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宝鸡陈仓西瓜”自爆迷局 瓜农坚称没用膨大剂

时间:2011/6/2 9:36:09 来源:西部网

  “陈仓西瓜”自爆迷局

    即将上市的一月前,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五联村瓜农们的多个大棚里,西瓜响起了“连珠炮”,接连发生自爆现象,瓜农损失已成定局。

    发生自爆的西瓜被锁定为一个名为 “蜜龙二号”的西瓜品种。

    随着西瓜自爆,同期也牵连出瓜农订购西瓜种苗被供苗商调包的“诈骗案件”。这一看似简单的“经济案件”,在全国西瓜纷纷自爆的响声里,也被列入“膨大剂”的受害者行列。在全民呼唤食品安全的求救声中,“陈仓西瓜”自爆事件,无疑再次拉响了全国食品信誉告急的安全警报。

    顾客 “今年的西瓜不能吃”

    5月25日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夜幕迅速笼罩了宝鸡市陈仓区的县城和乡村。街头瓜果行的老张坐在横跨门框的凳子上,表情麻木地看着行人和雨情,准备打烊。隔壁商店的女店主打趣地问他:“西瓜咋卖?给熟人打几折?”老张双手撑着脑袋,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地甩出一句:“想吃进屋尽管拿。”

    这时一位少妇牵着孩子匆匆走过。孩子看到一屋子的水果,拽住少妇,赖着不想走,直往水果边挪脚步:“妈,买水果。”老张一看来了生意,赶忙站起身,陪着笑脸介绍说,“都是新鲜的,上午刚拉来。西瓜是山东的,又沙又甜,你先尝一块。”吆喝之间忙着给少妇手里递装水果的塑料袋。孩子听到有西瓜吃,马上伸手想去接老张递上来的那一小块西瓜,不料被母亲打了手:“今年的西瓜不能吃!有药!”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强调:“绝对没药,绿色无公害。不信我吃给你看。”说着就对着西瓜下口做示范。少妇连忙摆手:“你别吃!我不买了。”然后拽着孩子就跑,压低声音告诫孩子:“咱老家的西瓜都在地里爆炸了,就是因为用了药。西瓜吃了会中毒。你没看西瓜都没人要了。”孩子质疑地问:“为啥卖瓜的都敢吃?”少妇一拍孩子脑袋说:“他是卖不动,豁出去了。别信他的话。”

    老张闻言一下子愣住了,顿了顿,他将那块还没吃完的西瓜甩进街边垃圾筐,吐出没咽下去的满嘴西瓜瓤,抱怨道:“五联村的西瓜再爆炸,我的生意就别做了。”

    村民 “西瓜改叫西花”

    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五联村瓜农范子乾告诉记者,开始发现西瓜频繁自爆后,他还自觉不好意思,心里检讨着为何自己家的西瓜发生自爆,没听到别人说西瓜出现异样,所以就一直没有对外说出来。晚上脑袋上顶着矿灯,范子乾偷偷地来到瓜棚内,将自爆的西瓜摘下来,再偷偷地扔到远离瓜田的麦地里。待再次返回瓜棚仔细观察,发现有的西瓜肚脐旁出现一个小褐色斑块,然后流出黏液,第二天,这个西瓜注定就会“开花“。心里又痛又急的范子乾用手挤压着西瓜伤口,祈望西瓜裂口能在黏液的作用下愈合,结果无济于事。而且他发现,西瓜自爆在村内瓜农的瓜田里已是普遍现象。“晚上坐在瓜田中央,洗耳恭听,就能听到“咔吧——咔吧——”的连续爆裂声,像是在放炮。走在瓜田里,就想进入了地雷阵。”范子乾举起一个爆裂的西瓜苦笑道:“我们村里人都不叫它西瓜了,改叫西花。”

    瓜农 “一天炸了二百个西瓜”

