时间,不同温度对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显著。此外,低温不但延长了丽蚜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而且使成虫羽化不整齐。专家点评:

  2004年,课题组对通州区温室蔬菜和大棚番茄蔬菜进行示范,对烟粉虱进行了综合生产和保护控制,防治效果显著。在对棚室进行严格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老叶,定植干净苗的基础上,采用悬挂黄板和释放天敌的措施,提高了防治效果和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10个棚室,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2005年,在门头沟碧琨蔬菜生产基地、蟹岛、巨山农场、延庆福之源蔬菜生产基地分别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效果平均达到75%%左右。


相关搜索: 蔬菜 果蔬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