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出厂食用油质量标准即将透明

时间:2002/6/25 0:00:00 来源:经济日报
  本月初,一个修改食用油标准的会议在山东烟台市闭幕。会议对十几年前制定的现食用油标准做了较大修订,新审定的8种植物油国家强制标准和5种加工方法标准,是根据如今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的要求和目前国内外制油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同行业标准制定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标准修订,将把一部分企业不希望公开化的质量标准,交到消费者手上,使其最大限度地透明化。这主要体现在,此标准在对杂质、水分等食用油的各项指标做了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对“压榨”与“浸出”工艺进行了强制性划分,对两种工艺的质量差异进行了严格的说明,并将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把产品制作工艺“压榨”或“浸出”在销售产品的标识上注明。也就是说,一旦此标准开始执行,企业在出厂产品的包装说明书上,必须标明其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同时必须标明的还有制油原料,是花生就叫花生××油,是大豆就叫大豆××油,如大豆色拉油,是转基因大豆还得特别标出,再不能笼而统之地在清澈透明的油桶上,只标个烹调油、色拉油等。
  参加新标准制定的专家王瑞元先生认为,这一新标准是跟国际接轨的,也是一个国内企业基本能达到的标准。同时,他估计,此标准实行后,一些符合标准的压榨油市场价格会有提高。
  压榨法,也即物理制油法,它是传统榨油方法的现代化。即先把油料研磨细碎,再加强力挤压出油,最后进行滤净等一系列精炼精制。目前国内销售的花生油,一般是采用这种生产工艺。这主要是因为花生的出油率高达42%,而大豆的出油率才12%左右,所以,大多数以大豆、玉米为油料的制油企业,都在采用化学法制油,即浸出法。
  采用浸出法制油,首先要将大豆或玉米破碎,后投入溶剂油中浸泡,经过充分的化学反应,大豆中的油脂完全融入溶剂油。这种溶剂油的学名为六号抽提溶剂油,俗称六号轻汽油,它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成分是正己烷。因此,在后序的精炼工艺中必须尽量把它们去除干净。当大豆油和溶剂油混合在一起时,混合油中的溶剂油沸点比大豆油低得多,理论上它在60。C即可挥发,而大豆油的沸点在260。C,所以在60。C至260℃温度区间里,正己烷完全可以蒸发出去。
  从正己烷残留量看,此次的标准也做了较大提高。前一个标准的允许残留量为50ppm,而新标准规定,第一等级油即色拉油的残留值为5ppm,第二等级油即高级烹调油为10ppm,第三等级油即一级油为20ppm,第四等级油即二级油为30ppm。(ppm是指百万分之一)
  实际上,浸出法是很成熟的制油技术。这一技术自19世纪末出现,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较高的出油率。以国产大豆为例,压榨出油率,最高不过12%,而浸出法制油的出油率可达到15%以上。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其它投入如榨机成本、劳动强度也相应降低,所以,此技术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除大多数以大豆、玉米为油料的企业采用外,有些以油菜籽、芝麻等为油料的企业,也往往在用过压榨法之后,再辅以浸出法进行二次制油。
  若生产工艺精良、生产管理严格,正己烷的残留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但若此工艺被一些不注重质量而一味追求产量效益的企业运用,则可能给食用油污染留下空间。浙江省质监局曾在一次抽查杭州市场销售的食用油时发现,合格率仅为53.6%。尽管此项报告称,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掺伪、色泽等,但抽查发现,一些芝麻油残留溶剂超标特别严重,有的超出标准允许值的11倍。这种现象并非杭州市场独有,也更不是一个小小芝麻油的问题。
  我国食用油年总产量约在900万—1000万吨之间,是世界第二大食用油生产国。尽管如此,国内食用植物油的产量依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若以人均消费量计,其市场空间是可以用特别巨大来表述的。今年1月份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就是最好的证明。
  巨大的市场空间即意味着巨大的利益空间,尽管食用植物油行业整体亏损大于盈利,但还是有企业意欲进入此竞争市场。这里的现实是,年销售额大于5亿元的三资企业基本全部盈利,而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则大多生存艰难。而这些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是采用传统的压榨法制油的。为了生存与效益,他们中的一部分正在或意欲从传统的压榨制油转向浸出生产,或先榨后浸。但由于投入不足、设备及工艺的不完备,其浸出油难免存在质量问题,尤其是正己烷的残留更是个大问题。若有的企业不顾消费者利益而使残留加大,则浸出油的前景从而大多以此法生产食油的企业,会备受伤害。所以,如何控制这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及产品质量,对有关监管部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无疑是个不小的难题;对市场经济秩序,同样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然,若这些企业真有意改进工艺技术,时间还来得及,因为这个新标准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审定才能发布,而从发布到正式执行也将有一段时间可以利用。(记者 隋明梅)

相关搜索: 食用油质量标准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