    5月15日,范子乾意外发现自家瓜地里的西瓜“情绪不对劲”,爆果率不断增加。每天早起在瓜棚里都能看到瓜瓤还在泛白,但从内部发生爆裂的西瓜。西瓜爆果在瓜农看来并不意外。“由于气温、瓜地营养过剩或采摘不及时等原因,每亩地总会有一两个西瓜出现自爆现象。但今年的西瓜自爆非常明显。”范子乾说。

    五月底的一天,范子乾赶头班车到宝鸡市区找农业专家,想询问今年西瓜大面积自爆的原因。专家还没找到,却接到了妻子带着哽咽哭腔的电话,自家的大棚西瓜又发生了爆果。

    范子乾在电话里安慰妻子道,就是自爆了两个西瓜,还不至于难过得哭鼻子。他在心里还笑妻子“真是妇人见识”。妻子听到范子乾“别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安慰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泣不成声地喊道:“不是两个,是200多个西瓜炸了。”

    “天哪!200多个!我当时就慌了,也不请教专家了,连忙转身向家里赶去。看见自家大棚里的西瓜,那叫个遍地开花呀。大到十斤以上,小到乒乓球大,从紧挨瓜脐的部位,一点点地裂开了,像含苞待放的花苞。”范子乾呆傻在瓜棚内,手足无措,心里默念着:“全完了!眼睁睁看着要绝收呀。”

    记者在五联村瓜田采访时,在每块瓜田前,或路边的草丛中,都能看到被瓜农摘下来扔在地上,堆在一起的自爆西瓜。

    瓜果行 “每天卖不了三个西瓜”

    宝鸡市的水果市场一年四季都能见到西瓜。从三月份开始,来自越南、缅甸的西瓜开始进口过来,批发价每公斤五六元;四月份云南、山东的西瓜即在宝鸡上市;5月底渭南市蒲城县、大荔县的大棚西瓜也会进入宝鸡市场;6月初左右,宝鸡市本地的早熟西瓜开始全面占领水果市场,西瓜价格也会在每公斤1.2元至两元钱之间。

    瓜果行老板老张告诉记者,西瓜在宝鸡还是新兴的农副产业,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主要供应地还是宝鸡市内。如不受连阴雨影响,西瓜都会是夏季最畅销的水果,也是本地瓜农的一大笔收入。每亩西瓜的最少收益都在3000元以上。自种自销的瓜农,每亩收益甚至过万元。

    老张说,最近一周来,西瓜价钱直线下降,已经从每公斤五元跌到了三元。除了和西瓜大量上市有关外,与西瓜爆炸是膨大剂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无关系。“这两天每天卖不了三个西瓜,出货量不及往年的五分之一。”老张的瓜果行负责给三家酒店供应水果。两天前他已接到一家酒店的电话,“每天最多送两个西瓜,上十斤的一个就够了。”眼看西瓜出现滞销,老张进货开始非常谨慎,是否订购本地西瓜,老张表示还要观察媒体的报道,和大家对西瓜自爆原因的最新认识。

    记者26日早在那家酒店早餐现场看到,一张客人离席的餐桌上,一碟西瓜几乎原封不动的摆在狼藉的碗碟中央。

    另一桌上正在用早餐的一位中年客人向一位端了一碟西瓜的年轻人说道:“不要西瓜,放回去。”然后他很内行地挥舞双手,向围在身边的朋友边演示边解释:“这个用了膨大剂的西瓜,它瓜瓤长的比瓜皮要快。特别是今年的这个气候不正常。”这位男子把两个相向弯曲的手掌向外上方向一扬说:“嘭——,西瓜就自己炸开了。网上说了,这个膨大剂对人还是有危害的。回去给家里人也说一下。呵呵,所以这个西瓜现在就不能吃。”闻者听着,个个笑脸凝固,满脸愕然。

    据媒体报道,山东、江苏等地近日也相继出现西瓜炸裂现象,专家怀疑和给西瓜使用膨大剂有关。

    农业局 “损失已成定局”

