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时间:2006/5/19 10:06:49 来源:农博网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经济地位突出,粮饲经兼用。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2%和25%,粮、饲、经多用,在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轻工和经贸等行业,都是重要的产品和原料。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占谷物出口量的65%以上。

    2.时空分布广泛,主产区相对集中。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具体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等六大产区。主产区为“中国玉米带”北段的北方春玉米区和中段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面积占全国的70%左右。

    北方春玉米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生产条件最为优越,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与生育期同步,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2001年玉米面积12504万亩,占全国的34.2%;产量3934万吨,占全国的35%,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首位。

    黄淮海夏玉米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个省市,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2001年玉米面积11726万亩,占全国的32.3%;产量3780万吨,占全国的34.8%。 

    3.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玉米面积3.64亿亩,比1979年增加6200万亩,年均增长0.9%;亩产313公斤,比1979年提高114公斤,年均增长2.1%,但单产年际间波动大;总产量11409万吨,比1979年增加5405万吨,年均增长3.0%。

    4.玉米区域产销形式多样化。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东北平原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仅占全国的15%,玉米大量剩余,外调量占全国的3/4,形成国内“北粮南运”和“北出”的流通格局。“自给自足””型,主要是黄淮海平原,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占全国的30%,产需基本平衡。“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它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0%,消费量占全国的55%,产需缺口大,需要“北粮南运”和进口玉米,形成“南进”。

    5.消费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我国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口粮消费为主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2001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11590万吨,比1992年增加2807万吨,年均增长3.3%。饲用、工业加工用、食用和其它玉米消费量的比例由1992年的65:8:24:3变为2001年的72:11:15:2,饲用、加工用玉米所占的比重提高了7个和3个百分点,食用、其它用玉米比重下降了9个和1个百分点。

    6.专用玉米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专用玉米品种培育引进、示范种植,农大108、豫玉22、鲁单50、中单9409、高油115等一批专用玉米品种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专用玉米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初步形成了专用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体系。一些玉米加工企业实行了专用玉米的订单生产。

    (二)主要问题

    1.专用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专用玉米的育种和遗传研究起步较晚,种质资源基础薄弱,食用、饲用和加工共用同一类品种,缺乏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加上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混种、混收、混储,直接影响商品玉米的质量。

    2.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全国3.6亿亩玉米种植面积,旱涝保收田不足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仅占20%。大多数玉米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极大地影响了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春玉米种植区,基本无灌溉设施,抗灾能力弱,玉米单产年际波动较大。

    3.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种类少,档次低。我国玉米加工量每年只有1300万吨(不包括饲料),占玉米消费量的11%左右,美国玉米年加工转化数量达到3720万吨,占玉米消费量的19.5%。同时,我国玉米深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80%以上的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4.产地转化能力弱,主产区与主销区分离。与美国玉米带和乳肉带同区域发展相比,我国玉米生产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而南方地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较快,玉米需求量大,形成“南消北产”、“南缺北多”局面。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国内玉米消费量持续增加

    饲用玉米需求稳定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从消费趋势看我国畜产品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畜产品消费的刚性增长必将导致饲料消费量的稳定增加,拉动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为专用玉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规划》的指标测算,到2007年我国饲用玉米的消费量将达到10500万吨以上,比2001年增加2200多万吨。

    玉米加工业市场潜力大。玉米的工业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加工成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数百种产品。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按照《淀粉行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工业加工用玉米需求量将增加到1886万吨。燃料乙醇汽油在我国的试点推广使用,将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玉米消费市场。食用、种子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略有下降。因此,到2007年国内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3940万吨,比2001年增加2350万吨。

    2.国际玉米贸易量稳定增长

    近10年来,世界玉米产量、消费量不断增长,玉米的供给量、出口量也持续增加。最近几年,世界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在5.5-6.0亿吨之间,出口量在760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占世界玉米贸易量的8-13%。随着欧盟和日本市场对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抵制,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出口量将有可能减少,加之我国周边国家对玉米消费的持续增长,为我国东北玉米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我国将形成“有进有出”的玉米贸易格局

    由于国内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较高,进口玉米在东南沿海具有价格优势,入世后我们承诺的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将有部分变为实际进口量,南方主销区的市场将有部分被进口玉米占领。如果继续采取国家扶持玉米出口的政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在东南亚市场仍有区位优势,玉米“北出”还能继续,这样将会形成“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贸易格局。

