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认知存误区 纯天然不等于安全

时间:2011/7/2 10:32:10 来源:中国网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西瓜膨大剂、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6月23日,中国科协以“食品添加剂与公众健康”为主题,举办了第五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请有关专家为公众解疑释惑——

    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现在人们对安全感有个误区,认为纯天然就是安全的,实际上纯天然不等于安全。一个食品毒性有无,不能以是否纯天然判断”。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李里特指出,自然界中有毒或产生毒素的生物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生鲜菜豆、黄花菜不加热就是有毒的。实际上,现在纯天然的食品非常少,人类正是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使许多不可食的纯天然物质,加工成安全的食品。
   
    现在,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出在滥用、错用和违法使用上。如超标使用添加剂,或者是用国家不允许的非法添加物加到食品里,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李里特表示,食品添加剂的确可以给食品带来好的感官品质,比如说让发酵的食品如面包更加松软,或者让饼干更加酥脆,让食品的颜色更加好看,闻起来更香,味道更香甜,或者是让它的保质期能够延长、防止腐败,这些都是它的好处。

    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合格”的原则,一定不能“滥用”。所谓“合法”使用,就是食品生产者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使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不能滥用食品添加剂,一旦滥用,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这也是造成目前食品添加剂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

    使用“合格”食品添加剂。要求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必须合格,目前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中最大的产业,因此食品企业一定要是用质量过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如何分辨食品或包装是否含有塑化剂

    我国在2008年之前,添加剂包装的标准一共是65种,现在已经增加到959种。从监测、监督、检验企业的使用,都会带来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也出台了很多细则,未在列表中规定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但中国的小企业太多了,食品企业可能几十万家,都不具备看懂这个标准的能力,更何况他们还买不着这个标准,实际上这份标准目录形同虚设。董金狮建议,食品已经列了禁用目录,对包装也应该列禁用目录,让生产者就像开车看红绿灯一样简单,红灯就要停,绿灯才可以走。让企业明白什么是允许用的,什么不允许用。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如何分辨哪些食品或者包装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呢?董金狮认为,不能简单地看生产许可证和配料表来判断。他建议,一是避免使用塑料制品,购买保鲜膜时要注意PE,还有就是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唯一能够在微波炉加热的是代号为五的,就是聚丙烯。

    微量元素不是越多越好

    人体不能缺少碘、铁、钙等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安全有两个重要法则,一是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有毒还是无毒,二是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机制是否健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鲍善芬说,任何微量元素都不是越多越好,不缺不需补。

    微量元素的补充,一是要看其在人体内的含量是否在安全限量范围内,因为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安全范围是不一样的。如钙的安全范围可以从几百毫克到2000毫克,但有一些元素安全范围比较窄,像硒只有0.05毫克~0.15毫克。二是看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机制是否健全,当微量元素摄入缺乏和过量时,机体可以自行调节,缺乏时通过加大载体内的吸收、减少排泄或从体内的元素库,比如骨骼、肝脏将微量元素调动出来维持平衡;摄入过量,机体会自动减少吸收,将多余的部分从体内排除。如果长期摄入微量元素过量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机制,就会产生毒性作用或者导致耗竭状态。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全民补碘。但之后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河北省黄骅地区有甲状腺肿流行,并不是缺碘造成的,而是高碘造成的,因此有科研人员对全民补碘心存疑虑。中国地域辽阔,真正缺碘的地区只是一部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补碘。鲍善芬说,“所以,我们一直呼吁,市场上除强化碘盐外,也应有不添加碘的盐供应,供不缺碘地区的人群来使用。”

    由于各方面努力,2010年7月,卫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碘盐含量(征求意见稿)》,将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降低,从60毫克/千克修改为30毫克/千克,现在市场上也可以买到无碘盐了。

    关于补铁,国家营养学会推荐标准为0~12个月的婴儿每天应摄入10毫克,有些专家认为这标准过高,而且没有按规定体重来计算,标准应该动态修订,而且铁过量比缺铁的问题更严重。另外,通过测定儿童头发或血液的锌值,来决定是否补锌并不可取。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有效指标来诊断是否缺锌。

    鲍善芬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需要科技工作者以严谨负责的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特别是事关人民健康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本报记者张学珍)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