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国产奶粉披上“洋装” 骗谁?

时间:2013/5/17 10:36:11 来源:温州日报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5月15日《京华时报》)

   贴牌缘何大行其道

   禹海君

   尽管媒体不断曝光,官方或非官方也采取过各种应对之策,而且中国消费者既不笨也不傻,何以贴牌“洋奶粉”仍然能够大行其道?

   概而言之,原因不外乎几个:一者,多数贴牌“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销售,这就避开了被消费者戳破真相或者维权的风险。

   二者,由于国产奶粉不争气,经过“三聚氰胺”等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且防不胜防的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奶粉渐渐失去信心。于是,洋品牌奶粉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扩大。在洋奶粉价格畸高、贴牌生产销售存在巨大空间和利润的诱惑下,贴牌“洋奶粉”无疑有了生存的土壤。

   三者,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也与监管缺失有关。尽管贴牌“洋奶粉”质量稳定性堪忧,而且还存在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但质监部门很难判断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只能检查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法律法规也没有界定监管部门的职责,而国外更是“你不在那卖,政府管不着你”。

   观点二:

   这样贴牌是商业欺诈

   武洁

   依靠注册一个新西兰的商标或品牌的伎俩,国产奶粉便披上了“洋装”,摇身一变成为“洋奶粉”。尽管注册商标和品牌或许并未有任何违规,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欺诈。

   且不说食品领域,原产地品牌保护早已是通行的惯例,这个时候,明明是奶源地在国内,却堂而皇之地打上新西兰的商标与品牌,本身就是对上述惯例的违背。至于国产奶粉穿上这身“洋装”,其蒙骗消费者的意图,更是彰显无遗。

   而对于这类“贴洋牌”的国产奶粉,如何监管,似乎也存在难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于这类商业欺诈便无从监管。无论是产地的标注,还是质量的监管,披着“洋皮”的国产奶粉,其实本不该轻而易举地蒙混过关。

   一言以蔽之,奶粉“贴牌”可以有,但却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认证,并醒目标注产地与生产商。至于披着“洋皮”欺诈消费者的国产奶粉,则必须撕下“洋皮”,现回原形。

   观点四:

   重塑品牌不能走捷径

   傅万夫

   一个品牌的成功塑造,需要一个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国产品牌在遭遇信任危机之前,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也就是说,现如今国产品牌要想重新获得认可,必须重新开始,而不能走捷径,更不能走邪路。当然,有人认为监管应该加强,这是维系市场秩序的必须之举,但每一个国产品牌更应该清楚,政府的监管不应该成为塑造品牌的最大助推力,而应该当成一种保障,命运其实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们的一切举动都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这种靠贴洋奶粉标签的做法显然是一种饮鸩止渴之举,后患无穷。

   事实上,公众对国产品牌的质疑,源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要改变这种质疑,就必须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让公众重新认识到国产品牌不同于以往的变化,逐渐获得认可和信任。这样的自救手段所赢得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是国产品牌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标签。当然,这样的标签是5100元或者一万多元所买不到的。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5月15日《京华时报》)

   贴牌缘何大行其道

   禹海君

   尽管媒体不断曝光,官方或非官方也采取过各种应对之策,而且中国消费者既不笨也不傻,何以贴牌“洋奶粉”仍然能够大行其道?

   概而言之,原因不外乎几个:一者,多数贴牌“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销售,这就避开了被消费者戳破真相或者维权的风险。

   二者,由于国产奶粉不争气,经过“三聚氰胺”等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且防不胜防的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奶粉渐渐失去信心。于是,洋品牌奶粉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扩大。在洋奶粉价格畸高、贴牌生产销售存在巨大空间和利润的诱惑下,贴牌“洋奶粉”无疑有了生存的土壤。

   三者,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也与监管缺失有关。尽管贴牌“洋奶粉”质量稳定性堪忧,而且还存在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但质监部门很难判断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只能检查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法律法规也没有界定监管部门的职责,而国外更是“你不在那卖,政府管不着你”。

   观点二:

   这样贴牌是商业欺诈

   武洁

   依靠注册一个新西兰的商标或品牌的伎俩,国产奶粉便披上了“洋装”,摇身一变成为“洋奶粉”。尽管注册商标和品牌或许并未有任何违规,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欺诈。

   且不说食品领域,原产地品牌保护早已是通行的惯例,这个时候,明明是奶源地在国内,却堂而皇之地打上新西兰的商标与品牌,本身就是对上述惯例的违背。至于国产奶粉穿上这身“洋装”,其蒙骗消费者的意图,更是彰显无遗。

   而对于这类“贴洋牌”的国产奶粉,如何监管,似乎也存在难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于这类商业欺诈便无从监管。无论是产地的标注,还是质量的监管,披着“洋皮”的国产奶粉,其实本不该轻而易举地蒙混过关。

   一言以蔽之,奶粉“贴牌”可以有,但却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认证,并醒目标注产地与生产商。至于披着“洋皮”欺诈消费者的国产奶粉,则必须撕下“洋皮”,现回原形。

  观点四:

   重塑品牌不能走捷径

   傅万夫

   一个品牌的成功塑造,需要一个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国产品牌在遭遇信任危机之前,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也就是说,现如今国产品牌要想重新获得认可,必须重新开始,而不能走捷径,更不能走邪路。当然,有人认为监管应该加强,这是维系市场秩序的必须之举,但每一个国产品牌更应该清楚,政府的监管不应该成为塑造品牌的最大助推力,而应该当成一种保障,命运其实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们的一切举动都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这种靠贴洋奶粉标签的做法显然是一种饮鸩止渴之举,后患无穷。

   事实上,公众对国产品牌的质疑,源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要改变这种质疑,就必须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让公众重新认识到国产品牌不同于以往的变化,逐渐获得认可和信任。这样的自救手段所赢得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是国产品牌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标签。当然,这样的标签是5100元或者一万多元所买不到的。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