    五联村村委会副主任关建会对记者说,全村瓜田300多亩,发生自爆的西瓜约有百余亩。除了本村的西瓜出了问题,当初和五联村一起购瓜苗的周边王家村、西留村、南王村、亚子村及紧挨的凤翔县连村,也一同受灾。

    瓜农们告诉记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爆裂的西瓜集中在一个叫“蜜龙二号”的西瓜品种上。自爆几率少则三成,多达七八成。活干得好的,瓜大的,裂瓜率越高;活干得差的,瓜小的还能好一点,而且坐果早的西瓜自爆几率越高。瓜农不无忧虑地说,没有爆的西瓜未来命运是什么,尚不是定局。“你不知道它明天会不会爆裂。”据村民反映,每亩每天至少有十多个西瓜炸裂,每亩至少损失4000元。

    陈仓区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裂果西瓜不属于蜜龙系列,即供苗商给瓜农供应的瓜苗不属于蜜龙系列的,而是其他品种;瓜农所种西瓜的裂果率为36.94%,预计因此减产30%,损失已成定局。

   “陈仓西瓜”自爆迷局

    今年三月份,五联村分五次将所需瓜苗拉了回来。前三车都没问题,后两车却被告知瓜苗不够了。瓜苗供应商陈文仓表示:用一个叫“甜王”的新品种代替,并且保证西瓜品质产量有保障,两角钱的差价也不需要瓜农补。

    急于给瓜田移栽瓜苗的瓜农对此处理方法表示很满意。接着“甜王”种苗也告急。陈文仓又推荐一个叫“蜜龙二号”做替补,五联村的瓜苗经纪人范孝权随口就答应了,他说这次自己和瓜农没做商量,只是认为蜜龙都不错,二号蜜龙应该品质更优越。

    西瓜爆裂事件发生后,陈文仓表示,所谓的蜜龙二号,其实名字叫华欣——863F1。

    现状

    瓜农和自爆西瓜抢时间

    从五月初开始,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五联村众瓜农所种的“蜜龙二号”西瓜,出现普遍爆裂现象。尚未爆裂的西瓜能否安全地在一周后上市,仍是未知数。目前瓜农种植的尚属早熟西瓜,它们会在6月5日左右成熟,全部供应宝鸡境内的水果市场。

    随着气温升高,陕西境内的西瓜将大量上市,西瓜价格也会因此走低。瓜农称,西瓜从外界吸收一定数量的热量后才会成熟,面对随时可能爆裂的西瓜,瓜农在烈日下其实在和西瓜赛跑抢时间。

    记者了解到,从春节后的3月20日开始,瓜农就要下地开始整地,做一系列种瓜的前期准备工作。直到6月20日卖完全部的西瓜,拔掉瓜蔓,再种一季蔬菜。在授粉、打尖等重要环节,瓜农的劳动量很大,每天早上五点就要下地,晚上八点才可能结束一天的劳动。晚上头顶矿灯在瓜田里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

    五联村副主任关建会种了十年西瓜,也留下了腰膝劳损的后遗症。“瓜地里的有些活那是必须限期干完的,比如人工授粉,今天干不完,明天花枯萎了就失去了最佳授粉机会,干了也是白搭。”关建会揉着双膝盖向记者连连摇手:最忙的有一个半月时间,劳动量是高强度的。上午顶着大太阳,在四五十摄氏度的塑料大棚里打理瓜秧,头身上的汗水哗哗地往下流,衣服全湿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皮肤被盐渍刺激得像针扎,眼睛都睁不开了。关建会感慨道,最繁忙的四、五十天里,几乎一刻也不敢歇息。每次从瓜田里回到家,全身就像散了架。跌倒在床上,浑身就像一团泥,饭也不想吃,就想睡会。身体差的瓜农,经常要靠输液才能坚持下来。

