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国小麦2017年市场分析+2018年市场展望

时间:2018/2/28 17:04:08 来源:粮油市场报

  回顾2017年,我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恢复性提升,农户种粮收益随同增加;消费基础坚实、市场供应偏紧让小麦价格在上半年居高不下,尽管在新麦上市初期行情走低,但随着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深入进行,国内小麦走出了一轮长达近半年的上升行情。市场价格较长时期保持高位,不仅带动了临储小麦成交同比放大,同时也推动小麦进口量创近3年来新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2018年继续执行,但政策价格水平下调,为2006年执行小麦托市政策以来首次。

  展望2018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引领各行各业稳健发展,农业、粮食的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展望2018年,国内小麦丰收基础牢固,市场供应渠道多元,消费稳中略增,总体供需格局好于上年。小麦临储政策倾向于调结构、去库存,下调临储交易底价和继续下调2019年托市收购价的可能性极大。预计2018年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反常表现,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我国小麦供需形势回顾

  (一)产量质量恢复性提升,种植收益明显改观。

  据2017年12月份《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数据,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4公斤/公顷(3.6公斤/亩),增长1.0%;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987.5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199千公顷,下降0.82%;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410.1公斤/公顷,比2016年增加82.7公斤/公顷,增长1.55%;小麦总产量12977.4万吨,比2016年增加92.4万吨,增长0.72%。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小麦的总体质量也较2016年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2017年小麦收获质量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新收获小麦整体质量正常,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三等)以上要求的比例为91.8%。但山东、湖北、山西、陕西等省小麦质量等级有所下降,山西、陕西两省不完善粒较多。

  根据所调研的9省2014份新麦样品检测结果,平均容重777克/升,较2016年下降6克/升;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43.7%、31.5%、16.5%、5.6%、1.9%,等外品为0.8%,其中三等以上比例较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千粒重平均值41.2克,较上年下降1.7克;硬度指数平均值64.7,较去年上升了1.8;降落数值平均值319秒,较去年上升8秒;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3.7%,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上年,其中,符合国标要求(≤10%)的比例为95.1%,较上年提升14.1个百分点。

  在种植收益方面,综合相关农科院所、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户、粮食生产管理部门等多种渠道的数据信息,如果不计算土地成本及人工成本,2017年主产区小麦种植收益较2016年明显提升。以河南省为例(调研结果为河南各地区平均值):亩均种植投入440元,较2016年减少约20元,主要是灌溉、种子和化肥等费用有不同程度降低;出售小麦(按照当年6月下旬一级市场收购价格计算)亩均毛收入约820元,较2016年增加150元,主要是因为小麦产量提升、托市全面启动促使售粮毛收益增加;综合亩均收益约530元,较上年增长约170元。

  (二)国内消费减幅收窄,基础消费刚性增强。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小麦供需平衡分析”,2016/17年度我国小麦总消费量为10771万吨,相比2015/16年度减少207.3万吨,减幅1.9%,减幅较上年度收窄。其中,制粉消费8850万吨,相比上年度减少150万吨,减幅1.7%;饲用消费及消耗700万吨,相比上年度增加50万吨,增幅7.7%;

  工业消费750万吨,相比上年度减少106万吨,减幅12.4%;种用消费471万吨,较上年度不变。根据上述数据,2016/17年度制粉消费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国内总体消费平稳趋弱,企业开机率难以提升;饲料及损耗数量较上年度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2016年夏收小麦不完善粒大幅提升,进入饲料消费渠道数量增加;小麦工业消费继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宏观形势处于筑底期,加之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导致深加工行业用量减少。

  (三)小麦进口保持旺盛局面。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429.7万吨,较2016年增加92.2万吨,增幅27.3%。小麦进口保持旺盛势头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小麦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优质小麦更是创下历史高点,在配额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有企业愿意承担配额外的高关税进口;二是国际小麦总体保持低位震荡局面,统计显示,全年小麦进口均价240.03美元/吨,较2016年基本持平;三是国内面粉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企业调整发展策略,朝专用粉、高档粉方向迈进,扩大了对进口小麦的需求。

  由于国内小麦价格较高,2017年小麦出口量仅1万吨,略低于2016年;面粉出口17.4万吨,较2016年增加7.2万吨。

  2017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一)行情前期高位波动,后期稳步上涨。

  2017年,我国主产区小麦供需总体略偏紧,小麦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夏粮上市之后,主产区行情出现较长时期稳步走高态势,更是历年所少见。回顾来看,2017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至5月中旬):阶段性供需关系转换致小麦价格高位波动。由于2017年元旦距离春节假期时间较短,企业在1月份就基本完成备货计划,特别是进入2017年农历小年之后,市场购销逐步停滞,主产区小麦价格平稳运行。据市场信息,2017年春节前黄河以北地区的小麦入厂价格多在2580~2680元/吨,其他地区的小麦收购价格多在2500~2560元/吨,均与2016年末持平。

