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国茶市场的产业化之路

时间:2005/3/25 8:49: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三月,又到了一年一度新茶飘香的日子。 

    我国是产茶大国,一些传统品种,如龙井、乌龙、祁红、碧螺春等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茶叶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孕育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茶叶出口减缓。究其原因,除了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之外,也有产品、产业竞争力减弱,及企业竞争力、经营规模与创新能力等诸多原因。对于产茶企业来说,建立新型交易方式,加快整合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从某种意义来讲,茶叶行业要扩大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来取胜。固然,在茶叶培育、生产、加工等方面加大科研力度是必要的,但是在流通领域,诸如市场、行业、营销、管理等方面增强内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言而喻,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茶叶产业价值链;不断调整茶叶行业经营之道,特别是流通方式,培植全球化营销主体及人才应是当务之急。 

    一、“有名无牌”制约茶业市场拓展 

    现在,各省都有“茶叶市场”,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大统路茶叶市场”、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安徽芜湖的“中国茶城”等等。而真正意义上的“茶市”,一般都建立在产茶区,规模有限,能量却相当大。一般而言,这些茶叶市场目前多数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是交易规模小;二是自产自销(茶叶交易采取“一对一”,由买家与卖家洽谈成交)。虽然简便,但成本过高,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更谈不上国际市场的拓展。同时,茶叶经营开放后,出现了多头出口局面,也造成了“相互压价,肥水外流”的现象。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经常走访这类原产地“茶叶市场”,深感业内茶叶“有名无牌”的现状。而且,这些茶叶市场多数只是“局部产销场所”,影响有限。此外,龙井、祁红、铁观音等等,虽各有其“名”,却无自己响当当的“品牌”。在一般人心中,茶叶的品牌意识落后于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制约茶叶行业拓展的障碍。而国外的某些茶商,正是瞅准了国内茶叶行业“品牌意识不强、内部松散”的表象,乘虚而入,频频出师告捷。 

    “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目前,我国茶叶生产“面积占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第一”,但是“出口占第三、创汇能力则占到第四”。这样的格局,必须要有所突破。 

    内地的一些茶叶市场,多数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组织松散、名声不大,竞争能力较弱。显而易见,只是一些地方性的局部茶交易场所成不了大器,与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传承、历史上茶业繁荣的景象大相径庭。因此,很有必要利用江南“茶文化”的历史积淀、现有茶文化氛围、龙井茶叶的威望,扩大“中国茶业”在国际“茶交易”中的市场份额,弘扬“国饮”,在人们心目中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新形象。 

    加入“世贸”后,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茶叶市场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平心而论,目前我国“茶产业”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茶叶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茶人出售茶叶,只以产地及炒制技术作为定价标准,品牌意识薄弱,茶资源分散,经营上“规模小、分散化、随意性”现象比较明显。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意识的逐渐提高,茶叶消费的日渐升温,公众对“茶叶品牌”问题的关注也日显突出。眼下,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斤售价多数仅2美元左右,均价低于印度四成,低于斯里兰卡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价还要低20%,这不能不令人思索了。 

    扩大市场份额、成立联合营销、打造知名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来赢得市场”,这是内地茶叶行业的出路之一。谁先迈出步伐,谁就能在市场中赢得先机。 

    二、国茶贸易需要红绿并举 

    说到“国茶贸易”,不由想起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杆”,诗中一幅“怨妇思春图”浮现眼前。但是,从诗里也不难看出,当年江西的“浮梁”,也是一个“产茶、旅游、商贸”的好地方。 

    浮梁茶好,出的却是“红茶”。浮梁的“浮红”、祁门的“祁红”,曾被誉为“茶中极品”。明清时期,西方各国风行饮茶,大量从中国进口。其时,“浮红”极为名贵,到了“其价几何,在所不惜”的地步。先贤将“浮梁红茶”与“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婺源茗眉”并列为我国的“四大茶品”,历经数代不衰。 

    盛唐,九江与汉口、福州同列为我国的“三大茶市”。其实,九江之茶,源出浮梁、祁门。这就难怪白居易要说“前夜浮梁买茶去”了。浮梁的茶好,商贾赶往“浮梁贩茶”,家中纵有美妇娇妻,也顾不得留恋,仍执意前往。贩茶利厚,甚至“红颜怨叹”,铸成千古绝唱,也在所不惜。诗里,不难令人想到两个问题:一是浮梁茶好、利厚,茶商不惜抛妻别子,赶往浮梁贩茶;二是浮梁名茶是“红茶”。 

    当今,国际茶业主打的是“红茶”,约占茶叶贸易量的85%以上。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内地饮茶的主体——中青年人,现在也慢慢流行于饮红茶了,而我国茶市场却是以绿茶出名的。因而,我们很有必要追随市场的先声,改为“绿红并举”,以逐步适应国内外茶客的需求。 

    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我国绿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红茶”却缺乏比较优势。追根溯源,红茶源出中国,而后“光大”于英国。国人喜饮单品,西人则好喝奶茶加糖,成为“早餐茶或下午茶”。17世纪,洋人将国茶输往欧洲,由此,给了洋人提升红茶品质的机会。从那时开始,欧洲人开始习惯于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及砂糖的饮法。 

    不错,“国际绿茶市场”以“国茶”为主。但是,目前绿茶出口市场偏窄,开拓、扩大“外贸份额”难度较大。茶品的主要特征,包括色、香、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由于气候、土壤、茶种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红茶的内质,包括浓度、强度、鲜度等品质均不如某些传统红茶生产国,售价也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多属“中、低档茶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显而易见,我们有必要扩大红茶种植面积,加强从生产、收采、加工、储藏到销 
售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及管理水平,提升内在品质,做出品牌,并广为宣传,从而增加贸易收益。 

    一股幽幽的香浓茶味,不由令人想到了“前卫与时尚”。这里的商机,难道我们的茶商视而不见,还要等洋人来开发吗?“做大”茶叶市场份额,迎合时代潮流,绿红并举,创造出“中国茶叶,万国来求”的盛况,应是我们这个茶文化大国的努力方向。

相关搜索: 国茶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