    (二)竞争力分析

    1.现实竞争力较弱

    一是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目前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成本为0.88元/公斤,而美国玉米不含补贴的生产成本为0.66元/公斤。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比美国高0.22元/公斤,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2.85倍,化肥成本是美国的1.8倍。美国玉米不仅成本低,而且还有生产补贴和收入补贴。在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场主从国家政策银行拿到0.64元/公斤的无追索权贷款,如果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0.64元/公斤,农场主只按实际出售价格还本付息,农场主基本能做到保本生产;另外还有收入补贴,过去5年美国农场主种植玉米的收入补贴平均每年0.16元/公斤,年均总补贴额为24亿美元。我国玉米生产没有国家补贴,而且每公斤玉米还要分摊0.16元的农业税和统筹提留费,导致玉米生产的间接成本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生产规模小,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玉米主产区户均种植面积东北为10-30亩,其他地区3-5亩,而美国一般农场种植面积在5000-10000亩。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高,生产规模小,造成我国玉米种植效益低。

    二是国产玉米商品品质差。玉米品质包括商品质量、营养品质(内在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食物安全性)。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内在品质基本与其接近,卫生品质高于美国。但我国玉米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产量,晚熟品种面积大,收获期含水量在22-28%;国产玉米混收、混储、混销,商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不如进口玉米,在产后商品化处理过程中,常常出现黄白粒、大小粒混杂,甚至混有其它异物。

    三是流通体制不完善,流通费用较高。在流通方面,垄断性的收购政策造成粮食收储企业压力大,国家财政负担重,市场流通不顺畅,流通费用高,粮食陈化,品质下降,企业和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2.潜在优势明显

    一是市场区位优势。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台湾省是世界玉米主销区,年消费量达3500万吨以上,占全球玉米进口量的50%,其中日本、韩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玉米进口大国。据吉粮公司测算,东北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2-103美元/吨,而美国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7-108美元/吨,东北玉米出口具有运距短、运输快捷、运费低廉等区位优势,有利于玉米主产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开拓周边的玉米市场。与此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饲料业已经开始复苏,而且回升的速度较快,玉米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契机。黄淮海夏玉米区具有品质好、上市早、运输距离短等优势,与美国玉米竞争我国南方玉米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是食品安全优势。我国玉米全部是非转基因玉米,而美国玉米的三分之一是转基因玉米。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担心逐步升温,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抵制,美国玉米将会失去部分国外市场,也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机会。同时,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冬季寒冷,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农药投入相对较少,有利于绿色玉米的生产和出口。

    三是降低成本空间大。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成本较低,农民具有种植玉米的传统。同时,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专用品种,并有近100个县(市)的玉米单产接近美国的单产水平,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奠定了基础。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通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也很大。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能力,突出重点品种--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用玉米,突出重点地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专用品种,发展订单生产,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专品种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二)发展目标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在增强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东北、内蒙古主产区要扩大国内南方销区市场和东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份额;黄淮海主产区要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同时,占领部分南方销区市场,抵御国外玉米的冲击,形成有进有出、出大于进的贸易格局。到2007年,2个优势产区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0%以上,玉米单产、总产分别提高20%,饲料用玉米和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质量基本达到国标二级标准,东北、内蒙古玉米收获期含水量降低3-4个百分点。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优势区域布局原则

    1.生态适宜。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符合《玉米栽培学》中划定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的指标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一是商品量大、商品率高,养殖、加工转化和外销能力较强;二是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二)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及周边地区,是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玉米营养品质好,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单产比全国高10%以上。玉米产量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高于大豆和小麦,接近水稻。毗连俄罗斯、朝鲜、日本和韩国等玉米缺口较大的国家,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有区位优势。同时,该区域是东北生猪主产区和东北肉牛、奶牛带,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国家“十五”计划已经确定该区为畜牧业优先发展地区。区内大型玉米、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加工能力强,为玉米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稳定“南进”,扩大“北出”。具体目标:到2007年,玉米越区种植得到根本解决,玉米收获期含水量下降3-4个百分点;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340公斤/亩;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控制玉米越区种植,降低玉米含水量,压缩第三、四积温带和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连年干旱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实施玉米大豆轮作;二是培育与推广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提高玉米品质,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三是实行专用玉米专收、专贮,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四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玉米加工业,提高玉米就地“过腹”、“过机”转化能力,将玉米优势变为畜产品优势和加工产品优势。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东北、内蒙古春玉米优势区共有155个县(市、旗、农场),其中辽宁44个、吉林41个、黑龙江40个、内蒙古30个。从中选择玉米播种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102个县(市、旗、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其中,黑龙江28个、内蒙古18个、吉林29个、辽宁27个。优势区内重点推广饲用(粒用)、青贮、高油及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和高淀粉、加工型糯玉米等专用加工玉米品种。