  春节长假过后,企业开工、学校开学等集团性消费启动,加工企业自有库存降低,加之市场上原粮流通一直偏紧,从2月下旬开始至3月份,主产区的小麦价格稳中有增。至3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到厂价格已经步入2660~2720元/吨区间,个别企业挂牌收购价更高至2760元/吨附近,其他地区小麦价格也涨至2540~2640元/吨区间。

  进入3月下旬,前期国内主产区一直突飞猛进的小麦价格逐步走稳,个别前期涨幅过高的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回调。据市场数据,5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的入厂价格下滑至2600~2700元/吨之间,其他地区的小麦价格也逐步降至2500~2600元/吨区间。

  第二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粮集中上市,低价新小麦拖累行情短期跌落。进入5月中旬,新小麦由南至北陆续收割上市。从最初的湖北北部开始,新麦上市价格较为混乱,地头价格从1400~1700元/吨起步,经过烘干后装车发运价格基本在2010~2200元/吨。至5月底,河南南部以及安徽、江苏个别地区都有新麦上市,加工企业为获取成本较低的小麦,加大了对新麦的收购力度,平均装车价在2280~2320元/吨之间,水分13%左右,容重在750~770克/升,杂质及不完善粒基本控制在8%以内。

  6月份后,新小麦上市量急剧扩大,之前零星上市、价格混乱的情况迅速改观,随着新麦上市区域扩张、市场收购进入正轨,小麦的价格趋势也逐步形成。至6月底,主产区的新小麦收购价已经回升至托市价格附近,处于2320~2440元/吨区间。

  尽管陈小麦在6月份的市场价格稳定在2560元/吨左右,但企业采购需求重点并不在陈麦方面,加之陈麦的渠道供应量明显不足,市场上陈麦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新小麦大量上市取代了陈小麦的市场空间。

  第三阶段(7月份至12月底):供需格局偏紧致主产区小麦持续走高。7月份后,6个主产省均已启动托市收购,新小麦收购价格基本处于托市收购价格水平,即2360~2440元/吨。

  进入8月份,规模性收购持续进行,市场上流通的小麦逐步减少,在主产区多地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小麦价格缓步提升,特别是到8月下旬,下游面粉贸易商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中院校开学需求而扩大订单数量,企业开工率扩大提振了小麦需求。鉴于对后期市场供需形势的判断,企业多从市场采购小麦,而非使用自有库存,导致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8月末,华北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已经跃升至2500~2540元/吨,其他主产区收购价格也上扬至2460~2500元/吨。

  9月份,在院校开学初期集团性消费尚未消减的情况下,中秋、国庆的备货又拉开序幕,企业对小麦需求继续保持较旺盛势头,但多数主产区的小麦供应已经出现紧张局面,小麦价格受到需求促进继续推升。至9月末,规模性收购全面结束,主产区价格在2500~2560元/吨区间高位坚挺。

  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份,随着气温转凉、季节性消费提升,各地小麦价格稳步上扬,加上区域性供给偏紧在极大程度上支撑着小麦行情,11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价格已经涨至2580~2660元/吨,其他地区小麦也在2540~2600元/吨区间坚挺运行。进入12月份后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基本处在高位徘徊状态,个别前期涨幅过大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据市场信息,至12月底,主产区价格多在 2520~2620元/吨区间小幅波动。

  (二)收购进度前快后慢,收购总量保持高位。

  由于2017年主产区小麦生产气候总体正常,小麦品质获得恢复性提升,加之上半年国内小麦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库存水平普遍较低,在2017年新麦一上市,市场上采购热情明显。随着企业库存逐步提升,收购进度放缓。回顾来看,2017年夏粮收购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收购进度“先快后慢”。5月中旬后,多个省份的主要加工企业就陆续集中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抢收第一批上市小麦。新粮价格便宜、市场普遍缺粮是导致企业及早出手收购的主要原因。随着新麦上市面积及供应量的扩大,收购量也快速提升。特别是6月份单月收购量高达3263万吨,不仅是近3年来收购量最高的月份,也是自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仅次于2014年的次高月份。7月份后收购势头放缓,月内收购量降为2270万吨,而2016年的7月份收购量为2711万吨。进入8月份,收购进度进一步放缓,同比收购量在8月末落后于上年同期,并逐步扩大。