    五联村盛产西瓜,但西瓜在当地人眼里依然是个稀罕的水果。“乡党过咱的瓜田边,瓜主人都会邀请乡党进田里尝块西瓜。可没一个人敢接受的。他们说,把瓜卖了吧,多少都是钱。主要是看到你们种瓜那些辛苦劲,这西瓜我们谁也白吃不下去。”五联村副主任关建会解释道,在当地人眼里,西瓜算得上圣果。孩子们也被教育不能偷摘西瓜,田里的西瓜都不需要人看管。主要是朴实的民风里,饱含众乡亲对瓜农劳动的尊重。“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季。”西瓜主蔓上的西瓜自爆后,瓜农们只好等待枝蔓开花。“如果幸运,会在七月份等来成熟的西瓜,价格会大打折扣。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再结出的西瓜还会不会自行爆裂。”

    回顾

    订购种苗敲定两个老好人

    每年11月份,瓜农就要计划第二年的西瓜种植计划,确定种植面积,然后将自己需要的西瓜种苗数量,就近报给小组长。说是“小组长”,其实就是热心的瓜农,自己需要瓜苗,就顺手也把周围种瓜的乡亲需要的种苗也捎上。五联村有四名小组长,他们将数量汇总到经纪人那。五联村的瓜苗经纪人是老瓜农农范孝权。选择范孝权是因为范是村内有名的厚道人,又特别热心,长期种西瓜,和渭南的瓜苗供应商熟悉,且保持着供种关系。范孝权告诉记者,自己确定选择蒲城县富秦礼品甜瓜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培育的西瓜苗,是因为其负责人是渭南有名的“西瓜土专家”陈文仓。

    43岁的陈文仓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现任蒲城县富秦礼品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曾先后被蒲城县委、县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奖”、“十大产业状元”等光荣称号。但陈文仓让五联村瓜农信服的不仅仅是其多年供应的西瓜苗保持着稳产的势头,有一件事更是让五联村瓜农念念不忘。前年五联村瓜农与一家育苗公司签订了口头供苗协议,结果到提苗时,对方表示种苗培育失败,无法供货。陈文仓主动和五联村瓜农联系,及时给瓜农供给了所需的瓜苗,救了急。”

    范孝权坦言,自己给陈文仓订购一株西瓜苗,会得到5分钱的提成,而其他四位小组长会得到每人500元的辛苦钱。“这些钱真的都不够长途电话费。”范孝权说,“从订购到种苗从渭南到宝鸡,时间跨度需要五个月时间,出差往返宝鸡渭南的所有费用,都包含在那5分钱的提成里。”范孝权说。瓜农们对范孝权拿提成一事都想得通,他们说,范孝权其实也是给乡亲做服务,那5分钱提成让范孝权保住成本就够了。

    赔偿

    瓜苗供应商愿赔6.5万元

    其实早在西瓜开花时节,范子乾等瓜农就看出“今年的蜜龙咋有些怪。”范子乾向记者回忆道,西瓜开花后,他发现原本要长成手指摸样的蜜龙瓜胎,咋像玻璃弹球一样圆,便询问范孝权缘由。范孝权想了想回答道,那就是甜王吧。你订的是九角钱一株的蜜龙,却拿到了1.1元每株的甜王,还占了两角钱的便宜呢。范子乾暗暗高兴地回到家。没想到随着西瓜长大,瓜体还是那样的贺,只是向上下方向凸出一些,并没有像蜜龙那样长成枕头形状。范子乾心里嘀咕道,还真的有点意思。直到西瓜开始出现爆裂,他才惊慌地醒悟道:“这哪是占便宜呀,简直是受骗了。”和范子乾一样遭遇的瓜农向范孝权和陈文仓两位他们心目中的老好人翻了脸。瓜农提出50万元的损失。开始陈文仓只答应赔偿3万元,经过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的谈判,最后陈文仓答应给瓜农6.5万元的经济补偿。瓜农说受损瓜苗大约有6万余株,这个补偿数额,仅够自己支付的瓜苗钱。

    揭秘

    自爆西瓜名字叫“华欣”