    (三)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气候和农田基本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达50%以上,玉米生产水平较高,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33%以上。区内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比较发达,地处中原肉牛带,拥有大型畜牧业生产、大中型饲料加工和大中型玉米加工企业,专用玉米需求量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强。交通便利,距南方销区近,为专用玉米尤其是饲料玉米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占领南方销区市场,抑制进口玉米“南进”。具体目标:到2007年,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400公斤/亩,商品率达到85%以上;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推广早熟高产专用的饲料及加工用品种,提高专用玉米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从肥、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发展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共有175个县(市、农场),其中河北60个、山东55个、河南60个。从中选择玉米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98个县(市、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潍坊以西地区、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其中,山东35个、河南35个、河北28个。该区重点推广优质饲用(粒用)、高油、青贮、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品种和高淀粉玉米等加工玉米专用品种。

    (四)主要措施

    1.推广专用玉米品种。重点引进、选育、推广早熟、高产的专用品种,推进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玉米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深松机、重型耙、精量播种机、覆膜机、联合收割机、灭茬机等大中型农机具及其配套设备。有组织地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3.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合理轮作制度,东北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黄淮海推广玉米与大豆、花生、棉花等轮作,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推广生物(赤眼蜂、白僵菌等)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专用玉米优先发展区建立专家平衡施肥系统,调整施肥模型,校对施肥系数,做到一地一卡一配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加工、供应、施肥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5.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发展旱作农业,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推广节水灌溉、秸杆还田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

    6.推进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以专用玉米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形成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另外,要建立非转基因玉米保护区,严格控制转基因玉米在玉米主产区的环境释放及审定推广。加强对转基因玉米科研的管理。

    五、主要建设项目

    (一)项目实施地点

    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项目建设地点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专用玉米优势区域所辖的102个重点县(市)。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项目建设地点在河南、山东、河北专用玉米优势区域所辖的98个重点县(市)。

    (二)主要建设内容

    1.专用玉米杂交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在每个专用玉米优势区内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杂交种育繁推示范中心,承担新品种及新材料的培育、引进、保存、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专用玉米大面积生产提供种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储备。

一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建设7个专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中心,主要承担专用玉米品种选育、引进、种质改良、创新等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站。根据专用玉米优势区的自然条件、地区间的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设或完善一批品种区域试验站,主要承担专用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三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制种基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区)分别选择自然隔离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好、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设施齐全、高标准的制种基地,满足两个专用玉米优势产区的生产需求。

    四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各建设1个专用玉米杂交种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要承担种子纯度和品质的检测检验等工作,严把种子质量关,为专用玉米生产提供合格种子。

    2.专用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一是建设专用玉米技术研究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依托本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各改扩建1个专用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中心,围绕专用玉米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目标进行研究,形成各类专用玉米适宜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二是建设专用玉米高产示范区。在每个重点县市建立1-2个专用玉米高产示范区。重点搞好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节水栽培、土壤深松、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和白僵菌生物防治及适期收获等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整个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的健康发展。

    3.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每年选择40个重点发展县(市),建立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07年,在两个优势区内建成200个标准化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县(市)。

    4.专用玉米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完善专用玉米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进行专用玉米生产,根据各类专用玉米的不同用途,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巩固完善专用玉米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在每个基地县建立1个专用玉米质量监测检验站。

    二是专用玉米信息系统。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专用玉米优势产区,结合农业信息网的建设,建立专用玉米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信息系统联网,及时发布产地生产动态信息,并与大型玉米交易市场、加工企业及时沟通,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为专用玉米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信息服务。

    5.开展专用玉米新技术、新产品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开展绿色富硒食用型玉米生产、高淀粉玉米生产及加工、优质蛋白玉米生产及饲料加工、高油玉米生产及饲料加工、食用玉米油生产、青贮饲料玉米生产和加工设施等专用玉米产业开发项目。大力研究开发专用玉米新技术、新产品,搞好产品中试,为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6.利用“948”项目引进专用玉米品种资源。主要用于专用玉米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改良、开发等。

    六、主要政策建议

    (一)实施补贴政策

    一是设立专用玉米良种选育推广专项资金,实施种子补贴。主要用专用玉米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改良、开发和推广,对农民使用优良品种进行适当补贴。

    二是实施农用机械补贴。主要是对优势产区玉米生产中需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及其配套设备进行补贴,建立优势区农业机械服务队,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用工成本。

    三是实施玉米等粮食的国内运输补贴。据吉粮公司测算,利用铁路运输,吉林玉米运到郑州站是盈亏点。通过运输补贴,可减少玉米的运输费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东北玉米在南方销区的竞争力,促进北粮南运。

    (二)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玉米优势产区要继续坚持保护价收购制度,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和收购范围。积极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购销主体实行多元化,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对玉米主产区农民实行收入补贴,补贴资金可从目前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中列支。


相关搜索: 玉米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