  二是收购总量及托市收购量处于常年较高水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国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206万吨,尽管同比减少376万吨,但依旧处于历史前三位置。其中:河北收购579万吨,同比减少258万吨;江苏收购1242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安徽收购989万吨,同比减少66万吨;山东收购1085万吨,同比减少68万吨;河南收购2304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湖北收购252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

  三是农户售粮心态总体平稳,后期趋紧。从收购进度可以看出,在5、6、7三个月中收购量快速增加,说明这一时期农户的售粮心态表现平稳,捂粮惜售的现象并不突出。从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来看,主产区小麦价格也仅是从8月下旬才开始明显上涨,而之前的小麦价格涨势平缓,属于被托市价格引导上涨。从收购期结束后对各主产区农户手中余粮调研的情况看,江苏、安徽、湖北等主产省农民手中余粮基本见底,山东、河南和河北几个省份农民手中的小麦也所剩无几。据统计数据,累计收购量占到小麦总产量的约56%,如果考虑未入统计的部分,2017年被收入库的小麦约占总产量的7成或更多。

  (三)托市价格首次下调。

  国家发改委明确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为每吨2300元,比2017年下调60元。这是自2006年开始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后首次下调托市价格。

  一方面,下调小麦托市价格将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以往的“重数量、轻质量,强收储、弱加工”惯性思维,同时,小麦托市价格的下调也有助拉大普麦和优麦之间的价差,有利于引导种粮农户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并促进优质优价的机制形成。

  另一方面,下调小麦托市价格能够降低民营企业收购门槛,在夏粮上市时期真正实现多元化入市收购的格局,从而在根本上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不仅如此,收购期结束后,在市场需求旺季将实现多元化供给,避免粮食过度集中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

  (四)临储交易活跃度逐步好转。

  2017年临储小麦成交情况基本随市场的供需形势、价格变化而变。临储小麦投放方面,2017年全年累计投放48周,周均投放量255万吨,较2016年增加53万吨。其中,5月上旬之前的投放基本维持在265万吨/周左右。进入5月中旬,随着河北、山东开始投放2016年托市小麦,临储小麦的周投放量提升至300万吨水平。从9月份开始,临储小麦周投放量下调至200万吨左右。

  临储小麦成交方面,2017年累计成交925万吨,较2016年增加507万吨,增幅121%;周均成交19万吨,较2016年增加11万吨。其中,前5个月的成交量占全年总成交量的74%。2017年临储小麦成交均价2503.42元/吨,较2016年略增8.66元/吨。国家保持托市小麦的交易底价不变,是成交均价稳定的主要原因,但个别情况下导致的成交价偏离正常值也时有发生,如4月第1周拍卖2015年小麦某标的时,创出2830元/吨的“天价”,5月中旬投放2016年新麦时最高价达2670元/吨。

  2018年我国小麦市场展望

  (一)播期条件良好奠定丰收基础。

  总体来看,2017年主产区秋冬种开展略有推迟。至12月底,西北地区、华北、黄淮东部冬小麦处于越冬期,黄淮西部和南部冬小麦处于分蘖期,江淮和江汉、西南地区冬小麦处于三叶至分蘖期。其中,河南南部和西部、安徽北部等地发育期较常年偏晚。全国冬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0%、78%。基于近5年我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数据分析,预计2018年我国小麦产量将稳定在1.29亿~1.31亿吨之间,而总体质量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获期气候状况。

  (二)供应局面预计好于上年。

  预计2018年上半年国内的小麦供应渠道主要是临储小麦投放。根据临储小麦交易的统计情况,如不考虑成交未出库或是解约撤单的数量,粗略估算,截至2017年12月底,临储小麦剩余在7900万吨左右。其中,2017年收的托市小麦颗粒未动,收购量即等于可供应量,为2380万吨;2016年小麦已经成交80万吨,剩余约2774万吨;2015年小麦成交577万吨,剩余约1500万吨;2014年小麦成交1310万吨,剩余约1226万吨;2013年及之前的托市小麦剩余数量相对较少。

  由于2017年夏收期间小麦收储力度较大,主产区的农户手中基本上没有小麦库存;民营贸易商手中库存相对有限,加之对后期小麦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政策的预期,民营企业或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降低自有库存;其他诸如各级储备轮换、移库小麦投放、临储进口小麦投放等计划性供给,因其数量有限,仅能改变区域性供需关系,难以承担起市场供应主力军的角色。