    五联村副主任关建会向记者介绍道,五联村西瓜种植是从七八年前从渭南引进的。渭南瓜农免费给五联村带来了技术,手把手将西瓜种植的技巧传给了五联村的乡亲们。五联村的西瓜种植户,也从最初的四户发展到十余户,面积从最初的十余亩扩大到三百多亩。关建会是第一批西瓜种植户,他向记者回忆道,第一年除去成本,每亩地赚两千多元。一算账,比种粮食划算多。而渭南市蒲城县一直是五联村瓜农们的种苗供应基地。

    五联村瓜农近年一直种植“蜜龙”和“早冠龙”两个西瓜品种,每株九角钱。瓜农们表示,“蜜龙”和“早冠龙”他们已经种了六七年了,发现效果好得很。

    去年11月,范孝权登记了本村和邻村三百余亩西瓜种苗。按照规定每株瓜苗九角钱,预定时先预付四角五分的定金。瓜苗送到家门口,一次结清剩余款项。

    今年三月份,五联村分五次将所需瓜苗拉了回来。前三车都没问题,后两车却被告知瓜苗不够了。先是陈文仓表示用一个叫“甜王”的新品种代替,并且保证西瓜品质产量有保障,两角钱的差价也不需要瓜农补。急于给瓜田移栽瓜苗的瓜农对此处理方法表示很满意,接着“甜王”种苗也告急。陈文仓又推荐一个叫“蜜龙二号”做替补,范孝权随口就答应了,他说这次自己和瓜农没做商量,只是认为蜜龙都不错,二号蜜龙应该品质更优越。

    范孝权告诉记者,当初虽然有一份空白合同,但他并没有和育苗商签订,因为发现陈文仓供应的瓜苗从来就没出现过问题。即使遇到种苗短缺的情况,陈文仓会让瓜农取用其他品牌的。“都把西瓜长了,都把钱卖了。甚至一些新品种还让瓜农们卖了好价钱。甚至一些西瓜专家惊异“这哪是西瓜苗呀?叶子就是西红柿,还能长成西瓜?”但瓜农们还是眼看着西瓜长了出来。“按照道理来说,咱们应该和供苗商签一个合同,但这么多年在陈文仓那稀里糊涂拿瓜苗都没出过问题。人家是专家,人品又厚道,我做梦都没想到会出事。”范孝权时至今日,仍然认为签订合同没必要。他说,当初陈文仓还向他强调,蜜龙二号在渭南种植了三年,果个大口感好,性格很稳定,做务也没有特殊要求,是自己下一步的推荐品种,希望范孝权多做宣传。

    渭南市蒲城县富秦礼品甜瓜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负责人陈文仓向媒体解释道:“当时蜜龙苗子有点少,瓜农嫌那个头小,我跟代办人(范孝权)商量说,你看这个(蜜龙2号)行不行,代办人说这个可以。”对于其种植适应性,陈文仓称在陕西任何地方都可以。西瓜爆裂事件发生后,陈文仓表示,所谓的蜜龙二号,其实名字叫华欣——863F1。

   “陈仓西瓜”自爆迷局

    “咱当时要的品种是蜜龙,瓜型是圆长条的。现在这个品种种出来是圆的,我就怀疑它的品种不对头。”对于瓜农怀疑品种不对的问题,西瓜苗供应商派来的专家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订购的西瓜品种是蜜龙,没想到却被调了包。眼看着西瓜一个个爆裂,损失成定局,瓜农们欲哭无泪。该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宝鸡市农业部门的关注。

    宝鸡市陈仓区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察看后表示:“肯定不是蜜龙。要说这个品种是个啥品种,现在确定不了。”

    宝鸡农业局的相关农业专家来到陈仓区五联村,他们在鉴定了这些西瓜品种后,也给予肯定答复:“这些西瓜并不是所谓的‘蜜龙’品种。从来没有听说过 ‘蜜龙二号’西瓜品种。”

