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玉米价格管制与粮食安全关系分析

时间:2008/5/9 13:51:06 来源:中国粮食信息网

  2006年后的玉米价格表现出新的波动特征,开始是超乎人们预料地“陡涨”,农民由此增加了收入,继而又持续地下跌,加工业由此提高了成本,处在流通环节的粮食收购企业由于逆价形成库存积压,造成亏损。玉米价格似乎成为无规律可循之“谜”,这些现象究竟是长期趋势还是短期的例外,本文以此为例,对玉米的价格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就玉米与粮食安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一、玉米商品的特殊属性

  不言而喻,玉米是商品。它的价值同样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价值的实现,价值规律仍然发挥作用。但是,若把玉米与一般商品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除了具有商品的一般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一般与特殊是玉米商品的两重属性。说它一般是因为与其他商品一样,一方面,它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流通,具有交换价值,可以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被生产和销售。玉米的交换价值也同样是商品价值的外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具有一般商品属性的同时,玉米还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不同属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玉米虽然不是传统饮食结构中一日三餐的必备食品,但仍然具有生活必需品的用途,人类维持生存可以不需要有些工业品,但不能没有玉米的供给。第二,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度强。虽然玉米可以被生产,但是它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较高,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仍然是靠“天”赐予。第三,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玉米生产不象工业品可以“突击”,在短期内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玉米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是不能超越的,而人们每天又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和保持健康,生产的周期与需求的“恒定”不一致。第四,玉米价格是许多商品的基础价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玉米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从寻常的淀粉到多元醇、乳酸等生产的合成纤维、塑料等,已达200多种,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种。玉米价格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在市场上造成剧烈的“蝴蝶效应”。

  正因为玉米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价格更容易受供求、竞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投机、哄抬、杀价等现象,产生价格背离价值之“谜”。也正因如此,玉米价格理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价格“管制”对象。

  二、影响玉米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

  1.玉米的长期价格趋势

  商品价格波动的最基本因素是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因此,供求函数成为经济学中最普遍适用的分析工具,研究玉米的价格趋势也离不开它。

  玉米的生产周期较长,供给和需求受时间因素影响存在着本期和上一期的时间分离。每年春耕时节,农民播种何种农作物的决策一旦确定后,如果没有突发事件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不到产品的下一个生产周期是不会改变的。农民种什么又主要看何种作物卖的好,能赚钱。所以农民根据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以及影响价格的种植政策来确定当年耕作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

  玉米供求的特点符合经济学中蛛网定理的基本假设。随着开发玉米领域的拓展,玉米已不仅仅局限于口粮市场,更多的转移到工业制品和生物燃料领域。玉米的需求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具有更高的弹性。与此相反,玉米的供给弹性在特定时段内,表现出刚性,趋于稳定。这样,玉米价格与价值之间始终存在背离,市场存量也就会出现阶段性的短缺或阶段性的过剩。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出发,需要国家靠管制价格调节需求,最后恢复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上,形成均衡价格。

  2.玉米价格波动的短期因素

  在现实生活和市场的短期行为中,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玉米价格的波动,这些因素有:

  第一,加工规模。玉米成为工业原料后,加工规模的变化直接影响价格波动。2006年底,国家减少酒精出口配额,取消酒精出口退税,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实例。据海关统计,2007年1-6月份玉米出口总量为367万吨,从总量上看,有限的玉米出口数量没有改变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局面。上半年国家发放的玉米出口配额基本用完。酒精企业效益下滑,行业亏损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停产。另一方面,一些深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行业整体利润下降、开工不足,玉米作为深加工的原料消费需求减少。

  第二,饲料生产规模。过腹转化是玉米需求的另一重要方面,但是,养殖业与种植业同属弱质性产业。比如,2006年6月份以后国内发生生猪蓝耳病疫情,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化养殖企业死亡率在5%-20%之间,散养户死亡率超过30%。而且疫情对仔猪威胁较大,50公斤以下重量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生猪存栏水平和后期的恢复能力。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生猪的发展,但生猪和禽类养殖受生产周期决定,在短期内饲料消费需求量下降。

  第三,玉米的替代品。与我国北方玉米价格上涨不同,中原地区小麦价格相对平稳,每吨在1480-1520元之间,比当地玉米价格普遍低100元以上,小麦与玉米比价倒置。当小麦与玉米价差每吨达到50元时,饲料企业选择小麦替代玉米,带来销区玉米需求萎缩。