  2018年下半年,新产小麦全面上市并流通,如新季小麦的产量及质量能达到常年平均水平,则托市收购全面启动的可能性降低,进而导致市场收购行为减弱,价格在集中收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将进一步削弱企业建立高水平库存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分析,2018年市场上小麦供应局面将好于2017年,一是临储小麦库存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如何“去库存”将是重点方向;二是或出于对新麦上市时期价格的不满意,农户手中存粮将高于2017年;三是企业将根据新粮上市后的行情走势,来适度控制自有储备。

  (三)基础消费坚实,存在增量机会。

  长期以来,小麦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口粮及饲料两个领域。口粮领域主要是用作制粉消费。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全面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面粉的上游加工至下游消费影响深远,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劣质产能不断淘汰,市场竞争正从过去的无序竞争、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品牌竞争。产能利用率也出现明显分化,尽管全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仅在50%左右,但行业龙头、特色加工企业、产品差异化企业的平均开工率却都在80%以上。预计2018年,全社会的面粉消费量不会出现大的下滑,相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坚实、韧劲增强或将为口粮消费带来增量机会。

  小麦加工副产品价格的高低、需求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加工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开工积极性。从2017年麸皮和次粉的价格走势来看,未出现暴涨急跌的行情。预计市场的供需以及替代品的多寡依旧主导2018年副产品的价格走势,总体表现温和为主,区间震荡将成为常态。

  小麦的饲用消费自2011/12年度达到创纪录的2800万吨后,逐年下降,机构预测2017/18年度饲用消费将降至500万吨。很明显,小麦的饲料用量极大程度上受到玉米的价格走势影响。

  小麦的饲用渠道除一定数量的水产饲料和少量禽料定量使用外,取决于小麦和玉米的比价关系。以猪饲料为例,如不考虑不同企业的配方差异,理论上小麦与玉米价差在150元/吨之内都存在替代机会。综合考虑2017年东北、华北玉米生产情况以及2018年国内玉米的供需形势,粗略估算2018年国内玉米的市场平均价格预计不会高于2200元/吨,如果2018年小麦价格延续2017年的价格趋势,那么小麦、玉米的平均价差或在300元/吨左右,过大的价差阻止了小麦的饲料消费用量回升。

  同时,预计进口饲料辅料如高粱、大麦等,以及饲料中其他辅料如粕类等难有更好表现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麦的饲料消费。

  (四)政策价格极可能继续下调。

  政策粮收购方面,除了各级储备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收储计划和指标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之外,2018年托市收购政策继续执行。根据2017年四季度小麦的价格走势,并综合2018年上半年的市场供需格局判断,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在部分托市省份启动。其中,河北、山东的启动难度加大,河南、江苏或部分地区启动,安徽、湖北存在启动的可能性。如果2018年新季小麦产量和质量达到常年平均水平,预计2018年的收购总量和托市收购量将同比下降。综合考虑2018年企业经营情况、价格运行情况、国内供需形势、农民购销心态等因素,预计2018年全社会累计收购总量或低于2017年水平,预计在6800万~7000万吨之间,其中,小麦托市收购量预计在2000万吨左右。

  政策粮交易方面,一方面,投放近年度托市小麦的可能性极低。在2017年四季度,每周投放的约200万吨托市小麦中,2014年产的托市小麦约占70%,2015年的约占20%,2016年的约占8%,预计在2018年政策粮的市场供给方面将依旧以这些年份小麦为主。另一方面,2018年临储小麦的交易底价极可能向下调整,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通过下调交易底价来加快临储小麦库存结构的调整;二是配合2018年乃至今后小麦托市或流通政策的变化;三是通过下调政策价格来加大市场供应量,并适度控制通胀预期。

  小麦托市政策方面,预计在2018年10月份将继续发布并下调2019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保持一定程度的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让种粮农户在“去政策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二是进一步降低政策对于小麦市场的刚性影响,为逐步实现小麦品种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机制奠定基础;三是更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建议2019年的托市价格调整至2240元/吨左右。

  (五)行情将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预计2018年国内的小麦价格较难出现反常表现,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以标准品质三等白麦为例,预计在2018年接新前,主产区陈小麦(不完善粒在5%以内)的到厂平均价格或在2480~2580元/吨;如果2018年新麦平均质量正常,新麦上市初期的粮库主流收购价格或在2240~2320元/吨之间;收购期结束至年底,预计主产区加工企业的入厂平均价格或在2460~258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的小麦平均价格或在2500~2580元/吨范围,江淮、黄淮地区的小麦平均价格或在2460~2540元/吨区间运行。


相关搜索: 小麦 价格 行情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