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6种药品保健品吹牛被曝光 别被“专家”忽悠了

时间:2010/12/17 11:46:54 来源:扬子晚报

  针对近来一些药品和保健食品刊播虚假广告,利用“专家”夸大功效,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况,16日,省消委会曝光了部分违法违规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并发出今年第6号、第7号消费警示,提醒社会公众莫轻信药品和保健品广告,注意提防“专家”忽悠。
  6种药品和保健品

  违法广告被曝光

  16日,省消委会根据省工商局对11月份广告进行监测检查及消费者投诉结果,曝光了“宁红减肥胶囊”“黄金前腺”等3种保健食品和“康寿丸”“前列癃闭胶囊”“十五味黑药胶囊”3种药品的违法违规广告。

  据了解,违法违规保健食品广告,往往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夸大产品功效,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违反了《广告法》及食品广告法规规定。违法违规的药品广告,则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夸大药品功效,还多次以专家、患者名义证明,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有的含有非法促销内容。

  识别虚假广告

  要做到“五不”

  据省消委会受理的投诉及收集到的资料显示,目前,一些经营单位利用消费信息难以交流、核实的情况,编造“国际顶尖专家”“国内著名医院主任医生”“中科院学者”等种种名头,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之名行推销药品、保健品、美容品之实。

  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增强虚假广告识别意识,要做到“五不”: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疗效;不要轻信自己喜爱的大腕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穿白大褂”的广告语;不要相信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百分比;不要被广告中的“高科技产品”“高分子材料”“最新技术”“提升能量”等术语误导。

  求证“专家”身份

  查询产品批准文号

  针对以上情况,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1.要相信正规医院和公认的医学观点的可靠性,不要相信有什么万能理论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特别是不要贸然停用常规治疗的药物。

  2.核实有关“专家”身份的真实性。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初步查询,对于那些仅有一两篇报道、对职业经历遮遮掩掩的“专家”要格外小心。

  3.对于标出单位的“专家”,要看他在单位参加过哪些有质量的活动。通常情况下,假“专家”参加真医院活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几乎没有记录,那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假的了。

  4.对于药品的功能,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正规药品都有批准文号,按批准文号查询直接准确。消费者通过药品名也可以进行初步查询判断。


相关搜索: 保健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