    农业专家表示,瓜农地里的种植的西瓜品种明显属于金星类圆果系列。当时联系种苗的范孝权告诉记者,陈文仓最后承认给瓜农的西瓜苗和蜜龙没关系,只是不想让同行知道自己使用何种种子培育瓜苗,自己起名字为“蜜龙二号”,是为了来年做独门生意罢了。

    为何自爆

    专家说法不一

    宝鸡市园艺站专家表示,除了五联村外,陈仓区其他种西瓜的村子基本上都没有出现裂果现象,五联村相邻的一个村子一户瓜农家出现了相似情况,而这户瓜农用的瓜种和五联村一样。

    对于西瓜出现的爆裂现象,陈仓区农技中心工作人员认为,西瓜外皮长不大,瓜瓤发育快,就形成了不成规则的裂果。从蒲城派出的农业专家也肯定了陈仓区农业专家的说法。对于西瓜裂口的原因,两边的农业专家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他们都认为与最近气候异常,昼夜温差大有关系。

    陈仓区农技中心农技站与宝鸡市果菜局和市蚕桑园艺工作站的农业专家一同前往现场鉴定后,确认五联村的问题瓜确实不是“蜜龙”品种,而是“金星”系列。“金星”系列品种适应温室和多层覆盖的大棚环境,对环境、通风要求很高,而五联村瓜地搭建的却是中棚,种植条件不吻合。至于瓜裂问题,陈仓区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冯海平表示,情况比较复杂,可能跟品种、种植环境、土壤等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添加了膨大剂后导致瓜裂。由于目前陈仓区没有检测膨大剂的设备,所以暂时无法确认瓜裂的真正原因。

    陈仓区农业局已和瓜苗供应商联系,对方承认当初提供瓜苗时掺杂了部分“金星,但表示和范孝权沟通协商过了,并作了说明。

    西农大园艺学院张显教授从事西瓜相关研究30多年,是业内权威专家、农业部瓜类品种鉴评委员会委员。“裂瓜数量不超过总数量5%属正常,但五联村的裂瓜率在20%,个别达到30%,肯定有问题!”张显教授解释道:一般情况下,圆形瓜的裂瓜率比椭圆形瓜要高,而且五联村出问题的西瓜属于耐裂差的品种,再加上前段气温上升过快,瓜棚中温度过高导致西瓜失水严重,表皮逐渐变硬,弹性较差,加之夜晚瓜瓤的快速生长,瓜皮就容易被撑开。综合来看,主要是与西瓜品种选择不当有关。

    供种企业则认为,陈仓区近期气候异常,雨量过多,陡然一下水分比较大,气候的湿度比较大,所以出现裂瓜现象,年年都是这个现象,往年气候变化没有这么大的。特别干燥,陡然下雨,就裂开了。“我们提供的种子是合格的种子,年年都是这个品种,今年的气候超出影响,这没办法,这是气候的事,也许你们打了激素,打了东西,我们也没法问,打没打药,打了啥药也不会说。”

    瓜农坚称

    没用膨大剂

    对于外界盛传“陈仓西瓜”出现爆裂,是否也属于使用膨大剂造成的恶果。瓜农们驳斥道,他们从未使用过膨大剂,不但该地没有使用膨大剂的习惯,且根据西瓜生长情况,还没有到使用膨大剂的时候,西瓜已经就裂了。“如果真的要加膨大剂,肯定所有的瓜地里都会加,不可能只加一部分!”瓜农们说,他们每年都种“蜜龙”,这个品种的特点就是瓜大,一个西瓜就重达20多斤,根本没必要加膨大剂。瓜农们向记者表示“我们愿意拿到任何机构检测!”