  以上三个因素反映了玉米需求量的减少。但是,同期玉米供给量又在增加。

  一是玉米库存增加。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商品玉米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73.2亿公斤,其中吉林增加39亿公斤,黑龙江增加29.35亿公斤,辽宁增加0.85亿公斤。国家专储和地方储备玉米也面临轮换,短期内市场供应能力强劲。在库存增加,市场可供粮源充足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下滑。

  二是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年初的玉米价格上涨使农民获益,市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增产预期对价格形成现实压力。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2760万公顷,同比增长67.4万公顷,增幅为2.5%。其中东北地区播种面积为948万公顷,同比增长49.4万公顷,增幅5.5%;华北黄淮地区播种面积为1074万公顷,同比增长15.7万公顷,增幅为1.5%。2007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147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2万吨,增幅为1.04%。其中东北地区产量为5518万吨,同比增长28万吨,增幅为0.5%,华北黄淮地区为573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综上所述,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和超出人们预期的陡然回落,更加证明了玉米商品的特殊性。就全球而言,从短期需求的视角观察,玉米价格上涨源于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寻求替代能源,并传导至中国,诱使一大批玉米加工企业上马,从而拉动玉米价格。而且,这种现象必然成为长期趋势,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增加玉米的生产成本。

  三、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玉米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毋庸置疑,若按粮食与食品安全的“三要素”来衡量,玉米在我国饮食结构中的地位的确在下降。过去,玉米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一种重要谷物。近二三十年来,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大幅增加,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米和白面成了日常的主食,玉米逐渐远离了人们的餐桌,变成了一种辅助食品,更多的人把玉米作为一种回忆过去的风味食品。玉米在饮食结构中“退居二线”也标志着一个饮食时代的结束。但是,玉米的生产仍然有增无减,正如上文所述,是因为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和能源等领域。这说明,玉米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局限作为一种食物了。

  因此,研究玉米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也不能局限在饮食结构范围。玉米在粮食及食品结构中的比重降低,并不能说明与粮食安全关系不大,更不能证明玉米作为口粮可有可无。以现阶段用于工业原料最多的吉林省为例,用于加工食品、淀粉和饲料的玉米占玉米加工总量的71.8%,用于乙醇的加工量2006年为117万吨,仅占玉米总产量的6%。而且,真正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只有40万吨左右,只占玉米加工总量的1/3。现在,玉米被称作“饲料之王”,它已经成为饲料的主要原料,绝大多数玉米仍然转化成了食品。如果玉米价格上涨,会带动饲料价格的上涨,饲料价格的上涨又会影响到肉、蛋、奶等食品价格。这些农副产品的“可用性、可能性和效用”直接影响中国粮食及食品安全。以上事实证明,现在断言玉米与粮食及食品安全关系不大,还为时尚早。

  由于工业的需求,高价格还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加工领域。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能力的限制,玉米的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世界谷物供需报告,世界玉米储存量连年下降。这就意味着人们将面临全球性的玉米短缺。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玉米,将会推动国际价格上涨,进而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我国长期大量进口玉米,会使我国越发的依赖国际市场,降低其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并危害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

  四、玉米价格管制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玉米不仅影响粮食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保持玉米价格的基本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避免玉米价格的暴涨暴跌而引发经济波动,必须保持玉米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实行玉米的价格管制,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价格管制并不是靠计划命令限价。一般有三个办法:一是调控需求规模。应该规范玉米加工工业,不能盲目上项目,要在宏观调控下科学、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导向,信息发布,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盲目的投入,保持玉米加工产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规模上发展。政府可以指导玉米的价格上限,玉米价格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一些规模小、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的小企业自然被淘汰,靠市场机制维持玉米供需平衡。二是增加有效供给。无论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玉米始终是短缺资源,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即使出现区域性的供大于求,可以发挥国际市场的调节作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补充,不依赖国际市场并不等于堵死玉米进出口的渠道,在国内玉米供求失衡时,通过进出口贸易,发挥稳定玉米价格的作用,维护玉米的经营安全、价格安全、流通安全、企业的利润安全,实现粮食安全。三是实行保护价政策。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农民收入的安全,没有农民收入的安全就无粮食安全可言。实行保护价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最低保证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价可按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成本确定,通过保护价政策,确保玉米价格下跌时农民能够得到一个增产增收的价格,避免“谷贱伤农”。


相关搜索: 玉米 价格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