    “陈仓西瓜”爆裂是否和省外那些膨大剂西瓜属类似原因?西农大园艺学院张显教授仔细观察了西瓜形状、纹路后表示,“可排除加膨大剂的可能性。”张教授解释道,加了膨大剂的西瓜瓜籽一般都不能长熟,如果买来的西瓜籽呈现白色未发育成熟模样,很可能加了膨大剂(无籽西瓜除外)。再则,使用膨大剂的西瓜一旦出现裂瓜,裂瓜率至少在70%以上;而且加了膨大剂后西瓜的瓜把比较粗,″脐眼″比较大,而五联村的西瓜不具备这些特征。

    陈仓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爆裂西瓜不属于“蜜龙”系列,即供苗商给瓜农供应的瓜苗不属于“蜜农”系列的,而是其他品种;瓜农所种西瓜的裂果率为36.94%,预计因此减产30%。经过专家团实地走访,在五联村未发现膨大剂包装物,瓜农也否认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因为国内对于膨大剂的室内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所以还不能给出非常肯定的回答。尽管专家初步排除了用膨大剂的“嫌疑”,但外界是否认可这一结果,瓜农表示心里没底。他们认为,外地膨大剂西瓜的恶名株连了“陈仓西瓜”,让原本无公害的西瓜背上了黑锅,遭受名声诬陷。

    专家支招

    防“瓜爆”

    专家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大瓜棚内通风量,降低棚内温度;二是适时浇水施肥,保持稳定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供应,特别是在大部分果实定型后要控制浇水;三是调整株型,及时授粉。对于正发生爆裂的西瓜地,张显教授建议,瓜农们可将瓜棚四周的薄膜掀开,以增大通风面积来降低棚内的温度。同时,可在瓜棚上方盖上遮阳网。如此一来,西瓜就可正常生长,但成熟时间要推迟至7月。

    陈仓区农业局无奈地表示,西瓜不是该县主导农产品,所以一直没有向瓜农推介西瓜新品种。鉴于此,张显教授建议,像五联村这样形成规模的西瓜大户村,可成立西瓜合作社,统一订购瓜苗,聘请技术人员,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膨大剂西瓜

    到底安全吗?

    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膨大剂”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增大。在我国,氯吡苯脲主要用在西瓜等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橘等作物上。氯吡苯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在实际应用中,瓜农应按照标签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期和施用方法施药,如果使用时期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或处理不均匀,会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出现畸形果、裂果等药害症状。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广泛,官方资料显示,长期使用实践证明对人体无害。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膨大剂一般应在西瓜雌花开花的当天或花前1至3天喷在瓜胎上,而且应按登记时的推荐用量施用。而江苏的瓜裂问题除了天气和品种的原因外,也有膨大剂使用不当的因素。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目前,氯吡苯脲、赤霉酸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广泛使用,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美国、日本等将膨大剂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被誉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也公开表示,作为植物激素的膨大剂,其实跟动物激素是完全不同的化学物质。瓜果普遍使用的催熟剂等植物激素,在使用剂量内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目前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西瓜加膨大剂的较多,那里初春回暖较慢,阴雨天多,不利于瓜苗生长,自然生长的西瓜个头小。陕西地区初春回暖早,晴天多,适合瓜苗生长,且长出来的西瓜个头大,没有用膨大剂的必要。

    膨大剂真的对人体健康没有安全威胁吗?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博士对此持审慎态度,他强调,事实上美国其实很在意氯吡苯脲(膨大剂中的一种)。1999年,美国FDA接到墨西哥可能对葡萄使用氯吡苯脲的消息,由氯吡苯脲没有在美国注册,于是对来自墨西哥的葡萄中氯吡苯脲的含量做了特别检查。这个事例说明,氯吡苯脲在美国不是像一些专家所说的“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应让消费者知道美国对膨大剂的态度”。

    王月丹博士强调,国外曾做的细胞实验上,已有实验发现氯吡苯脲对哺乳动物细胞的GTP酶组装有影响。200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动物实验后,指出长期使用氯吡苯脲,对大鼠的肾脏有影响,使其体重下降,对兔子的皮肤、眼睛有轻微刺激。 本报记者 孙涛


相关搜索: 西瓜 膨大剂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